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4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41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21.
目的分析胸腰段损伤椎体压缩、平移、椎管侵及、后凸畸形等骨性影像学参数与后方韧带复合体及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间的胸腰段损伤(T11~L2)患者48例,排除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和病理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具备X线片、CT平扫及矢状位重建、MRI检查。CT正中矢状位片上测量局部后凸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壁高度、伤椎压缩率、棘突间距、椎体间平移距离、椎管前后径;轴位CT测量后壁骨折块突入椎管的距离,除以椎管前后径计算为椎管侵及率。根据MRI的表现将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状态分为无损伤、不完全损伤、完全断裂。记录ASIA运动评分及ASIA残损分级。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影像学参数、韧带损伤、神经损伤间的相关性。结果 3例患者局部后凸角大于30°,4例患者椎体楔变角大于30°,6例局部后凸角大于20°,11例椎体楔变角大于20°。10例椎体压缩率大于50%,29例椎体间平移大于3.5 mm,6例棘突间距增大大于7mm,12例椎管侵及率大于50%。根据MRI评估,17例患者存在PLC损伤。局部后凸角大于30°、椎体间平移大于3.5mm、棘突间距增大大于7 mm时,与PLC损伤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性,而当椎体间平移大于2.5 mm、椎管侵及率大于50%时,与AISA残损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性。其他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椎体间平移大于3.5 mm、局部后凸角大于30°、棘突间距增宽大于7 mm通常合并PLC损伤,椎管侵及率大于50%及椎体间平移大于2.5 mm时倾向于合并神经损伤。PLC和神经组织的状态应直接通过MRI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22.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行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行后路手术治疗49例的临床资料,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和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价术前、术后腰腿痛和神经功能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能力改善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8年,优良率为87.8%。手术后ODI、VAS、侧凸角、矢状面失衡比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畸形疗效确实,充分减压及脊柱平衡尤其是矢状面平衡的恢复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3.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常见的硬膜囊撕裂位置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70岁以上接受腰椎后路手术患者151例,其中行腰椎后路术中有硬膜囊撕裂34例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结果术中硬膜囊撕裂发生率为22.5%,17例位于硬膜囊后外侧,9例位于根袖,5例位于硬膜囊外侧,3例位于硬膜囊腹侧。结论70岁以上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硬膜囊撕裂发生率较高,位置常见于硬膜囊后外侧及根袖。应熟练掌握脊柱解剖结构、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及在术中精细操作。  相似文献   
624.
成年人四肢血压差值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 ,国外已悄然兴起一种关于踝 -肱动脉血压比(AAI)作为心血管事件预测值的研究 [1 ] ,国内已见有关踝 -肱动脉测量方法的研究报道 [2 ]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人群四肢血压差值的分布规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2 0 0 1年来我院全面体检及疗养 ,经临床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心脑肾并发症 ,并经超声探测排除肢体及大动脉血管性疾病者 44 5 (男 2 97,女 14 8)例。按年龄分为 3组 :青年组 111例 ,年龄 2 0~ 3 9(3 0± 6)岁 ;中年组 13 8例 ,年龄 40~ 5 9(4 9± 5 )岁 ;老年组 196例 ,60~ 78(70± 7)岁。1.2 测压仪…  相似文献   
625.
腰椎退变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腰椎退行性病理生理改变,严重时可能导致腰椎滑脱,需要采用椎间植骨融合术和经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1-2],但高龄患者由于骨骼质量欠佳及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3-4]。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们  相似文献   
62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脊柱外科医生的重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以及肌电图(EMG),其不仅已作为脊柱外科手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的重要评估依据和手段,而且已逐渐地应用于颈、胸椎手术术中脊髓功能监测,成为减少神经损伤、提高手术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27.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中复位程度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过程中椎体复位程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7例(4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25例;年龄48~87岁,平均(72.4±12.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评估疼痛缓解情况,通过侧位X线片评估骨折椎体压缩及复位程度、椎体后凸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5.8±9.6)个月(12~47个月)。术前患者VAS评分为(8.4±1.6)分,术后第2日VAS评分为(2.1±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6±0.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情况:术前椎体前缘和中央压缩程度分别为(72.0±10.6)%、(68.0±15.6)%,术后椎体前缘和中央压缩程度为(76.0±8.6)%、(73.0±6.1)%,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即使X线显示骨折椎体未获得满意的复位,疼痛症状仍然缓解满意,骨折复位程度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28.
目的了解江苏省内生产和销售的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化合物的残留量现状,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采集苏南、苏北共10个市(县)生产和销售的4类30份样品,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检测15种PAEs类化合物的残留量。结果 1份方便面调味油包检出DEHP和DBEP,含量分别为3.92mg/kg和5.59mg/kg,其余样品中均未检出PAEs类化合物。结论所检测食品较为安全,但应加强食品及包装材料监管,定期进行抽样检测。实验空白值对结果影响较大,应加强背景控制。  相似文献   
629.
背景:成骨蛋白1有效刺激软骨细胞蛋白聚糖和胶原蛋白合成已被证实,椎间盘内注射成骨蛋白1可增加椎间盘高度也在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目的:体外评价重组人成骨蛋白1对培养于壳聚糖凝胶中的兔椎间盘细胞增殖和蛋白聚糖合成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成组设计,实验于2007-08/2008-02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4月龄日本大耳兔5只。重组人成骨蛋白1为Sigma分装。医用级壳聚糖,脱乙酰度95.11%,黏度155mPa.s,Mr870000,由北京纵横洋洲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日本大耳兔椎间盘10个,分离其髓核和纤维环细胞并接种于自制壳聚糖凝胶支架,在培养液中加入重组人成骨蛋白1,并分为3组:对照组(无重组人成骨蛋白1)、100μg/L重组人成骨蛋白1组、200μg/L重组人成骨蛋白1组。主要观察指标:培养7,14,21d时对培养物DNA含量、蛋白聚糖合成量(35SO42-摄入量、硫酸盐黏多糖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00,200μg/L重组人成骨蛋白1组的DNA含量没有减少,对照组DNA含量逐渐下降。100,200μg/L重组人成骨蛋白1组蛋白聚糖合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00μg/L重组人成骨蛋白1组升高更为显著。100,200μg/L重组人成骨蛋白1组在3个时间点均呈现上升趋势,培养14d和21d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重组人成骨蛋白1可有效促进体外培养的兔髓核和纤维环细胞增殖及蛋白聚糖合成。  相似文献   
630.
1 625例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疾病与过敏原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Mast系统过敏源检测分析仪,检测l625例患者血清中35种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结果:1625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有1359例血清中过敏原sIgE呈阳性,阳性率为83.6%;主要过敏原依次为青霉菌属、芽枝菌属、曲霉菌、粉尘螨、交链孢属、屋尘螨、面包酵母、虾、混合贝类、吞拿鱼、黄豆、蟑螂(阳性率为31.0%~48.9%)。结论:血清过敏原检测可提示确切的过敏原,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