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本院施行PD的173例临床资料。结果 173例PD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胰腺癌83例(48.0%),十二指肠乳头腺癌28例(16.2%),胆管癌22例(12.7%),壶腹癌12例(7.0%),神经内分泌肿瘤8例(4.6%),其他20例(11.6%)。术后并发症:低蛋白血症172例(99.4%),肝功能不全56例(32.4%),肺不张或者肺部感染35例(20.2%),胰瘘28例(16.2%),胸腔积液21例(12.1%),腹腔出血3(1.7%),胃肠吻合口瘘1例(0.6%),上消化道出血1例(0.6%),死亡2例(1.2%)。结论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精细的手术操作,特别是胰瘘的预防和处理是成功实施PD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极限门静脉压力分支结扎对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表达的影响. 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9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门静脉结扎实验组.观察术后0.5、1、3、5、7、14、21 d和28 d保留侧肝脏和肝脏总质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保留侧肝细胞的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保留侧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MMP2、MMP9和TIMP2的表达.用SPSS11.5统计软件根据不同数据资料进行t检验或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后,95.8%的大鼠存活良好.结扎侧肝叶呈进行性萎缩、变小,保留侧肝叶占总肝质量的比例在1 d内增加较缓慢,而1~5 d时,保留侧肝叶所占比例则增加速度明显加快,5 d以后保留侧肝叶所占比例增加变慢,于7 d达"平台期";(2)术后PCNA阳性细胞计数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门静脉结扎实验组术后0.5~3 d明显增多,0.5、1、3 d组PCNA阳性率分别为13.86%±4.73%、17.45%±4.38%、21.33%±5.59%对比7.33%±2.63%、9.42%±3.98%、8.13%±2.37%,P值均<0.01,第5天达高峰(25.70%±6.80%对比6.37%±3.38%),第7天有所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3)保留侧肝叶的MMP2、MMP9和TIMP2蛋白的表达均在术后1 d开始明显增加,至术后7 d达高峰;此后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仅见少量肝细胞胞质表达;(4)大鼠肝脏MMP2的表达在术后0.5、1、5、7、14 d组与肝组织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MMP9的表达在术后0.5、1、7、21 d组与肝细胞PCNA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大鼠肝脏TIMP2的表达在术后1、7、14、21 d组与肝细胞PCNA指数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后保留侧肝叶的MMP2、MMP9和TIMP2蛋白的表达均在术后1 d开始增加,至术后7d达高峰;此后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PCNA指数与保留侧肝叶的MMP2、MMP9和TIMP2蛋白的表达明显相关,MMP2、MMP9和TIMP2蛋白在肝再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肝硬化门脉高压是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术式[1]。但由于各种原因,术后消化道再出血难以避免。我院2000年6月至2009年9月行门奇断流术276例,术后近期(30 d内)再出血18例,占全部病例的6.5%,外院门奇断流术后出血转入我院治疗12例,共30例,现对其原因及处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经典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移除鼻胃管引流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0例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胃管引流管移除时间分为早期(≤24 h)移除鼻胃管组和晚期(〉24 h)移除鼻胃管组,主要分析指标为鼻胃管重置率、固体饮食耐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死亡率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相关并发症。结果 1 2组患者术前基本信息及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2组患者的鼻胃管重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3 2组患者术后主要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多因素分析,晚期移除鼻胃管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移除鼻胃管组(P=0.014)。4早期移除鼻胃管组患者的平均固体饮食耐受时间(P=0.013)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P〈0.001)均较晚期移除鼻胃管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若患者术前无明显胃排空梗阻症状,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可尽早拔除鼻胃管,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65.
66.
随着胆道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腹腔镜的普及应用,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有研究[1]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1%~0.5%.胆管损伤处理起来复杂、棘手,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而且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对高位胆管毁损伤采取一期手术处理并置入扩张球囊、术后渐进扩张的方法预防吻合口、肝管狭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TPN加用维生素A、E、C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LP+TPN)、治疗组(CLP+TPN+维生素A、E、C),于0、1、3、5天观察小肠粘膜形态学变化、肠粘膜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小肠通透性、小肠T淋巴细胞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小肠粘膜形态好于对照组,小肠粘膜的指质过氧化损伤程度有所减轻,肠通透性明显低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TPN加用维生素A、E、C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