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217篇
预防医学   122篇
药学   118篇
  2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志贤  李剑鸿  李星  袁雯 《医学综述》2012,(18):3077-3079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放疗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和恢复过程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68例为放疗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采用Sysme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T-2000i检测放疗前和放疗后第7、14、21、28、35、42天外周血WBC、PLT、RET%、HFR%、MFR%,对照组与放疗前比较及放疗组放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放疗前组网织红细胞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RET%和HFR%比较,与放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放疗前后组网织红细胞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WBC、RET%、HFR%和MFR%已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28天,WBC、PLT、RET%、HFR%和MFR%持续下降,显著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天,WBC和PLT持续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2天,WBC和PLT恢复到正常水平,低于放疗前水平,HFR%和MFR%持续增高,显著高于放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PLT、RET%、HFR%和MFR%5项参数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放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开始恢复的敏感指标,帮助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失时机地给予各种支持疗法及化疗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为观察和评价自动痔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此方法治疗混合痔60例(治疗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的60例混合痔(对照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8.3%和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RPH联合外痔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李星  张志刚 《海峡药学》2010,22(12):311-312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醋氨酚)是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现已成为最常用的非处方药之一,也是幼儿和儿童解热镇痛药的首选,广泛推荐应用于感冒发热、头痛以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发热和疼痛。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良反应、致哮喘发作、肝肾损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坐骨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84%,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静脉肾盂造影(IVU)、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SCTU)及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对梗阻性尿路疾病的诊断能力,为临床选择合理检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2例经手术病理或经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梗阻性尿路疾病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均行IVU检查,25例患者行SCTU检查,49例患者行MRU检查,12例患者同时行上述3种方法检查。结果 8例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IVU显示2例,7例包括IVU未显示病例MRU可清晰显示,1例CTU显示不清,不能明确诊断;19例输尿管结石病例,IVU显示9例,10例IVU未显示梗阻原因患者行CTU检查均清晰显示,13例行MRU检查,7例显示;15例输尿管肿瘤,7例行CTU检查,12例行MRU检查均显示清晰;11例输尿管外源性压迫或侵犯病例,IVU表现为肾积水,3例行CTU检查,10例行MRU检查均可清晰显示;9例输尿管炎性病变,IVU表现为肾积水,4例行CTU检查,2例显示清晰,2例与肿瘤不易鉴别,7例行MRU检查,均显示清晰。结论 IVU在梗阻性尿路疾病中主要用来筛查,当怀疑梗阻原因是结石引起时,应首选CTU检查,当怀疑梗阻原因是先天狭窄或肿瘤性病变时应首选MRU。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干扰素-γ(IFN-γ)和内皮素1(ET-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发作期83例、缓解期37例,另选3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并将83例哮喘发作期患者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20例)、中度(47例)和重度(16例)。应用ELISA法对发作期、缓解期哮喘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eotaxin、INF-γ和ET-1水平测定。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清中eotaxin和ET-1高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P〈0.01),缓解期血清eotaxin和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水平INF-γ在发作期组低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哮喘严重程度增加,哮喘患者的血清中eotaxin和ET-1浓度升高,INF-γ水平出现明显降低。重度哮喘与中、轻度哮喘比较,eotaxin、ET-1和INF-γ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eotaxin、IFN-γ和ET-1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观察二十碳五烯酸(EPA)联合顺铂(DDP)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选用A-549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用MTT比色法测定EPA对A-549细胞株的抗增殖作用。应用倒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实验结果表明,EPA在(60~120)μg/mL浓度范围内,于24、48、72、96h四个时间段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均有抑制生长作用,且EPA与顺铂有协同抗癌作用,并表现出浓度、时间依赖性关系。当EPA浓度为60、80、100、120μg/mL时,细胞凋亡指数(AI)依次升高,分别为(81.52±1.96)%、(83.74±2.21)%、(85.30±2.38)%、(86.26±2.44)%,不同浓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实验中,EPA对A-549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且与顺铂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测青壮年肥胖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对青壮年肥胖者15例和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Sonata,Siemens),体部相控阵及表面线圈,胸前导联回顾性心电门控,采集左心室长轴两腔位、四腔位、三腔位及短轴位动态图像,采用TurboFlash2D电影序列行左室短轴电影成像,用argus软件mass analysis分别描记左室心内、外膜界面,自动画出左室容积-时间变化曲线,测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参数和功能参数,并对正常志愿者组与肥胖者组临床资料及左心室功能数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肥胖组同健康志愿者组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肌质量(MM),以及左室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射血时间(TPER)、高峰充盈率(PFR)、高峰充盈时间(TPFR)、室壁增厚率(T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EF)及第一层增厚率(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肥胖可引起青壮年人群心脏结构改变,使青壮年人群心脏舒张功能下降;CMR还可以较早检测肥胖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磁共振反转恢复序列以不同反转时间成像在判定心肌活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32例临床证实无心肌梗死患者均经胸部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成像。所有患者按不同的反转时间(TI)分为两组,即A组:TI介于280~320ms;B组:TI<280ms和TI>320 ms。获自两组不同TI心肌活性的磁共振成像资料是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综合评价和回顾性分析的。结果两组间图像质量及心肌与血池对比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在采用反转恢复序列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中,选择合适的TI(280~320 ms)可获得最佳的心肌与血池对比图像,为临床尽早明确诊断心脏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与川崎病(KD)急性期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期KD患儿53例和同期健康儿童5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和QTcd,同时采集KD患儿入院时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cTnI和CK-MB均高于正常值为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损伤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QTd和QTcd。结果 KD患儿QTd和QTcd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t值分别为14.924、19.164,均P <0.05)。损伤组KD患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6.676、6.640,均P <0.05),心电图QTd和QTcd也明显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621、3.604,均P <0.05)。KD患儿QTd与血清cTnI和CK-MB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9、0.171,均P>0.05),QTcd与血清cTnI和CK-MB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13、0.490,均P <0.05)。心电图QTd和QTcd判断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9和0.819,灵敏度分别为47.06%和73.53%,特异度均为84.21%。结论急性期KD患儿QTd和QTcd明显延长,其中QTcd与血清cTnI和CK-MB水平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对心肌损伤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