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异品系大鼠腹主动脉移植硬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移植物动脉硬化已成为移植患进长期存活的严重障碍。迄今为止,移植物动脉硬化的发生原因及机理仍不清楚,也无有效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52.
鉴于国内获得近交系豚鼠较为困难,比介绍一种新的获取个体特异性及鼠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并对其有关生长条件进行探讨。发现切取豚鼠一侧颈动脉经Ⅱ型胶原酶消化可以有效地获取血管内皮细胞闪保证供血管豚鼠的存活,生长因子为其稳定生长的重要条件,个体特异性豚鼠血管内皮细胞的成功分离和培养为相关的活体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3.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移植小肠形态及功能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大鼠移植小肠萎缩及功能低下的预防作用。方法:近交系Wistar(RT1^k)大鼠行异位全小肠移植后自第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至第10天,对照组(n=10)行常规TP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支持,实验组(n=10)行常规TPN支持的同时加用表皮生长因子。结果:实验组移植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基因保持完好,对照组则出现明显线粒体肿胀和微绒毛萎缩。实验组血浆^15N-甘氨酸丰度明显于对照组。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能维护大鼠移植小肠粘膜形态与功能,改善肠管对氨基酸的吸收。  相似文献   
54.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TPN大鼠小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TPN大鼠小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近交系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PN组及TPN-HGF组(HGF,75μg/kg·d-1),实验为期14天,结束后观察小肠粘膜的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TPN组大鼠肠粘膜绒毛高度、中段直径及隐窝深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增殖指数也明显降低,与TPN组相比,TPN-HGF组上述指标明显升高。结论:使用HGF能促进TPN大鼠肠粘膜细胞增殖,维持其正常形态,从而保护了肠粘膜的机械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5.
胆肠吻合术是肝胆外科常见手术,广泛应用于肝胆管结石、胆管癌等胆道良恶性疾病.一般而言,胆肠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操作.但在胆道多次手术、肝门部胆管整形后,或恶性肿瘤局部条件较差时,操作常常较为困难,术后可能发生吻合口胆汁漏[1].我们将针对吻合口的腔内主动引流法应用于高危胆肠吻合手术患者以确保吻合口愈合,减少胆漏的发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全麻患者术中误吸致吸入性肺炎为一种罕见的严重麻醉意外,来势凶险,往往危及生命。1994年6月~2003年6月,我中心共诊治了4例术中误吸致吸入性肺炎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38~62岁,平均48岁。肝癌、胰头癌、结肠癌、腹膜后恶性肿瘤各1例。4例患者术中均为全麻,手术时间2.5~5.5h,术中均有明确的胃内容物误吸史。术后短期内(2~32h,平均18.2h)出现呼吸困难,大量脓痰。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最低78%,双肺可闻及明显湿口罗音,胸片示:双肺部明显新增阴影。给以加大吸氧、反复吸痰,或气管切开、正压呼吸,并加大抗炎、支持治疗力度。术后8~15d后患者自主呼吸。氧饱和度恢复正常,15~29d均康复。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和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在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大鼠增生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96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门静脉结扎实验组.观察术后0.5、1、3、5、7、14、21和28 d保留侧肝脏重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保留侧肝细胞的形态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保留侧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后,结扎侧肝叶呈进行性萎缩变小,保留侧肝叶占总肝质重的比例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1-5 d升高,7 d达"平台期";②PCNA阳性细胞计数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0.5-7 d表达增强(P<0.05),以后逐渐恢复正常;③保留侧肝叶NF-κB和IL-6的表达量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0.5-5 d表达增强,术后7-28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侧肝叶IL-6的表达量0.5d开始呈显著增加,并迅速达到高峰,随后1-5 d表达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术后7~28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大鼠肝脏PCNA的表达在术后0.5、1、14、21、28 d组与肝内NF-KB表达呈正相关,在术后1、14、21 d组与肝内IL-6表达呈正相关,NF-K B的表达在术后1、7、21、28d组与肝脏IL-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NF-κ B和IL-6蛋白在90%极限门静脉分支结扎后大鼠肝脏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经典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移除鼻胃管引流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0例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胃管引流管移除时间分为早期(≤24 h)移除鼻胃管组和晚期(〉24 h)移除鼻胃管组,主要分析指标为鼻胃管重置率、固体饮食耐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死亡率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相关并发症。结果 1 2组患者术前基本信息及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2组患者的鼻胃管重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3 2组患者术后主要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多因素分析,晚期移除鼻胃管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移除鼻胃管组(P=0.014)。4早期移除鼻胃管组患者的平均固体饮食耐受时间(P=0.013)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P〈0.001)均较晚期移除鼻胃管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若患者术前无明显胃排空梗阻症状,Whippl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可尽早拔除鼻胃管,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TPN加用维生素A、E、C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LP+TPN)、治疗组(CLP+TPN+维生素A、E、C),于0、1、3、5天观察小肠粘膜形态学变化、肠粘膜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小肠通透性、小肠T淋巴细胞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小肠粘膜形态好于对照组,小肠粘膜的指质过氧化损伤程度有所减轻,肠通透性明显低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TPN加用维生素A、E、C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消化道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有关问题以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直肠癌患者应用胃肠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保肛手术成功率为98.4%(248/252),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6%(9/252),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8%(7/252)。结论:在中、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低位或超低位吻合术中使用胃肠吻合器,吻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安全简便,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