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nrn23表达对胶质瘤恶性程度判断、复发预测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意义.[方法]通过S-P法免疫组化检测50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组织石蜡切片中nm23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和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复发情况分析.[结果]25例低级别胶质瘤nm23阳性14例(56%),平均标记指数34% 27%;25例高级别的胶质瘤3例阳性(12%),平均标记指数17% 20%;两组相比,标记指数P=0.018,阳性率P<0.01,差别均有显著性.复发组nm23的阳性率(0%)比未复发组(50%)低,P<0.05,差别有显著性.[结论]nm23表达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增加而下降,表达越低复发的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10年11月因脑外伤行手术治疗的6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感染组)与未感染(非感染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7.9%;细菌检出率占感染的41.2%;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术前GCS评分、高龄、开放性脑损伤、短期内≥5次手术、切口脑脊液漏、连续两侧开颅术、长时间手术(>5h)、术后低蛋白血症及急诊手术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多发生在重型脑外伤术后,手术次数和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时间等是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更密切观察及预防性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三维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治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对60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CTA和DSA检查,其中1例仅行CTA检查。所有病例再行CTA、DSA检查,将所有检查结果及术中发现做比较。结果 (1)CTA发现55例共56个动脉瘤,9例宽颈,1例多发动脉瘤;DSA发现52例共56个动脉瘤,9例宽颈,4例多发动脉瘤;共治疗53例。(2)9例宽颈动脉瘤,4例手术(2例分别球囊、支架辅助栓塞),4例多发动脉瘤均行手术夹闭,1例载瘤动脉闭塞;43例窄颈动脉瘤,31例电解可脱微弹簧圈(GDC)栓塞,9例夹闭,3例转院。(3)2例仅依据CTA资料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与CTA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CTA和DSA联合检查有助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合并畸形团外囊性动脉瘤6例,占同期69例脑AVM的8.7%,同期103例脑动脉瘤的5.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破裂动脉瘤早期电解可脱弹簧圈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用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经验。方法  4 7例破裂早期的颅内动脉瘤采用经股或颈动脉Seldinger s技术 ,全部用GDCl0系统和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动脉瘤位置 :前循环动脉瘤 4 5个、后循环动脉瘤 4个。其中 2例为多发动脉瘤。动脉瘤体积均属小型 (<10mm)。结果 动脉瘤腔闭塞 10 0 %的 18个、闭塞 95 %的 2 0个 ,90 % 11个。死亡 2例 ,占 4 3%。 1例栓塞术后 36h再出血 ,行再次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重残 1例、轻残 2例 ,其余均恢复正常。随访 0 5~ 2年无再出血。结论 GDC动脉瘤囊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总结自1995午6月~2004年2月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8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经验。采用3种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枕颈后正中或侧方入路10例。远外侧或经髁入路7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及颅神经的保护,远外侧经髁入路是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神经导航量化观察前、后床突磨除后解剖显露的变化,探讨床突磨除的适应证。方法彩色乳胶灌注4个尸头标本(8侧),模拟翼点开颅,在显微镜下磨除前、后床突,以无框架的立体定向导航设备测量前、后床突磨除前、后视神经、颈内动脉显露长度,颈内动脉视神经间隙,颈内动脉动眼神经间隙的宽度,以及基底动脉的长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床突磨除后,视神经及颈内动脉显露长度,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宽度,颈内动脉动眼神经间隙的宽度(前方、后方)均较磨除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后床突磨除前基底动脉显露长度为(4.0±1.3)mm,磨除后为(6.8±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床突磨除可以增加视神经、颈内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视神经间隙及颈内动脉动眼神经间隙的显露,可以应用于床突旁、鞍旁、海绵窦区域和基底动脉上段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19.
额颞叶脑挫伤后食欲异常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报告3例颅脑外伤后食欲异常的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45岁。晨起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6h入院。平时无慢性头痛及高血压病史。入院体检:神志清,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部CT示左侧顶叶见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清,直径约3.5cm,左额顶颅板下见新月形高密度影。4d后头颅MRI、MRA检查病灶T1、T2加权像均为混杂信号,并夹有片状T1高,T2低信号影,周围见环状低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