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2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00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9篇
  1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调查襄樊溪蟹体内井殖吸虫囊哟感染率为15.6%,群众缺乏对有关并殖吸虫病流行环节和防治的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92.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HPA轴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HPA轴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哮喘患者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每日800μg3个月治疗前后的血皮质醇浓度。结果表明治疗后上午8时血皮质醇浓度均值有轻度下降,其中4例降至正常范围以下,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症状记分有显著改善(P<0.001)。提示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每日800μg对多数哮喘病人HPA轴无明显影响,但对个别病人HPA轴可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93.
将急救分站分为4组,A、C两组用喉罩,B、D两组用气管导管,在现场和车辆行进途中为心搏骤停患者建立高级气道.比较4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及复苏成功率.结果显示,A、C组在急救过程中一次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高于B、D组,操作所需时间明显短于B、D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院前急救时,运用喉罩通气较气管插管更快速有效,且操作方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单个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最大径<3 mm)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对72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77个动脉瘤进行单个弹簧圈栓塞,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2例,多发性动脉瘤13例。用3D-DSA选择工作角度测量动脉瘤大小(前后径、上下径、宽颈、最大径和瘤颈)。随访脑血管造影3~88个月(平均24.8个月)。结果对所有77个微小动脉瘤成功实施了单个弹簧圈栓塞,其中10个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9个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破裂出血7例,发生脑栓塞事件2例,术中弹簧圈移位2例。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42个,次全栓塞30个,部分栓塞5个。除2例死亡外,所有病例进行了至少2次复查(术后3和12个月),其中再通5个,对3个进行了再次栓塞,延迟性弹簧圈移位2例。12个月后复查造影示完全栓塞61个,次全栓塞14个。结论单个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可行、安全并有效,联合支架辅助治疗可以降低其再通率。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比较4D动态MRA(4D-TRAK)与3D时间飞跃法MRA (3D-TOF-MR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度与可靠性.方法 52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顺序接受3D-TOF-MRA、4D-TRAK及3D-DSA检查.4D-TRAK结合敏感编码(SENSE)及对比增强时间稳定血管成像(CENTRA)k空间技术,采用单剂量注射10ml对比剂在3.0TMR仪上进行扫描.以3D-DSA为金标准,分别以每例患者及每枚动脉瘤为单位,比较分析4D-TRAK与3D-TOF-MR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度与可靠性.通过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2组图像的质量及诊断准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D-DSA共确诊58枚动脉瘤,4D-TRAK发现51枚,其中假阳性2枚,假阴性9枚;3D-TOF-MRA发现58枚,其中假阳性1枚,假阴性1枚.4D-TRAK与3D-TOF-M RA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以患者为单位)分别为92.31%( 48/52)、93.33%( 42/45)、85.71% (6/7)和98.08% (51/52)、100.00%( 45/45)、85.71%(6/7).诊断多发动脉瘤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以动脉瘤为单位)分别为74.07%(20/27)、75.00% (18/24)、66.67% (2/3)和96.30%( 26/27)、95.83%( 23/24)、100.00%(3/3).亚组分析显示,19枚最大径<3 mm的动脉瘤中,4D-TRAK漏诊了9枚,3D-TOF-MRA漏诊了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4,P<0.01).其余39枚最大径≥3 mm的动脉瘤在4D-TRAK与3D-TOF-MRA上均得到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0,P>0.05).对于4枚最大径≥10 mm的脑动脉瘤,4D-TRAK较3D-TOF-MRA能更完整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及形态.结论 将4D-TRAK技术与SENSE、CENTRA k空间技术以及3.0T MR结合显示了其在诊断脑动脉瘤上的潜在价值,但其诊断的准确度仍低于3D-TOF-MRA.在大或巨大动脉瘤需完整显示瘤体形态或需应用低剂量对比剂时,4D-TRAK可作为一种简便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96.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主诉:下腹及肛门坠胀不适2个月。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及肛门坠胀不适,大便干结,每日排便2~3次,无黑便及便血,有黏液,无大便变形、变细,大便无明显腥臭,无里急后重,无腹痛、腹胀,无腰骶部疼痛,无发热、胸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眼黄、尿黄,无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门诊以"直肠占位性病变"收入院。患者起病以来,精神尚可,无乏力,饮  相似文献   
97.
开窗畸形之基底动脉并发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开窗畸形 ,也即血管局部节段性扩张 ,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动脉变异。据一组尸体解剖的文献报道基底动脉的开窗畸形发生率为 1.3 %~ 5 .3 % [1] ;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血管造影发生率为 0 .4%~ 0 .6% [2 ] 。基底动脉开窗畸形并发颅内动脉瘤非常罕见 ,首例报道是 1979年[3 ] 。虽然为一罕见病例 ,此病例在血管造影 ,外科手术或尸检中的表现仍有较多作者报道[3~ 7] ,尤以日本的文献报道最多[7] 。Campos等[5] 报道基底动脉近端开窗畸形并发动脉瘤的病例最多 ,为 2 1例。尽管如此 ,基底动脉开窗畸形并发颅内多发性动脉瘤仍属罕见 ,本文就…  相似文献   
98.
1目的 观察金纳康口服液对高脂血症病人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2方法 采用 XMF- 型甲襞微循环诊断仪和 NX- 5型血液粘度计 ,对 96例高脂血症病人用金纳康 (6 6例 )和烟酸肌醇酯 (30例 )治疗前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 3结果 病人经金纳康治疗后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 (t=2 .2 84~ 2 .96 2 ,P<0 .0 5 ,0 .0 1) ;微循环的血管清晰度、袢顶淤血、血流态和流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t=2 .6 88~ 3.2 46 ,P<0 .0 5 ,0 .0 1) ,与烟酸肌醇酯治疗结果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 (t=2 .2 19~ 2 .6 5 7,P<0 .0 5 )。 4结论 金纳康能够改善高脂血症病人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性的异常  相似文献   
99.
100.
覆膜支架在周围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回顾性分析覆膜支架治疗周围血管性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患者,其中动脉瘤8例(包括假性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2例,血管损伤破裂1例。病变部位位于锁骨下动脉2例、颈总动脉1例、肾动脉1例、髂动脉5例、股动脉1例、胫前动脉1例。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在相应的病变段植入覆膜支架,使病变与主支血管隔绝。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术后造影原病变完全消失。术中有1例发生血管痉挛。未发生血管闭塞、破裂等并发症。通过超声或DSA随访3~6个月,无复发和主支血管闭塞等。结论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覆膜支架的应用日益增多,治疗周围血管性病变取得极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