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82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综合类 | 10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 探索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在血管神经病学实习医师教学查房中的效果。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例实习医师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入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组。在血管神经病学中最常见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对两组采用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法,以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实习医师在学习主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临床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升。结论 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实习医师在血管神经病学科中掌握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3.
张静李子孝杨昕马彧王春娟王孟王彩云王虎峰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3):007-13
目的 从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建设两个主要任务的层面,研究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两个体系中的作用机制,旨在服务于医疗质量管理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法 应用机制设计理论分析国家质控中心在两个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国家质控中心与其他质控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结果 国家质控中心的设置是中国特色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安排,从机制设计理论视角,其满足了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结论 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国家质控中心发挥了参与主体的重要作用;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建设中,国家质控中心应与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其他中心协同发展,将对医疗质量资源高效配置和均衡布局产生正性影响。 相似文献
74.
<正>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最主要的慢性病之一。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卒中患者已高达2876万,其中新发卒中394万例,卒中死亡病例219万例,是影响我国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的首位原因[1]。目前,已发现与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探究环境因素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可能有助于了解危险因素促进卒中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75.
76.
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可调节危险因素之一,作为一种多病因、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环境、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表观遗传修饰可能介导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等,其中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相对成熟的机制。DNA甲基化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DNA甲基化在高血压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与高血压相关的DNA甲基化影响卒中风险的潜在机制,提出DNA甲基化用于高血压诊断、治疗及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调查中国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hina Stoke Center Alliance,CSCA)多中心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连续入组的IS患者。按照是否发生HT,研究对象被划分为HT组和无HT组。收集组间的人口学特征、不良生活行为、既往疾病史、院内治疗、既往和院内用药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差异。对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Poisson回归,以分析HT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828 652例IS患者,男性518 063例(62.5%),年龄中位数67岁,入院NIHSS评分的中位数为3分。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RR 1.01,95%CI 1.00~1.01)、卒中严重程度(RR 1.06,95%CI 1.05~1.06)、心房颤动(RR 2.56,95%CI 2.35~2.78)、心肌梗死(RR 1.33,95%CI 1.11~1.60)、周围血管病(RR 1.26,95%CI 1.06~1.51)、院内溶栓(...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住院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SAH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肺炎分为肺炎组、非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发生肺炎对SAH患者院内死亡、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457例SAH患者,平均年龄54.3±11.2岁,男性219例(47.9%),发生肺炎76例(16.6%)。男性(OR 2.31,95%CI 1.17~4.58,P =0.016)、吞咽障碍(OR 6.06,95%CI 1.09~33.70,P =0.039)及Barthel指数0~20分(OR 15.58,95%CI 4.17~58.23,P<0.001)是SAH患者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肺炎与院内死亡风险、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增加无关。结论 男性、吞咽障碍、Barthel指数0~20分是SAH患者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肺炎与院内死亡风险、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增加无关。 相似文献
79.
《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2010声明提供了报告随机试验的最低准则。它的广泛使用有助于保证评估新的干预措施的透明性。最近,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涉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干预需要经过严格的前瞻性评估,以明确其对健康的影响。《人工智能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Artificial Intelligence,CONSORT-AI)是一个新的临床试验报告指南,用以评估具有AI成分的干预。它是与《人工智能干预试验方案报告标准》(Standard Protocol Items: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ventionalTrials-Artificial Intelligence,SPIRIT-AI)同步编制的。这两项指南的编制通过分阶段的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等过程达成共识,产生29项候选条目。由国际多方利益相关者小组在两阶段德尔菲调查(103个利益相关者)中对这些条目进行了咨询,并在共识会议上达成一致意见(31个利益相关者),通过34个试点参与进行改进和优化。CONSORT-AI扩展包括14项新条目,这些新条目对于AI干预非常重要,除了2010年CONSORT声明的核心条目之外,试验报告还应常规包含这些内容。CONSORT-AI建议研究人员提供关于AI干预的清晰描述,包括使用AI所需的说明和技能、AI干预集成环境的设置、输入和输出数据处理的注意事项、人-AI交互和错误案例分析。CONSORT-AI将有助于提高AI干预临床试验方案的透明度和完整性,也有助于编辑、同行评审以及普通读者理解、解释和严格评估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偏倚风险。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