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88篇
  3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IL-1基因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表型及其NFκ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皮损中IL-1β和IL-1RA的基因多态性,统计银屑病表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皮损中NFκB表达水平,比较不同IL-1基因多态性患者的银屑病表型及其皮损中NFκB表达水平,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IL-1基因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表型及其NFκB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12例寻常型银屑病中,IL-1β的CC、CT和TT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6.96%、68.75%和14.29%,IL-1RA的AA、AB和BB基因型比例分别为61.61%、31.25%和7.14%。IL-1RA的AA基因型中NFκB阳性表达率高于AB型,而AB基因型又高于BB基因型(P值均0.05)。IL-1β各基因型中NFκB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斑块型和点滴型的患者比例亦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IL-1RA的AA基因型中斑块型患者比例高于AB型,而AB型又高于BB基因型患者(P值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RA基因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表型及NFκB表达均密切相关(P值均0.05)。结论:IL-1RA基因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表型及NFκB表达水平均相关,NFκB和IL-1RA基因可能共同影响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中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的实验方法与优化条件。方法:应用ProteoExtract Albumin/IgG Removal Kit纯化血清蛋白,去除白蛋白和IgG,采用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IEF)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的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2-DE)和质谱分析评价血清蛋白纯化效果。同时对标本预处理、水化、等电聚焦、SDS-PAGE等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采用优化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获得了重复性良好的图谱结果,2-DE图谱中分子量在20-55kDa以及pH在4-7区域之间的蛋白点分离效果较好。结论:采用优化后的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能够进行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乳腺大汗腺病变中的肌上皮细胞改变。方法对2例罕见乳腺大汗腺乳头状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 70岁,女性。病变为直径0.9 cm囊实性结节,镜下表现为界限清晰的硬化性乳头状病变,伴广泛的大汗腺化生。大汗腺化生区域,肌上皮细胞不明显,且p63及CD10染色完全阴性,而SMA、S-100、CK14、CK5/6染色均能够显示连续完整的外周及乳头轴心肌上皮细胞层。例2 60岁,女性。病变为直径4.5 cm囊实性结节。镜下结节呈囊性,囊腔周围可见厚的纤维性包膜,囊内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或筛状,可见明显的纤维血管轴心及大汗腺特征,局部有小灶性坏死及钙化。免疫组化染色p63、CD10、calponin、CK5/6、SMA、S-100、CK14在乳头轴心及囊腔外周均未发现肌上皮细胞,前哨淋巴结活检未见转移。2例最终诊断:例1,乳腺硬化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大汗腺增生,例2,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大汗腺亚型)。随访7个月及41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乳腺良性大汗腺病变可发生异常的肌上皮细胞改变,出现部分甚至所有肌上皮细胞标记阴性以及肌上皮细胞的部分或完全缺失。除应用多种肌上皮细胞标记物外,乳腺大汗腺病变(尤其是大汗腺乳头状病变)的病理诊断需要结合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4.
上颈椎细胞性神经鞘瘤好发于好发40~50岁患者,但发病率极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多无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常为根性刺激症状,且缺少明显的影像学特征,与颈椎病、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等难以区分,易误诊误治。该病一经发现应积极手术治疗,也是目前唯一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有半椎板切除术、整块全脊椎切除手术、囊内切除术、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等术式。手术效果好,整体临床效果满意。脊柱外科医师应根据不同影像表现、肿瘤侵占情况、功能需要、颈椎术后稳定性等因素,选择合理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缺氧在肝星状细胞(HSC)激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缺氧培养大鼠HSC株HSC-T6,逆转录PCR检测HIF-1α、TGF-β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Westren blot检测α-SMA表达.缺氧/常氧下,加TGF-β1中和抗体、HIF-1α诱导剂氯化钴(CoCl2)或抑制剂2-甲氧雌二醇(2ME2),逆转录PCR检测HSC-T6表达Ⅰ型胶原mRNA的变化.结果:缺氧能诱导HSC-T6表达HIF-1α、TGF-β1、Ⅰ型胶原mRNA及α-SMA蛋白;常氧下CoCl2能诱导HSC-T6表达Ⅰ型胶原mR-NA,TGF-β1中和抗体及2ME2能减弱缺氧诱导HSC-T6表达Ⅰ型胶原mRNA,但表达量仍高于常氧培养.结论:缺氧能激活HSC,分泌Ⅰ型胶原,增加细胞外基质沉积,其作用机制既依赖于TGF-β的胞内信号传导机制,也与HIF-α介导的信号传导有关,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深圳宝安某社区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工作的现状,针对该现状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提高社区流动儿童保健水平。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该社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随机抽取300名儿童,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300名3岁以下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社区3岁以下流动儿童1年以来进行健康体检率为69.02%,系统管理率为40.74%,“五苗”合格接种率为81.4%。结论因监护人工作不稳定,人员流动大,经常被送回家乡给老人带是儿童未参加体检的主要原因。其次,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未充分认识儿童体检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和体检项目单一也有一定因素。  相似文献   
37.
现将周口地区 1999~ 2 0 0 2年成份输血情况调查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周口市中心血站 1999~ 2 0 0 2年采供血统计资料。1.2 方法 统计方法按卫生部颁发计算公式计算 :全血按 2 0 0ml为 1u,成份血由 2 0 0 ml全血制备 1u,血浆 10 0 ml为 1u计算。成份血利用率 (% ) =成份血 /全血数 (u) +成份血数 (u)×10 0 %。2 结果见表 1和表 2。表 1  1 999~ 2 0 0 2年成份血统计情况年份 全血n %红细胞n %血小板n %冷沉淀n %成分率总比率 %1 9991 2 1 41 6 9.581 2 80 2 4 .1 2 2 6 44.9870 1 .32 30 .4 22 0 0 0 1 1 76 2 57.74 …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百草枯中毒的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京医院急诊科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职业、中毒季节和途径、中毒剂量、就诊时间、住院天数及预后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预后患者平均中毒量的差异,并根据中毒量分组统计救治成功率。结果 1百草枯中毒患者中以女性为主(92例,58.6%),年龄(31.5±12.8)岁,已婚102例(65.0%),患者多为农民或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110例,70.1%),中毒方式主要为口服(152例,96.8%),平均中毒剂量37.5(20~100)ml,最终91例(58.0%)救治成功。2中毒以夏秋季多见(73.2%);20~29岁中毒人群比例最大(25.5%);各年龄段性别构成中10~19岁男性最多(55.3%),随着年龄增加呈进行性下降趋势。310~19岁男性平均中毒剂量大于女性,20~29岁女性中毒剂量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进行性上升,男性则呈下降趋势。已婚女性中毒剂量显著多于男性(Z=5.54,P=0.021)。4不同剂量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1,P0.001)。结论西北地区百草枯中毒多发于夏秋(农忙)季,以农村已婚女性口服中毒为主。随着年龄增加,女性患者中毒剂量逐步增大,男性患者中毒量20~29岁时达高峰,以后呈下降趋势。随着百草枯中毒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预后较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9.
风湿病临床较为常见,中医辨证分型为邪犯肺卫、邪热壅肺、热入心营、正虚欲脱、肺胃阴伤五型.本文试就此病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辩症施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0.
对腹泻患儿从情志、饮食,中药灌肠、病室环境等方面进行中医护理,总结认为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