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人骨髓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用MPV—TAS显微分光图象分析仪进行含量测定。同时也做了25例积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图像分析仪做的含量测定和积分半定量分析一致,CAA治疗前NAP明显高于正常人,经统计学处理,t=3.8185,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基本治愈、缓解后,有些患者低于正常人,有些患者仍高于正常人,统计学处理,t=2.1013,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统计学处理,t=3.2772,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这对探讨CAA发病机理,帮助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10年度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估。方法 以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常规报告系统中的脑血管病数据为基础,采用北京版诊断相关组(Beijing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BJ-DRGs),对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涉及的122家医院中,各医院DRGs组数范围为1~16,中位数为5,病例组合指数范围为0.75~1.86,中位数为1.00;费用消耗指数中位数为1.07,54.92%的医院费用消耗指数>1;时间消耗指数中位数为1.21,72.13%的医院时间消耗指数>1;52.46%的医院的时间消耗指数和费用消耗指数均>1。在低风险组和中低风险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为0;在中高风险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中位数为3.0%。结论 在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医疗服务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和措施,进一步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利用,降低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监测、评价和改进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改善卒中患者医疗服务和预后的重要方式之 一。医疗服务评估的基础分析框架为“结构-过程-结局”。本文就卒中医疗服务的“结构-过程-结 局”评价的发展进行综述,以期阐述卒中在医疗服务质量评价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既往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进展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并在病变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细胞特异性改变。本文综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中DNA甲基化模式改变相关研究,总结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DNA甲基化改变,以期为新靶点的发现和疾病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卒中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在美国,每年约有79.5万新发或再发卒中患者。在死因顺位中,卒中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常见死因,也是成人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卒中本身也是一种高花费的疾病,在美国,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的终身花费超过了14万美元,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终身花费则超过了22.5万美元,而卒中患者年均总花费则超过了730亿美元。研究已经证实,改善急性卒中患者的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酒后脑梗死患者的特点、溶栓决策及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溶栓绿色通道的酒后脑梗死患者1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溶栓情况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酒后脑梗死患者发病0.5~8 h进入急诊溶栓绿色通道,皆为男性,中位数年龄59岁(四分位数间距53.5~60),到达医院时平均中位数发病时间为120 min(四分位数间距45~250)。就诊时主要症状:9例为偏身无力,1例为偏身不自主运动,1例为单肢麻木。小卒中患者8例(73%)。临床过程及转归:2例接受静脉溶栓后明显改善,1例接受动脉溶栓后明显改善,2例拒绝溶栓后自发缓解,3例因症状轻微而未溶栓且自发缓解,2例发病超过3 h的患者因磁共振灌注成像正常而未溶栓,1例发病超过3 h的患者因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均正常而未溶栓。最终5例在影像上有明确的新发梗死灶。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的分型标准,接受溶栓的3例患者中,2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1例为小动脉闭塞;拒绝和未接受溶栓的8例患者均为小动脉闭塞。结论酒后脑梗死多数预后好,有可能从溶栓中获益。酒后脑梗死病因多为小动脉闭塞,少部分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是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1],1990-2017年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3].2017年因脑血管病医疗支出接近1400亿元人民币,构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4].2005-2015年我国住院医疗服务需求增加接近6倍[5],但医疗诊疗和质量水平落后,静脉溶栓和心房颤动抗凝等诊疗决策执...  相似文献   
18.
19.
1病例简介先证者,男性,57岁,因“行走不稳、记忆力减退8年,加重伴尿失禁6个月”,收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走路向一侧偏,即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给予活血化淤等治疗,当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术中功能定位切除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术前应用功能磁共振进行评价.应用术中超声确定解剖边界,在唤醒麻醉下应用皮质电刺激定位功能边界,根据解剖-功能边界切除肿瘤.评价患者术前、术后功能结果.结果 术后24h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12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病理显示星形细胞瘤5例,少枝细胞瘤6例,少枝-星形细胞瘤3例.术后2例出现典型的辅助运动区综合征,3例出现部分辅助运动区综合征.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皮质电刺激,确定肿瘤切除的功能边界.根据解剖-功能边界切除肿瘤,能够最大程度切除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同时保护正常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