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 构建甲状腺癌相关基因1(TC-1)基因的高表达真核表达系统pTRE3G-TC-1,获得重组高表达TC-1蛋白的子宫癌细胞株HEC-TC1,检测TC-1蛋白高表达时对子宫内膜腺癌(HEC)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对TC-1基因或蛋白功能及药物研究提供良好模型.方法 采用真核表达载体p3FLAG-CMV构建表达TC-1基因的质粒,脂质体法转染HEC细胞,检测高表达TC-1蛋白,然后用同样的基因,构建pTRE3G-TC-1表达载体,转染HEC细胞,经数周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TC-1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HEC-TC1,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蛋白对HEC细胞的凋亡影响.结果 获得了稳定高表达TC-1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HEC-TC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癌细胞上具有C8ORF4蛋白高表达现象.C8ORF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胞内与核内均有表达,但转染激活后该基因在胞内与核内有更高表达并具有生物活性;检测转染后激活的高表达C8ORF4基因的细胞株HEC-TC1分别在0h、24h、48h与对照组未转染的HEC细胞比较,转染后C8orf4高表达细胞凋亡数显著少于未高表达组,C8orf4基因表达的蛋白对肿瘤细胞凋亡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获得高表达TC-1基因的细胞株,检测该基因对HEC细胞的凋亡具有显著抑制作用,C8ORF4基因可能参与调控HEC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2.
凡士林预防压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凡士林预防长期卧床病人发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84例易发生压疮的长期卧床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在常规护理均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患者受压部位局部涂擦凡士林,对照组不用凡士林,比较2组病人压疮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凡士林预防压疮的效果明显,且能减少病人翻身的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比较三株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转移情况,为研究肿瘤转移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以及活体分析方法。方法以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作为报告基因导入小鼠乳腺癌细胞4T1、66c14和4TO7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标记细胞稀释成1×107cells/mL,取0.1 mL进行乳腺原位及尾静脉接种BALB/c小鼠,制作小鼠乳腺原位和尾静脉移植瘤模型,比较三株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细胞克隆,将Luc标记的4T1、66c14、4TO7细胞对BALB/c小鼠乳腺原位接种后7 d,均有肿瘤生长,接种后28 d,4T1细胞乳腺原位移植瘤最大,66c14细胞瘤体次之,4TO7细胞瘤体最小;接种后35 d,三株细胞乳腺原位移植瘤大小较一致,但4T1和66c14原位移植瘤均发生转移,其中4T1细胞较66c14细胞转移严重,而4TO7细胞未见转移;接种后42 d,三株细胞乳腺原位移植瘤大小无明显差别,而4T1和66c14细胞随天数的增加,移植瘤转移程度逐渐严重,4T1较66c14细胞转移更严重,呈广泛性转移,4TO7细胞仍未见转移。将Luc标记的4T1、66c14、4TO7细胞对BALB/c小鼠尾静脉接种后7 d,小动物活体成像发现小鼠肺部均能检测到荧光,其中4T1细胞接种的小鼠肺部荧光信号最强,且小鼠陆续死亡;4TO7细胞接种小鼠肺部荧光信号次之;66c14细胞接种小鼠肺部荧光信号最弱。尾静脉接种后14 d,4TO7和66c14细胞随着观察天数的增加,转移程度逐渐严重,4TO7细胞接种小鼠肺部荧光信号较66c14细胞强且小鼠陆续死亡。结论乳腺原位自发转移模型较尾静脉转移模型更真实反应了肿瘤细胞在体的转移特性,且能完整地呈现肿瘤转移的全过程,可作为研究肿瘤转移的最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荧光素酶标记人胃癌原位异种移植模型.方法 将萤火虫荧光素酶作为标记基因导人人胃癌MGC803细胞,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将其接种裸鼠胃壁浆膜下,建立胃癌裸鼠原位肿瘤模型.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检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进行小动物超声影像和病理学分析.结果 裸鼠原位成瘤率为100%,活体荧光成像观察发现在接种第7天,就可以观察到肿瘤发光.21 d后肿瘤进入对数生长期,28 d后肿瘤出现明显坏死,平均荧光光子数晕现下降趋势.超声成像发现小鼠胃部有直径为8.39 mm,面积为28.92 mm2瘤块.结论 荧光素酶标记可以实时监测原位异种移植人胃癌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比较四种剂量荧光素酶标记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肺转移情况,为光学标记肿瘤模型的药物筛选或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导入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标记细胞稀释成1×107 细胞/mL, 2×107细胞/mL, 5×107细胞/mL和1×108细胞/mL四种剂量,取0.1 mL接种于BALB/c小鼠右侧第二对乳腺脂肪垫内,制作小鼠原位乳腺癌模型,比较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肺转移情况。结果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细胞克隆,在致瘤性方面和亲代细胞无明显差别,四种剂量细胞接种BALB/c小鼠后,均有肿瘤生长,接种第28天时,四种剂量接种的原位移植瘤大小没有明显差别,但接种两个高剂量肿瘤细胞的小鼠组各有2只小鼠死亡;接种后31 d,发现四种剂量接种的原位移植瘤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随着观察天数的增加,转移程度逐渐严重,接种后42 d,小鼠陆续发生死亡。