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9篇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近十几年来对皮肤表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加深了对于一些皮肤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症状的认识,引起了皮肤病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对5例银屑病患者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其中2例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对照观察。现仅就其电镜下的改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本文用大白鼠肝癌细胞株FSK7901、FSK7902体外培养2年多的材料,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细胞的大小不等,散在分布或上皮样排列呈细胞单层。单个散在细胞的外周,有伪足样突起或微绒毛。在细胞单层内,细胞毗邻不紧密处,相邻细胞有短而少的微绒毛;在细胞毗邻紧密处,相邻细胞膜呈波浪型、平直型或杵指镶嵌型。观察到粘合带和粘合斑。细胞核畸形,核仁畸形,体积大、数量多,核仁丝的排列紊乱。细胞质内的RER与线粒体较少,游离核糖体丰富。线粒体与线粒体嵴畸形,体积较小。高尔基氏体多,成群分布于细胞核旁。没有观察到典型RER环层小体和SER环层小体。环孔板易见。观察到PRER结构。核旁嗜酸性区域的超微结构是成群的高尔基氏体或高尔基氏体与线粒体形成。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复元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的血液高凝状态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6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复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芪参胶囊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疲劳、饥饿、高脂饮食及寒湿等方法建立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分别灌胃给药4 w后测定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选择素(P-sel)及D-二聚体(D-D)含量。结果模型组Fg、P-sel和D-D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为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元胶囊低、中、高三组Fg、P-sel和D-D的含量均显著偏低(P<0.05),且偏低程度高于芪参胶囊组(P<0.05)。复元胶囊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大鼠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异常,复元胶囊有调节气虚血瘀证凝血与纤溶功能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对EB病毒感染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进行观察,探讨EB病毒感染患者的异型淋巴细胞的分布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阳性儿童患者48例,对其开展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和异型淋巴细胞观察.如患者的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则对其开展T细胞亚群测定,并与同时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B病毒感染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数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以及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为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主要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感染患者的CD3+和CD8+T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CD4+T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正常人群,EB病毒感染者的异型淋巴细胞出现增高,且免疫功能出现紊乱,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同机体免疫系统反应程度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5.
恶性疟原虫主要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在其分子C-端MPS-119具有两个类EGF结构,其中类EGF-1为特异性抗体抑制疟原虫侵入红细胞的靶位之一。本文通过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法提取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再用PCR扩增类EGF-1基因,经酶切纯化后插入质粒pGEM3Zf(+)中,转化大肠杆菌DH5a,经PCR筛选及双酶切鉴定,筛选出含类EGF-1基因的阳性克隆子。  相似文献   
36.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原名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HX),是一种分化较好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和浸润,小儿多见。现对我院1982-1998年收治20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同时对于治疗方法做一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3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1.8:1。发病年龄:<1岁,7例(35%),~3岁,6例(30%),~5岁,3例(15%),>5岁,4例(20%)。2.临床表现皮疹,10例(50%),发热9例(45%),肝大和/或牌大10…  相似文献   
37.
目的 :①建立T细胞受体 (TCR)δ、γ基因重排双标记的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 (CPCR)—DNA定量方法 ,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化疗效应差异进行动态定量评价。②为确定PCR产物中ALL恶性细胞克隆的存在、印证CPCR方法的特异性 ,进行了PCR产物T—载体分子克隆测序。③为探讨ALL缓解前后TCRδV—D、γV—J连接区序列差异及其意义 ,对其进行了动态分析。方法 :采用 5’端修饰法设计引物 ,构建内参照竞争模板 ,建立了TCRδ、γ基因重排双标志的CPCR—DNA定量研究方法 ,对 96例ALL的完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HN)环状体感染红细胞表面抗原 (RESA)基因 3′端部分基因序列 ,比较FCC1/HN与国外分离株RESA序列的差异。 [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RESA基因 3′端部分序列 ,将其克隆入pMD18 T载体。阳性重组克隆经酶切及PCR鉴定后 ,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 ,并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基因结构和同源性分析。 [结果 ]用PCR成功扩增出约 846bp的RESA基因特定片段 ,阳性克隆经酶切及PCR扩增确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FC2 7,PaloAlto ,NF7株RESA基因序列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结论 ]确定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RESA基因 3′端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 ,FCC1/HN株RESA序列与其他分离株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9.
磁导向甲氨蝶呤缓释药物杀伤舌癌细胞的内在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导向甲氨蝶呤缓释药物(FM-MTX)对舌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了解新药FM-MTX治疗舌癌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不同剂量的FM-MTX与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共同培养。按不同时间收集细胞悬液,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细胞经FM-MTX药物处理组,1h后,透射电镜下即可看到瘤细胞溶酶体大量增生,4h后瘤细胞胞浆溶酶体开始吞噬磁性微粒,24h吞噬颗粒明显增多,溶酶体膜开始裂解,颗粒释放到胞浆内。72h后其内质网及线粒体内也可见颗粒沉积,溶酶体膜有消失现象,呈现胞浆空泡结构。96h后部分瘤细胞出现凋亡。结论:甲氨蝶呤缓释药物(FM-MTX)对舌癌细胞凋亡起诱导作用,进入瘤细胞的细胞器,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组氨酸富集蛋白Ⅱ (Histidine richproteinⅡ ,HRPⅡ )反义真核表达载体 ,为研究HRPⅡ反义核酸的抗疟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我们已经克隆的恶性疟原虫HRPⅡ基因从HRPⅡ /pUC19反向亚克隆入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3,用含卡那霉素LB培养基平板筛选转化菌 ,阳性重组子经HindⅢ和SacⅠ双酶切分析、PCR鉴定。结果 恶性疟原虫HRPⅡ基因从HRPⅡ /pUC19重组质粒中 ,成功地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3,获得了反义HRPⅡ /pUC19重组质粒。结论 恶性疟原虫HRPⅡ基因以反方向亚克隆入pEGFP N3质粒 ,成功构建反义HRPⅡ /pEGFP N3荧光真核表达载体 ,解决了HRPⅡ反义核酸来源问题 ,为下一步研究反义HPRⅡ的抗疟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