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患者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50例产后PF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给予Kegel盆底肌训练,B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C组给予Kegel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比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Q分期、性生活质量,并检测盆腔壁组织中MMP-2、TIMP-2、TGF-β1表达水平。结果: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A组(70.00%)和B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盆底手测肌力及I类、II类纤维肌最大电位值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C组POP-Q分期等级与A组、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B组POP-Q分期等级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C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elvic Organ Prolapse/Incontinence Sex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12,PISQ-12)评分分别为26.34±5.67、28.96±5.31、32.8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MMP-2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P<0.05),TIMP-2、TGF-β1水平显著高于A组、B组(P<0.05),且B组各指标变化优于A组(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PFD疗效显著,能够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1T-1)水平与合并细菌性阴道炎(BV)孕妇发生早产的关系。方法 选取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41例BV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线资料,于确诊BV时检测血清HMGB1、sF1T-1水平。根据早产发生情况将孕妇分为早产组与未发生早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MGB1、sFLT-1水平与合并BV孕妇发生早产的关系,并分析血清HMGB1、sFLT-1水平对合并BV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效能。结果 241例BV孕妇中,有45例早产,196例未发生早产;比较早产组与未发生早产组基线资料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清洁度Ⅲ级、血清HMGB1及sF1T-1表达上调是BV孕妇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血清HMGB1及sF1T-1水平单项及联合预测BV孕妇发生早产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均有中等预测效能,且以联合预测的AUC最大。结论 ...  相似文献   
23.
背景:白杨素是保健食品和中草药中常见的具有防癌抗癌活性的食源黄酮类天然产物。白杨素是否有助于防治肝癌?其作用机制为何?是否促进肝癌干细胞的分化?对此尚缺乏系统研究。 目的:以人肝癌细胞为对象,揭示白杨素的亚细胞和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酸性磷酸酶实验、扫描电镜、免疫印迹技术探讨白杨素对BEL-740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结果与结论:白杨素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体外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9 mol/L或6.3 mg/L。白杨素与PI3K-AKT途径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抗癌效应。但白杨素本身并不改变AKT、磷酸化pAKT、AKT下游分子GSK-3和磷酸化pGSK-3的表达水平,虽然高剂量下β-catenin略有下调。白杨素导致细胞表面微绒毛样突起密度明显增加并形成纳米膜粒;细胞回缩,间隙加宽;出现形态上不同于凋亡的死亡细胞。白杨素显著改变多种蛋白质的丝/苏氨酸磷酸化水平;对酪氨酸磷酸化亦有广谱下调作用,接近于表柔比星对照。白杨素对CDK1、磷酸化pCDK1和pCDK2、CDC25A、CDC25B和CD133均无明显影响,但可剂量依赖性诱导PARP-1降解。总之,白杨素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非起因于PI3K-AKT和Wnt/β-catenin通路阻断或细胞周期核心调控因子阻断,而更可能起因于生物膜功能障碍所致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和蛋白质磷酸化的大范围改变,并以非经典方式诱导肝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HPV、T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海南省妇幼保健院筛查的2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进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检测高危型HPV-DNA,并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为标准。结果 290例患者中,检出123例HPV-DNA阳性患者(阳性率为42.41%);TCT检测出143例阳性涂片(占49.31%),其中70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占48.95%);这70例ASCUS中,组织病理学诊断共6例CINⅡ、CINⅢ(占8.57%)和50例LSIL(占71.42%);这50例LSIL中,组织病理学诊断共24例CINⅡ、CINⅢ(占48.00%)和23例HSIL(占46.00%);这23例HSIL中,组织病理学诊断共20例CINⅡ、CINⅢ(占86.96%)。随着细胞学诊断的提高,CIN检出率也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最终组织病理学诊断:2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慢性宫颈炎患者162例,其中有HPV-DNA阳性22例(占13.58%);2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还有CINⅢ18例(占9.38%),这18例CINⅢ中,有HPV-DNA阳性17例(占94.44%)。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HPV-DNA阳性检查率越来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HPV-DNA、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具有便捷、高效的优势,能够提高阳性检出率,减少误诊及漏诊率,从而有利于医师对患者的及时阻断性宫颈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明确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调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T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慢病毒构建galectin-1低表达的UC-MSCs,即UC-MSCs(Gal-1-),采用直接接触培养方式分别将UC-MSCs、UC-MSCs(Gal-1-)与RA患者的CD4+ T细胞共培养。设立阴性对照组(CD4+ T)、阳性对照组[CD4+ T培养过程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 lutinin,PHA)2 mg/L]、UC-MSCs-CD4+ T共培养组、UC-MSCs(对照shRNA)-CD4+ T共培养组及UC-MSCs(Gal-1-)-CD4+ T共培养组。MTS法检测CD4+ T细胞增殖,ELISA方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 α, 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细胞亚型。结果: UC-MSCs和UC-MSCs(对照shRNA)与CD4+ T细胞共培养组可显著抑制PHA诱导的CD4+ T细胞增殖及TNF-α表达,而UC-MSCs(Gal-1-)组对此无明显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8.51%±2.04%)相比,UC-MSCs及UC-MSCs(对照shRNA)组可显著抑制Th1细胞分化(分别为4.83%±1.37%和5.13%±0.87%,P值分别为0.012和0.018),而UC MSCs(Gal-1-)组对此无明显抑制作用(6.41%±0.96%,P=0.1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UC-MSCs及UC-MSCs(对照shRNA)组可上调Th2并下调Th17比例,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UC-MSCs(Gal-1-)组的这一作用不明显。结论: UC-MSCs可抑制RA患者CD4+ T细胞的增殖、活化并可降低Th1细胞比例,但敲低galectin-1分子的表达后该作用减弱,提示galectin-1参与了UC-MSCs抑制RA患者CD4+ T细胞功能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不经正规治疗,可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A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滑膜炎伴关节软骨和骨质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滑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随着治疗RA药物的不断迭代更新及达标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 RA的预后已明显改善, 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难以缓解, 被称为难治性RA。目前尚缺乏针对难治性RA的诊疗指南, 为进一步规范诊疗这部分患者, 欧洲抗风湿联盟对难治性RA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本文拟通过回顾"难治性RA"定义的演变过程, 对其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并对其分型和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调查海南省孕妇维生素D水平,分析维生素D和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期间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建册产检的496例孕妇进行研究,孕早期(孕11~13+6周)开展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及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测定,孕中期(孕24~28周)开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依据检查结果分成GDM组(n=120)和对照组(n=376),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糖、25(OH)D3水平和OGTT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3和糖代谢指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25(OH)D3对GDM的预测效果。结果 GDM组孕妇的FPG、Hb A1c、25(OH)D3、FPG、1 h PBG、2 h PBG分别为(4.98±0.40) mmol/L、(5.65±0.36)%、(45.06±10.24) nmol/L、(4.95±0....  相似文献   
29.
<正>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RP)是一种血管痉挛性疾病,突出表现为寒冷或情绪诱发后的肢端变白和变紫,遇热后潮红和恢复正常肤色。RP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前者为血管和/或其神经支配功能改变所致的一种良性疾病;而后者为器质性疾病,可并发肢端溃疡、瘢痕形成或坏疽等。难治性RP多属于继发性RP,经常规处理包括保暖、禁烟、治疗原发病及用扩血管药(钙通道阻滞剂、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等)疗效不佳,病情迁延不愈,并可进展为肢端溃疡或坏疽。临床上,这类患者不少见,治疗棘手,近年来,其相关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