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炎症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评价肠道大肠埃希氏菌( E.coli )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 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BALB/c 小鼠饮用含 3.5%DSS的饮用水 5 d, 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 模拟人类溃疡性结肠炎。 空白对照组饮用未添加 DSS的饮用水。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 (1) 单纯DSS 处理组; (2) 细菌耗竭小鼠(bacteria-depleted mice,BD小鼠)单纯DSS处理组; (3) 细菌耗竭小鼠大肠埃希氏菌处理组。从 4方面评价各组的处理反应: (1) 一般情况: 包括体重、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分、结肠长度和重量; (2) 组织病理评分;(3) 化学比色法检测病变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 活性; (4)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化的核转录因子-κΒ(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结果: 无E.coli处理的细菌耗竭小鼠难以从DSS诱导的肠炎中恢复。E.coli处理组和无E.coli处理组比较,大体评分、 组织病理评分和MPO活性明显改善(P<0.05)。E.coli处理组NF-κB活性显著高于无E.coli处理组 (均P<0.05)。结论: 肠道正常菌群是肠道炎症恢复的必需条件。大肠埃希氏菌能够促进小鼠DSS结肠炎的恢复;该作用与促进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研究肠道多形螺旋线虫对T细胞诱导的小鼠结肠炎CD4+T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方法 用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染色的卵清蛋白(OVA)特异性CD4+助性T细胞转入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中,制作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将实验模型小鼠分为多形螺旋线虫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每组n=5),观察多形螺旋线虫感染7d后小鼠结肠炎性反应的组织学变化;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3、5、7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CFSE的阴性率,判定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小鼠第7天时有螺旋线虫感染结肠炎性反应明显加重,黏膜固有层细胞浸润增多,结肠上皮破损增加,病理评分明显升高(5.20±0.84比2.00±0.71,P<0.05).感染3、5、7d后,感染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增殖均比无感染组明显增强,CFSE的阴性率升高[3 d:(7.03±1.61)%比(2.32±0.62)%,5 d:(55.05±13.41)%比(29.10±2.23)%,7d:(76.97±1.89)%比(43.87±5.56)%,均P<0.05].结论 多形螺旋线虫感染在CD4+T细胞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早期阶段促进了炎性反应的加重,可能与促进CD4+T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84.
剖宫产主要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女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剖宫产的死亡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均大大降低。剖宫产术已代替了困难的阴道助产术,并成为诸多妊娠合并症的主要分娩途径。剖宫产虽然是一种较安全的手术,但可增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影响。方法 对43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通过结肠镜活检证实为直肠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新辅助化疗NCT采用FOLFOX-4两天方案,每2周重复1次,28天为1个化疗周期,完成2个周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后行手术治疗,术后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TUNEL技术观察bcl-2、bax蛋白和AI的变化。结果化疗后直肠癌组织中bcl-2、bax阳性细胞率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3.29±7.42)%、(72.9±9.18)%和(10.79±3.05)%,与化疗前(65.7±8.53)%、(54.8±7.86)%和(5.38±2.2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部分缓解(PR)病例bcl-2、bax阳性细胞率与无效(NC)病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明显促进直肠癌细胞的凋亡。而且这两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这两种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进展期直肠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6.
<正> 患者女,53岁。既往有链霉素过敏史。因急性盆腔炎住院。肌注青霉素钠(80万u,4次/d)与庆大霉素(8万u,2次/d),静滴0.2%甲硝唑250ml×2(无锡市第七制药厂生产,批号:950409-7)。静滴甲硝唑150ml时,患者自觉周身不适,皮肤发痒,头痛,寒颤、发热,考虑输液反应,停止输液,肌注异丙嗪50mg后上述症状消失。次日静滴甲硝唑20ml时,病人突然烦躁不安,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出冷汗,R50次/min,Bp0/0kPa,脉搏摸不到,两肺布满喘鸣音,心率150次/min,律齐,四肢末梢发凉。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静滴甲硝唑,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与地塞米松20mg,吸氧、补液等抢救治疗1h后呼吸平稳,休克纠正。  相似文献   
87.
患者.男,35岁。为戒毒自己肌注氟哌利多5mg后,即觉嗜题,全身疲乏无力.约30min后突然心悸、胸闷,极度烦燥不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急诊入院。既往无心脏病病史。查体:T37℃,P96次/min,R22次/min.BP16/8kPa。神清,半卧位,口唇无发绀.两肺未见异常。心界不大,心率96次/min,心采区可闻及在心律规则的基础上突然出现提前的心跳,8次/min.无杂音。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律,频发性室性早搏。治疗:在心电监护下,首次静往利多卡因100mg无效,间隔10min再次静往利多卡因100mg,室性早搏由8次/min减少至3次/min,继之静滴…  相似文献   
88.
<正> 患女,54岁。因间断呕血黑便24h,不会说话12h入院。病人24h前进凉餐后自觉上腹部不适,隐痛,恶心,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约500ml,24h内间断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6次,每次量约300~500ml,排柏油样便2次,每次量约80g。自觉头昏,眼花,心慌,乏力,口渴,周身出冷汗。呕血12h后虽神志清楚,但失语。既往有间歇性上腹痛、反酸病史4年。查体:P 128次/min,Bp10.7/8.00kPa。重度贫血貌,皮肤潮湿,四肢末梢发凉,眼结膜、口唇、指甲苍白、心率128次/min,律齐,无杂音,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神志清楚。能理解医生的言语,执行命令,不能说话。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动脉显著硬化。四肢肌力5级。生理反射存在,病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87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大多数患儿为学龄儿童,绝大多数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和脑膜刺激症,而无昏迷与瘫痪,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