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对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获得PSE对比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截止时间2015年7月25日。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Man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治疗前后血小板、外周血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患者住院时间。结果共纳入10项原始研究。Meta分析结果提示:PSE治疗后患者血小板[均数差(MD):-87.68,95%CI(-125.70,-49.65)]、外周血白细胞[MD-4.03,95%CI(-5.74,-2.33)]及血红蛋白水平[MD-0.79,95%CI(-1.48,-0.11)]均较治疗前升高。脾切除术后患者血小板[MD-128.31,95%CI(-162.59,-94.03)]、外周血白细胞[MD-5.22,95%CI(-6.65,-3.80)]及血红蛋白水平[(MD-1.42,95%CI(-2.66,-0.18)]均较术前升高。与脾切除术比较,PSE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小板[MD 54.45,95%CI(37.60,71.30)]、外周血白细胞[MD 1.71,95%CI(-0.01,3.42)]及血红蛋白水平[MD 0.78,95%CI(-0.01,1.56)]的差异更小;且术中出血更少[(MD-71.33,95%CI(-78.13,-64.54)],手术时间[MD-34.08,95%CI(-34.78,-33.38)]和患者住院时间[MD-5.59,95%CI(-7.38,-3.79)]也更短。结论 PSE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可有效用于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治疗。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对比单用纳布啡与右美托咪定联合纳布啡对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急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行腹部大手术病例共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纳布啡单用镇痛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纳布啡联合镇痛治疗。记录不同时间段两组手术患者时刻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心率(Heart Rate,HR)变化情况;采取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手术患者各时间段的疼痛表现作量化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MAP、HR变化值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值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试验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行腹部大手术患者而言,采取右美托咪定复合纳布啡与单用纳布啡相比可更有效地缓解术后早期急性疼痛反应,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干预治疗的价值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入选时及治疗3、6、12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hsCRP水平,记录房颤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14.9%)明显低于对照组(43.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及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4.
25.
26.
目的 探讨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心肌内归巢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12只,体重20~25(22.4±1.8)kg,采用开胸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将存活犬(n=ll)随机分为MSCs组(n=5)和bFGF+MSCs组(n=6).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法在体外分离、培养MSCs,移植前对MSCs进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孵育标记.逆行灌注实验后1周,免疫荧光法比较两组梗死心肌内DAPI阳性细胞数,评价逆行灌注bFGF对MSCs归巢的影响.结果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成功分离并富集MSCs,77.19%以上的细胞都处于G0/G1期,强表达CD44,阳性率为95.8%;MSCs体外DAPI标记率高,初始标记率达99.6%.免疫荧光显示,bFGF+MSCs组DAPI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SCs组[(325±106)/mm2比(186±67)/mm2,P<0.05],联合组MSCs分布更为均匀;部分MSCs与心肌细胞共定位.结论 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bFGF能更有效地促进MSCs归巢至梗死心肌;同时,MSCs在心肌内的分布也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27.
1一般资料患者,女,69岁,农民,因反复右上腹疼痛4年,复发加重4天,于2002年7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天,因进食高脂饮食后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右背部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及黄疸,自服“胃药”后未缓解。入院查体:T36.9℃,P72次/分,R18次/分,BP12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及巩膜无黄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坦,肝脾未扪及,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莫非氏征(±),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查血常规:RBC3.9×1012/L,Hb117g/L,WBC4.5×109/L,N0.75,L0.25,pt280×109/L。尿… 相似文献
28.
29.
30.
粘连性肠梗阻,传统观念是以保守疗法为主,近年来,我院收治4例粘连性肠梗阻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积极手术治疗,其效果截然不同,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58岁,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4小时,1997年9月20日人院.8年前施行胃大部切除术.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腹部稍膨隆,无腹膜刺激现象,肠鸣音亢进,X线腹部平片示左上腹部有液平面.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先保守治疗.入院后第4天,腹胀加重,尿量少,脉搏120次/分,腹部有触痛及反跳痛,腹部再摄X线片示气液平面增多,当晚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诊断粘连性内疝,嵌入肠管旋转约360度,胆管及其系膜充血、水肿,呈紫红色,切断并旷置疝入肠管近端行端侧吻合术,术后第2天发生肠破裂并中毒性休克,再次手术,见旷置粘连甚紧,嵌入肠管已坏死,侧壁穿破,腹腔内有大量肠内容物,病家放弃治疗,接回家死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