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6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33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25篇 |
内科学 | 59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67篇 |
综合类 | 224篇 |
预防医学 | 126篇 |
药学 | 127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45篇 |
肿瘤学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哮喘儿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健康儿童、52例哮喘急性期和38例治疗后患儿静脉血G-CSF和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G-CSF阳性38/52例,TNF-α水平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缓解期25/38例G-CSF转阴,TNF-α与对照组比较仍明显升高(P<0.01).G-CSF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急性期r=0.614,缓解期r=0.461 P<0.01.结论哮喘患儿血清G-CSF和TNF-α增高,参与了哮喘病理炎症发展. 相似文献
892.
目的 探讨DTI脊髓成像在区分脊髓圆锥与终丝界限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例腰椎MRI检查患者,行常规腰椎矢状位T1WI,T2WI检查,轴位T2WI检查,同时行T11~L4椎体水平脊髓EPI序列DTI成像.结果 DTI能清晰显示脊髓及圆锥的形态及走行,终丝未见显影,脊髓圆锥位于L1椎体下缘及L2椎体上缘,与常规MRI检查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脊髓的ADC值低于脑脊液,FA值高于脑脊液.结论 脊髓DTI能区分脊髓圆锥与终丝的界限. 相似文献
893.
894.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A组)和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CF,B组)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2010年2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2例,采用双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15例,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组17例。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复查均达到骨性融合。两组间术后1周融合节段曲度、全颈椎曲度及融合节段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融合节段曲度和全颈椎曲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融合节段高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2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ACCF视野清楚,操作更方便,但其创伤大、出血多,而且在维持融合椎体高度方面比ACDF差,存在钛网下沉现象。 相似文献
895.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DAI)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对25例临床疑为头部外伤患作磁共振常规扫描并提出DAI的诊断条件。结果25例中总共发现63个病灶,分布于大脑额叶,顶叶,颞叶及胼胝体等脑白质区。MRI特点为呈斑片状,条索状或结节状稍长T1或长T2信号。T2WI信号优于T1WI与CT对比,CT检出率为25%。 相似文献
896.
897.
898.
目的:探讨前路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患者,应用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手术治疗,男15例,女6例;年龄21~46岁,平均32.2岁。骨折节段:Tn3例,T126例,L17例,L25例。平均脊柱后凸角20.1.骨折载荷分享评分平均7.8分。21例均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采用Frankel分级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后凸角矫正、维持和内固定情况。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1例出现胸膜损伤,2例出现动力性肠梗阻,1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切口愈合不良,对症治疗后均治愈。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4.2。,矫正率79%。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管腔恢复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钛网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断裂及退出现象,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结论:胸腰椎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但时于存在严重骨盾疏松患者.避赍.应用. 相似文献
899.
900.
目的探讨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MRI)上的表现。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与20例其他亚型脑膜瘤患者的DTMRI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例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中,DTI纤维示踪图像1例表现为"花簇样",1例表现为"线团样"。20例其他亚型脑膜瘤DTI张量纤维示踪图像未见上述征象。结论脑膜瘤DTI纤维示踪图像显示的"花簇样""、线团样"表现,提示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