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5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79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3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冲膜厚度、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非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超声及多普勒检测,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斑块情况及血流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正常或轻度狭窄者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而中、重度狭窄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MT增厚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两组IMT增厚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斑块及其血流情况敏感性较高,可有效预测脑梗死.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比较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标准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在肿瘤患者营养不良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肿瘤患者300例,分别使用GLIM标准和PG-SGA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一致性。结果 (1)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平均得分为(3.36±1.03)分,78.33%(235/300)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不同年龄段、肿瘤类型及分期患者的NRS 2002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营养风险发生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166例,阳性率55.33%(166/300);PG-SGA诊断营养不良183例,阳性率61.00%(183/300)。(3)通过两种诊断方法得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不同年龄、肿瘤类型及分期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相似文献   
53.
目的克隆大花胡麻草环烯醚萜合酶基因(CgIS),并进行表达分析。方法以大花胡麻草根、茎、叶转录组中唯一的CgIS基因序列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大花胡麻草幼叶克隆CgIS基因,并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大花胡麻草CgIS基因(GenBank登录号MH794270)全长1 185 bp,编码394个氨基酸;CgIS蛋白相对相对分子质量44 670,理论pI为6.17;该蛋白属于孕酮5β-还原酶(P5β-R)家族成员,可能定位于细胞质;该蛋白无信号肽,为亲水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40.61%)和无规则卷曲(46.70%)构成;该蛋白具有SDR(短链脱氢酶/还原酶)和P5βR蛋白保守结构域;CgIS蛋白与芝麻SiIS蛋白亲缘关系最近;CgIS基因主要在叶中表达。结论克隆了CgIS基因,并对其进行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环烯醚萜类的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
毛跃峰  爨国庆  李彩霞 《新中医》2020,52(24):112-114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汤对Ⅲ~Ⅳ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86 例Ⅲ~Ⅳ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 XELOX 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汤。比较 2 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及化疗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 组 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CD3+、CD4+、CD4+/CD8+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 (SIL-2R)、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 SIL-2R、IL-6 及 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且观察组 SIL-2R、IL-6 及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2 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 (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 QOL 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 QOL 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化疗毒性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49,P=0.000)。结论:参芪扶正汤能明显改善Ⅲ~Ⅳ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化疗毒性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56.
正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以红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发病机制未明,其病因可能与遗传、神经及精神因素等有关[1-2]。本病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常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活动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患者抑郁、焦虑和自卑,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念头[3]。目前,对玫瑰痤疮患者抑郁的研究已成为皮肤病研究热点之一,玫瑰痤疮  相似文献   
57.
高海拔区藏族成年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海拔区藏族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其易患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用酶法对3 038名调查对象空腹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测定.结果: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26.1%,血脂水平随年龄增加,以中年人(45~54岁)居多,农村高于城区,而游牧民明显高于城区及农村定居者人群.农村定居地区以中年人群(45~54岁)患病率最高,而其城区及游牧民地区以老年人(≥65岁)明显.男女之间无差异.结论:高海拔区藏族人群的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国内其它人群,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8.
肌营养不良(muscular dystrophy)为一组遗传性肌肉疾病。临床过程呈进行性.可在出生时即有,也可出生后数年才发病,大多数是由于原发性肌肉损伤所致.表现为肌纤维的变性。目前公认的诊断方法为根据遗传特点、发病年龄、病肌分布、进展速度以及肌肉变性的程度而确定。肌营养不良主要有四种:①Duchenne型;②Becker型;③面肩肱型;  相似文献   
59.
背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卵母细胞分化的潜能,但是其免疫排斥和来源的有限性限制了其应用.研究表明,脐带间质干细胞也具有分化为卵母样细胞的潜能.目的: 建立分离培养人脐带间质干细胞的方法,观察其在体外向生殖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分娩新生儿的脐带,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单个核细胞,DMEM培养,获得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采用不同条件培养基诱导细胞向成脂、成骨、成软骨方向分化.通过RT-PCR检测脐带间质干细胞中生殖系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采用卵泡液作为条件培养基,体外诱导脐带间质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 ①分离的脐带单核细胞培养后呈纺锤体样,体外增殖达10代以上,其分子免疫表型为:CD29、CD44、CD73(SH3)、CD90、CD105(SH2)阳性;SSEA-4弱阳性:CD31、CD34、CD45、HLA-DR阴性,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相似.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脐带间质干细胞可形成脂滴、骨结节、软骨结节等结构,并表达脂肪、骨及软骨细胞相关的特异性基因.②脐带间质干细胞表达OCT4、Stella、Ifitm3等生殖系标记物,在含5%,10%,20%等不同浓度卵泡液的诱导条件下细胞可聚集分化形成卵母细胞样结构.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尼洛替尼(NIL)血清谷浓度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服用NIL剂量将其分为A组(44例),600-800 mg/d;B组(10例),400mg/d。通过液相色谱-单联质谱法分析服用不同剂量NIL治疗的CML-CP患者的血清药物谷浓度,探讨其与患者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54例患者中位NIL血清药物谷浓度为1.71(0.52-5.93)μg/ml,其中A组和B组NIL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2.09±1.21μg/ml和0.94±0.27μg/ml,A组非常显著高于B组(P=0.001)。A组中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主要分子学缓解(MMR)者24例,未达MMR者20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1.70±0.75μg/ml和2.03±0.82μg/ml(P=0.154)。发生Ⅲ-Ⅳ级重度不良反应患者13例,0-Ⅱ级轻度不良反应患者31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3.09±1.76μg/ml和1.76±0.68μg/ml(P=0.018)。B组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MMR者4例,未达MMR者6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1.15±0.27μg/ml和0.83±0.24μg/ml(P=0.051)。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MMR比率在A组、B组分别为24/44(54.5%)和4/10(40%),(P=0.494);但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在A组、B组分别为13/44(29.5%)、0/1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CML患者NIL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与患者服药剂量及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低剂量服用NIL治疗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