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0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脑出血的发病率低于脑梗死,但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在我国,约46%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1年内死亡或遗留严重残疾,因此规范脑出血的诊疗就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学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根据其发布的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中证据级别较高的Ⅰ类或Ⅲ类推荐意见,制定了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管理指标,将指南转化为临床可实践的量化指标。从2021年7月开始,我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采用改良德尔菲法,最终制定了包括11项指标的脑出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本文对这11项指标进行具体解读,以期指导医疗机构在最佳时间内安全、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护,提高脑出血患者的医疗救护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从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建设两个主要任务的层面,研究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两个体系中的作用机制,旨在服务于医疗质量管理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法 应用机制设计理论分析国家质控中心在两个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国家质控中心与其他质控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结果 国家质控中心的设置是中国特色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安排,从机制设计理论视角,其满足了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结论 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国家质控中心发挥了参与主体的重要作用;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建设中,国家质控中心应与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其他中心协同发展,将对医疗质量资源高效配置和均衡布局产生正性影响。  相似文献   
83.
准确的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与病理生理、临床特征、疗效评估和预后相关。卒中目前存在数种病因分型系统,根据分类方式可分为表型分类系统及成因分类系统。前者主要根据检查结果可将一位卒中患者归为多个并列的病因,如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病、心源性和其他原因(atherothrombosis,small vessel disease,cardiac causes,and other uncommon causes,ASCO)分型;后者则把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相结合,经过分析做出一个最可能的病因,如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病因分类系统(causative classification system,CCS)。每种分型都有自身的优点及局限性。理想的分型系统应当有效、一致性高、易操作、基于证据及能够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4.
谢坚  江涛  王孜  张忠  李子孝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8):1283-1284
对于累及脑中央前回深部及其邻近部位的胶质瘤,手术切除的严重并发症是永久性的运动功能丧失。如何在保护脑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肿瘤,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图直观鉴别脑内常见环状强化病变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包括脑脓肿14例和脑肿瘤16例(其中脑胶质瘤14例、转移瘤2例)共30例脑内环状强化病变的磁共振DWI参数图特征,所有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根据病变良恶性和DWI参数图中环状强化区内的信号高低进行分组,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DWI参数图上,14例脑脓肿中12例(86%)直观显示为高信号,2例(14%)为低信号;16例脑肿瘤中,15例(94%)直观显示为低信号,1例(6%)为高信号.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脑脓肿和脑肿瘤中环状强化DWI参数图直观显示的信号高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磁共振DWI参数图在脑内环状强化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直观、特征性的应用价值,脑脓肿的环状强化病变在DWI参数图上多直观表现为高信号,而脑胶质瘤或转移瘤的环状强化病变多显示为低信号.  相似文献   
86.
目前研究认为,孤立性眩晕是后循环TIA或脑梗死的常见表现形式,而且当中枢病变患者以前庭症状发病时,初始的临床表现中,孤立性眩晕较非孤立性眩晕更为常见.长期以来,临床医师对中枢性眩晕的诊断多基于临床体征的定位诊断,事实上,在脑干和小脑中包含诸多调控眼动的中枢前庭结构,这些结构受损会导致相应的异常眼动模式.本文综述了中枢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
方法 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于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连续收集来自全国各地132家二级和三级
医院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本研究利用该数据库中的患者信息,以发病至到院时间大于3 h为院前延
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的10 5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院前延误影响
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仅有21.58%的患者(n =2267)在发病3 h内到达医院。导致院前延误时间
缩短的因素有:老龄[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0.9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988~0.997]、使用急救车到达医院(调整后的OR 0.340,95%CI 0.300~0.384)、饮酒史(调
整后的OR 0.895,95%CI 0.802~0.9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调整后的OR 0.786,
95%CI 0.684~0.903)、心房颤动病史(调整后的OR 0.535,95%CI 0.452~0.635)、首发症状为意
识障碍(调整后的OR 0.660,95%CI 0.561~0.776)。导致院前延误时间延长的因素:单独居住(调
整后的OR 1.760,95%CI 1.307~2.371)、自费医疗(调整后的OR 1.235,95%CI 1.081~1.411)、睡
醒时发现症状(调整后的OR 1.678,95%C I 1.489~1.891)、发病前改良R an ki n量表(m o d i fi e d
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调整后的OR 1.445,95%CI 1.207~1.730)、高血压病史(调整后的
OR 1.114,95%CI 1.004~1.238)、糖尿病病史(调整后的OR 1.141,95%CI 1.006~1.293)、首发症
状为失语(调整后的OR 1.380,95%CI 1.239~1.536)、首发症状为视野缺损(调整后的OR 1.458,
95%CI 1.036~2.051)。
结论 我国脑梗死患者的院前延误现象比较严重,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加强院前急救系统的使
用,早期发现症状,尽可能使用救护系统,缩短院前延误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功能磁共振(fMRI)定位在累及皮质运动功能区的动静脉畸形病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动静脉畸形累及皮质运动区的病人,采用fMRI观察对指运动时受累皮质运动区的激活情况,分析病灶与激活区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在fMRI检查中均能显示运动区的激活情况。18例表现为激活区与病灶分界清晰,1例表现为两者分界欠清。结论术前fMRI检查可良好显示动静脉畸形与其所在的皮质功能区的关系,对于手术切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脑肿瘤血瘤屏障及其影像学评价手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885年德国微生物学家Ehrilich首次发现给动物静脉注射某些染料能使脑以外的器官染色现象以来,对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存在的认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近年来对血脑屏障的功能和血瘤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研究日益深入,同时神经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成像的快速发展也为评价脑血管的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信息提供了在体、无创和连续的手段。笔者着重对血脑屏障的研究现状、脑肿瘤血瘤屏障的研究进展和无创性的影像学评价手段进行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0.
缺血性卒中后氧化应激的失衡与卒中致残增加和不良预后相关。表观遗传调控可以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方式影响氧化应激,进而在卒中的进展中发挥作用。本文概述表观遗传调控在卒中后氧化应激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