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调查了某市级综合医院呼吸内科1985年8月~1986年8月收治的各种呼吸系统病例381例,其中肺结核病误诊14例,占3.67%,男女各7例,年龄22~58岁。误诊为胸膜间皮瘤1例,支气管肺癌4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1例,急性肺脓肿1例。误诊为肺内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7例 这些病例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92.
疼痛引起的神经介质的变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以及其它器官暴露于损害或潜在的损害之下 ,有害的刺激诱导产生强烈的痛觉 ,这种不愉快的体验最终集合于大脑的皮质 ,介于最初所受到的有害刺激与随之产生的痛觉之间的是一种极其复杂并且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机制。其中 ,有害刺激被编码成痛觉信息 ,并通过初级传入纤维 (PAFs)传递至更高一级的神经中枢 ,即脊髓后角、丘脑等。在某种病理条件下 ,例如外周神经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痛觉亦可独立地产生 ,并向下传递终止于感觉神经。本文着重强调的是外周神经损伤引起 PAFs的变化及其所释放的神经介质变化的机制。1 投射于脊髓节段的 P…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miR-155对骨髓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研究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qRT-PCR测定人骨髓瘤细胞株及耐药株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利用LipofectamineTM 2000 将 miR-155 inhibitor和阴性对照转染至人骨髓瘤耐药细胞株中;利用MTT 法检测转染后人骨髓瘤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增殖活性;利用Western-blot实验测定转染后人骨髓瘤耐药细胞中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量。结果:qRT-PCR实验结果显示,人骨髓瘤耐药细胞中miR-155的表达水平较人骨髓瘤细胞显著上调(P<0.001);MTT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155 inhibitor抑制miR-155的表达,人骨髓瘤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5),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人骨髓瘤耐药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通过靶向抑制miR-155的表达可以增加骨髓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生成的逆转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配合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PCI术,对照组患者予以术后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配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遵医行为、自护能力[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遵医行为、ESCA、SAQ各维度评分则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行PCI术患者采取认知行为干预配合心理护理,能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护理配合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表现的一系列症状[1],临床以头痛、眩晕、耳鸣及视觉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针灸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一指禅手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以柔和深透为特点,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手法之一[2]。2011-03—2013-03,我们应用一指禅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并与普通按揉推拿手法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组)、吡格列酮治疗组(PIOG组)及高脂饮食组(FG组),均饲养12周;NG组喂饲普通饲料,剩余两组喂饲高脂饲料;PIOG组于实验第8~12周予吡格列酮灌胃,其余两组同期予蒸馏水灌胃;比较三组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FIR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HE染色分析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观察Kupffer细胞(KCs)形态变化。【结果】FG组大鼠FIRI、TG、TC均高于NG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肝组织呈大泡性脂肪变性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及点状坏死,肝脏KCs发生形态改变,其产生的TNF、NO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呈正相关( P <0.05);PIOG组大鼠 FIRI、TG、TC均低于FG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减轻,仍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气球样变性,肝脏KCs形态及功能仍存在异常。【结论】吡格列酮可部分延缓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有关,与调节KCs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97.
会阴侧切是妇产科最常见的助产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会阴水肿。会阴水肿是指分娩时,产道血管损伤或断裂而皮肤或黏膜相对完整,血液在局部淤积形成血肿。会阴水肿、疼痛直接影响会阴切口的愈合及产妇的情绪,不利于产妇的康复[1]。为了减轻会阴水肿产妇的痛苦,寻求一种有利于产后恢复的方法尤为重要。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妇产科对40例会阴水肿的产妇采用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多认为是包括感染在内的环境因素作用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诱发异常免疫反应而导致疾病.  相似文献   
99.
大鼠心房肌电生理特性的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对心房肌单相动作电位(MAP)和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及其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0只分为青年组、成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4组。Langendorff体外灌流心脏。分别测量各组心房肌在400ms刺激周长下MAP复极到90%、50%及20%时的时程(MAPD90、MAPD50、MAPD20)和ERP,以及其他不同刺激周长下的MAPD。结果在400ms刺激周长下,4组大鼠右心房肌MAPD90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延长〔(75±5)(、123±8)(、140±11)和(140±14)ms,均为P<0.01〕;而左心房肌青年组至中年组延长分别为〔(60±4),(120±3),(139±7)〕,老年组缩短〔(102±14)ms,均为P<0.01〕。心房肌ERP的增龄性变化规律与MAPD90相同。刺激周长从400ms缩短到250ms,右心房肌MAPD90缩短程度从青年组到老年组逐渐增加;左心房肌以老年组缩短程度最小。结论左右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增龄性变化规律不同。老年期心房电生理变化可能有利于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
炎性细胞因子与脑缺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缺血后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增加有神经保护和神经损 双重作用。高浓度的IL-1、IL-6、TNF可参与介导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