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观察中药山芪汤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共轭双烯含量及红细胞脂质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治疗后脂质过氧化一级产物共轭双烯含量由增多降至正常,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由增多而下降,膜,磷脂含量由降低而逐渐上升,胆固醇/磷脂比由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2020年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儿童血流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门诊和住院患儿临床诊断为菌血症,且血液标本培养为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血培养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从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93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00株,阳性率为51.8%;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8株,阳性率3.3%;肺炎克雷伯菌46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8株,阳性率39.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14株,阳性率30.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耐药率较非产ESBLs菌株高。CR-ECO对氨曲南耐药率为87.5%,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00%;CR-KPN对氨曲南耐药率为61.1%,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44.4%,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5.6%。14株CR- KPN中有12株对亚胺培南MIC值 ≥ 16 μg/mL,占85.7%(12/14);8株CR-ECO中有7株对亚胺培南MIC值 ≥ 16 μg/mL,占87.5%(7/8)。分离菌株临床科室分布以新生儿病房最高,其次为血液肿瘤和重症监护病房;年龄以 < 28 d的新生儿居多,其次是 > 28 d~1岁。  结论  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血液肿瘤、重症监护病区面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困境,且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这对临床治疗上述2种菌引起的血流感染,选用抗生素的压力也越来越困难,应高度重视。合理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出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比较IC、FEV1和FVC在39例中重度COPD患者吸入舒利迭3个月前后的变化,进行IC、FEV1、FVC和BOD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IC、FEV1和FVC均增加,其中IC改善最大,△IC、△FEV1与△BODE呈显著负相关(r值-0.587;-0.378),△IC与△BODE相关性更好。结论:IC的测定有助于COPD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34.
不同时期颈椎病患者颈椎骨密度变化与椎体变形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X线和颈椎骨密度的测量,探讨不同年龄段颈椎病患者颈椎椎体变形与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3组,正常组20例,平均年龄23岁;颈椎间盘突出症组(颈椎组)22例,平均年龄43岁,腰椎骨密度正常;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组(疏松组)28例,平均年龄58岁,腰椎骨密度显示骨质疏松。所有病例测量颈椎侧位C3~C6的椎管、椎体矢状径比,椎体变形指数,C4~C6骨密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颈椎组患者仅在C5,C6椎体出现轻度椎管狭窄,椎体变形,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疏松组则是颈椎高度减低,周径增宽,骨密度升高,3值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椎体骨质疏松的发展与颈椎病的自然发展病程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可能是颈椎开始退变进而发展为颈椎病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athy,DR)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中医根据症状将该病称之为"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血灌瞳神",现代医学也称之为"消渴目病"。"久病入络"理论属于络病学说的核心观点之一,其由络病理论发展而来,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重要观点。DR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符合"久病入络"之前提,久病必虚且虚久常瘀;同时,络脉逐层分级,延伸到眼部而为目络,目之络脉众多、纤细幽深,络中血行缓慢,易于瘀滞;消渴病暗耗气血津液,目络空虚,气亏血少推动无力,终至瘀血产生。此外,从现代发病机制而言,DR主要与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状态等有关,以上机制或可直接产生瘀血,或为瘀血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中医学将DR归属于络病范畴,络虚血瘀是其基本病机,瘀血贯穿DR的始终,是DR发生、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络以通为用"也是叶氏提出的观点之一,已经在诸多学科进行了应用,疗效确切。在治疗本病时,也要严格把握"络以通为用"的基本原则,针对DR之络虚和瘀血,采用补虚通络的方法,配合虫类药、风性药、散结药和入肝经的药,使亏虚之目络得补、瘀滞之目络得通,以达到了改善症状、提高视力、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生育酚结合蛋白(TAP)对氧化应激所致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脂质体法分别转染pEGFP-N3-TAP质粒及空载体质粒进入前列腺癌细胞PC-3.以过氧化氢(H2O2)刺激PC-3细胞构建氧化应激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TAP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结果转染TAP后的PC-3细胞中TAP表达量明显升高.RT-PCR结果显示,H2O2单独或联合促氧化剂丁胱亚磺酰亚胺(BSO)刺激细胞后TAP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2.457±0.113)、(3.643±0.162)较对照组(0.721±0.048)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无H2O2刺激的对照组PC-3、PC-3-vector、PC-3-TAP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42%、3.69%、15.37%;在H2O2刺激下,各组凋亡率分别为7.56%、16.71%、43.93%;联合应用BSO与H2O2,各组凋亡分别为13.73%、26.36%、49.19%.结论 TAP基因可参与前列腺癌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应答反应,并促进氧化应激所致的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7.
CO_2气腹后腹膜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2气腹后不同时间点腹膜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SD大鼠共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CO2气腹组。对照组大鼠于麻醉后仅脐部插入气腹针,不充入CO2气体。气腹组于麻醉后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12mmHg,充气时间1h),分别于气腹结束后2、6、12、24、48、72、96h及7d分批处死大鼠各4只,剖腹后采集壁层腹膜,于透射电镜(TEM)下观察各腹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2气腹组各不同时间点腹膜形态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48~72h最为显著,至7d仍未恢复。结论:CO2气腹明显改变了大鼠腹膜的形态学。这可能与临床CO2气腹后腹腔恶性肿瘤转移、细菌播散、粘连形成等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病例29例,分别行腹腔镜辅助下阴道成形术。根据临床特点,其中13例行提扣式阴道成形术,16例行腹膜式阴道成形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辅助下的提扣式和腹膜式阴道成形术,术后阴道长度≥8cm均为100%,伸展性及性生活满意率分别为92.3%和100%,成形后阴道均可鳞状上皮化。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道成形术微创、人性化,病人痛苦少,术后效果好,具生理功能,值得推广。腹膜式和提扣式两种术式临床适应有区别。  相似文献   
39.
风哮证是哮病发作期的常见证候类型,风哮的夙根为风邪内伏,分外风与内风,外风多指风伤于肺,内风有脾风、肝风之别,风邪善行、数变,治疗以祛风解痉,降气化痰为法,明辨外风、内风,肺、脾、肝兼顾.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进行工艺优化后的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0.1 ml分装量)与注射用冷冻干燥无菌粉末用氯化丁基橡胶塞(覆聚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膜)的相容性。方法  完成包装的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于(25±2)℃、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保存6个月,对元素杂质、抗氧剂、硬脂酸和棕榈酸、氟化物进行检测,考察胶塞成分是否会向制品中迁移;对制品进行效价、pH、水分、右旋糖酐和蔗糖、氧含量的测定及无菌检查,评价药品质量是否仍然可控。 结果 胶塞中元素杂质、抗氧剂、硬脂酸和棕榈酸、氟化物未见向制品中迁移,制品效价为104~119 IU/瓶,pH为5.94~6.07,水分最大值为2.5%,右旋糖酐和蔗糖含量稳定,氧含量最大值为3.4%,均无菌生长,符合质量标准。结论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与胶塞相容性良好,胶塞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