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序贯抗肿瘤治疗在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细胞癌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TIPS联合抗肿瘤治疗用于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细胞癌的相关研究,筛选并提取文献中数据,使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5篇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涉及1 0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IPS手术成功率为99%(ES=0.99,95%CI=0.94~1.00),顽固性腹水缓解率为84%(ES=0.84,95%CI=0.64~0.97),再出血率为28%(ES=0.28,95%CI=0.15~0.43),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1%(ES=0.31,95%CI=0.21~0.41),TIPS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ES=0.02,95%CI=0.00~0.12)。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依次为70%、53%、31%。结论 依据现有的证据表明,TIPS序贯抗肿瘤治疗对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细胞癌患者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ecombinant adenovims-p53,tad-p53)联合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l例,行肝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栓塞化疗术;对照组32例,行常规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并对生存率及术后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X^2=3.92,P〈0.05),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大致相同。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栓塞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04.
灌注(Perfusion)是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可以观察到靶器官局部与整体血流变化的特征,对多种疾病有提示作用.近年来,随着CT机软硬件技术的进步,以研究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变化为目的的灌注成像成为热点.CT灌注成像在脑部的应用已基本成熟[1,2],但在肝脏等实质性器官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超声频谱测定肝动脉阻力指数(RI)与CT灌注成像测定肝动脉灌注量(HAP)之间的关系,探讨两者在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从2002年11月~2004年11月的肝移植病例中选取11例因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且术后无血管并发症病例于术后12~20d行CT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其HAP等指标。并使用超声测得其在CT扫描前后48h的肝动脉RI,同法测得11例无肝病的健康志愿者的相应指标,对自身HAP/RI相关性及显著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HAP/RI均显示较明显的相关性(r=-0.767,P=0.06),而在肝移植组这种相关性消失(r=0.470,P=0.123)。结论与正常人不同,在肝移植后CT灌注成像测定肝动脉灌注指标与超声频谱监测肝移植后肝动脉RI不存在明确相关性。以肝移植后肝动脉RI大小推断肝实质动脉期血流灌注量是不可靠的,它仅能作为一种动态监测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指标,在其出现显著变化时提示肝动脉并发症出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比较肝硬化伴有脾大时使用CT最大斜率法(传统法)和改进后的最大斜率法(改良法)测量肝灌注指标的准确性.资料和方法选取17例不同级别(child-plugh分级)的肝硬化伴有脾大患者作为研究组(肝硬化组)和14例无肝病的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以及去卷积法计算肝灌注量.结果 对照组使用传统法、改良法和去卷积法计算出的肝脏双期灌注量非常接近(P>0.05);肝硬化组,传统法计算所得门静脉灌注量和总灌注量明显低于另两种方法(P<0.05).结论 在对肝硬化脾肿大病例的CT灌注定量测量中,改良法的准确性优于传统法.  相似文献   
107.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隐匿、进展快、预后差。目前治疗以手术切除加辅助治疗为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病人远期生存仍不满意。肝癌的放射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可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避免或减少对瘤周正常肝组织损伤,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8.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隐匿、进展快、预后差.目前治疗以手术切除加辅助治疗为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病人远期生存仍不满意.肝癌的放射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可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避免或减少对瘤周正常肝组织损伤,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9.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后肝血流变化的综合影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S)后肝血流的变化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例因肝硬化而实施TIPSS的患者术前1周、术后72 h进行CT灌注扫描,并在分流通道建立前、后进行门静脉测压.其中3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了CT灌注扫描成像.所有患者在术后48 h内进行了Doppler超声检查,并于术后3个月(9例)和6个月(6例)行Doppler超声复查.2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进行了TIPSS支架造影和门静脉测压.结果 全部患者术前门静脉灌注量(PVP)为(0.92±0.18)ml·min-1·ml-1,总灌注量(THBF)为(1.28±0.17)ml·min-1·ml-1,动脉灌注指数(HPI)为(28±8)%,门静脉自由压(PVFP)为(23.92±0.86)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72 h测得PVP为(0.21±0.15)ml·min-1·ml-1,THBF为(0.74±0.18)ml·min-1·ml-1,HPI为(74±13)%,PVFP为(12.62±1.54)mm Hg;术后3个月和6个月PVP分别为(0.49±0.05)ml·min-1·ml-1和(0.57±0.03)ml·min-1·ml-1;术前PVP与PVFP之间存在负相关(r=0.678,P<0.05),术后PVP与PVFP之间无线性相关性(r=0.543,P>0.05),TIPSS导致PVFP平均值下降梯度与门静脉灌注减少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867,P<0.01).Doppler超声监测TIPSS术后48 h肝门静脉血流情况:主干为(27.9±3.4)cm/s,支架内为(62.6±6.4)cm/s;肝内门静脉分支均为出肝血流,门静脉左支(18.9±7.2)cm/s、右支为(6.6±3.2)cm/s.术后6个月主干为(15.6±1.1)cm3/s,支架(9.8±5.7)cm3/s.结论 TIPSS术后PVFP平均值下降的同时伴有大量门静脉血流成为无效灌注,无效PVP与PVFP平均值下降直接相关.肝动脉无法代偿门静脉有效灌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E_1(Lipo-PGE_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21只成年犬,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静脉用药组(Ⅳ组)和肠系膜上动脉用药组(SMA组),每组7只.动物被肝门阻断45 min后再灌注60 min建立I/R模型.Ⅳ组和SMA组每只犬肝门阻断前5 min和再灌注60 min后各推注Lipo-PGE_1一次,药量为1μg/kg、速度为0.05μg·kg~(-1)·min~(-1);对照组每只犬则在相应时间各缓慢推注0.9%氯化钠1次,用量为2 ml/kg.各组首次用药或0.9%氯化钠前30 min及再次用药或0.9%氯化钠后30 min依次行CT灌注成像(CTPI)、门脉自由压(FPP)、门静脉血氧含量(CpvO_2)、肝脏氧输送量(HDO_2)、肝功能酶学指标ALT、LDH、TB的测定和比较,同时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样本肝组织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1)I/R后对照组的肝灌注量减少幅度最大(P<0.05),而SMA组的变化最轻,Ⅳ组的变化介于两者之间.(2)I/R前后各组CpvO_2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MA组有明显的增加趋势;I/R后各组HDO_2下降(P<0.05),但SMA组的下降程度最轻.(3)对照组I/R后FPP明显增加(P<0.05),而SMA组、Ⅳ组的变化不显著(P>0.05).(4)I/R后对照组肝组织受损,肝功能水平下降,SMA组的肝损伤和功能下降状况明显减轻,Ⅳ组的变化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Lipo-PGE_1对I/R肝损伤的保护机制在于改善微循环、缓解门脉压、增加门脉血氧含量和肝脏氧输送量,减轻细胞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