结论根据转移和死亡情况,确定接种1×106个细胞/只不仅肺转移明显,而且存活时间一般超过45 d,比高剂量接种存活时间长,为最佳肺转移剂量。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绝大多数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对EGFR及其信号转导的研究较多,对其相应药物的开发已成为抗癌药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相关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GFR及相关抗瘤药物的研究,为寻找新的抗瘤药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金银花水煎液联合局部理疗治疗早期急性咽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早期急性咽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金银花水煎液联合局部理疗,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6.89%,对照组治愈率为18.6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银花水煎液联合局部理疗治疗早期急性咽炎的治愈率高、有效率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2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模型,评价生物发光和小动物超声成像在移植瘤模型建立中的作用。方法将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入人胰腺癌细胞Capan-2,将1×106人胰腺癌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裸鼠胰腺和右后肢皮下,使其成瘤。生物发光成像和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肿瘤细胞原位移植成功率为75%,皮下移植成功率为100%。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在肿瘤细胞原位接种第7天,可以观察到肿瘤发光;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在肿瘤细胞皮下接种第7天,可以测量肿瘤的大小,但在肿瘤细胞原位接种的第7天不能测量肿瘤的大小。另外肿瘤细胞在裸鼠皮下生长的速度比原位生长速度快3倍左右。结论生物发光成像系统更适用于肿瘤早期监测,为深入研究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机制提供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并构建靶向小鼠CYP2E1基因的miRNA干扰质粒,为探索CYP2E1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invitrogen设计软件设计两条干扰小鼠CYP2E1基因的靶向miRNA序列,合成相应的回文DNA序列,退火后分别连接到pcDNATM6.2-GW/EmGFP-miR载体上,构建两套miRNA真核表达载体CYP2E1-miR1和CYP2E1-miR2,并使用该载体特有的串联方法将两载体上的miRNA前体寡核苷酸序列进行串联成为CYP2E1-miR1-miR2;将上述重组载体分别与构建的pcDNA3.1(+)-CYP2E1表达质粒共转染入293T细胞,RT-PCR法鉴定其干扰效果.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鉴定,针对鼠CYP2E1基因的miRNA干扰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够有效抑制共转染入293T细胞的pcDNA3.1(+)-CYP2E1质粒的表达,且串联质粒CYP2E1-miR1-miR2优于单独的干扰质粒CYP2E1-miR1及CYP2E1-miR2.结论 小鼠CYP2E1基因的靶向mi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准备条件对18F-FDG microPET裸鼠移植瘤模型显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实验动物准备条件。方法 36只人表皮样癌细胞A43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6只/组);A组:无禁食、室温(20 ~22)℃、无麻醉(注射18F-FDG后60 min清醒状态)、尾静脉注射18F-FDG;B组:禁食(6~8)h、加温(30~32)℃、麻醉(吸入2%异氟烷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C组:无禁食、加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D组:禁食、室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E组:禁食、加温、无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F组:禁食、加温、麻醉、腹腔注射18F-FDG。注射18F-FDG约1 h后,行microPET显像,测量皮下移植瘤、颈部肌肉、棕色脂肪、脑、肝脏、肾脏、心脏、哈氏腺最大每克组织摄取率(%ID/gmax)。扫描前裸鼠均测血糖。结果 (1)B组、C组、F组裸鼠的血糖水平与肿瘤摄取之间均呈直线负相关。(2)棕色脂肪:A组摄取最高(8.03±1.29),B组摄取降低71.98%(P=0.000)。颈部肌肉:A组摄取最高(16.07±5.20),B组摄取降低最多达81.84%(P=0.000)。各组脑、心脏、肝脏、肾脏、哈氏腺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组皮下移植瘤/组织或器官的摄取率最低。B组移植瘤/颈部肌肉,移植瘤/肝脏,移植瘤/棕色脂肪的摄取率较A组分别升高6.50倍、1.29倍、4.76倍(P均<0.05),肿瘤与组织或器官的图像对比度明显改善。(4)第1次microPET显像,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皮下移植瘤摄取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64)。第2次microPET显像,腹腔注射腹腔可见不同程度显像剂浓聚,其他正常组织、器官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均减低。腹腔注射方式,两次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实验动物准备明显影响18F-FDG在裸鼠正常组织的分布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禁食、加温、麻醉及尾静脉注射方式,可以改善肿瘤对18F-FDG的摄取,保证图像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