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88篇
  3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及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中远期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0年12月行VSD介入封堵术的1 071例患儿在术后第l、3、6、12个月及其后每年的门诊随访资料。结果1 071例患儿中,早期(术后1个月内)出现心律失常者272例(25.4%),主要包括房室传导阻滞(AVB)、束支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性及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期前收缩等,其中Ⅱ度以上AVB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等严重心律失常22例(2.1%),经治疗后均好转,无患儿需安装永久起搏器。在以后的随访中,平均随访时间(2.8±1.7)年(1~107个月),持续存在心律失常者161例(18.2%),主要为AVB和束支传导阻滞,其中严重心律失常10例(1.1%);4例迟发型AVB中3例在术后早期就已出现过AVB,1例患儿随访过程中复发CLBBB并出现左心室增大,最终因心功能衰竭死亡;4例患儿随访过程中植入永久起搏器。结论 VSD封堵术后早期出现AVB或CLBBB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复发可能性大;传导阻滞类心律失常随访过程中可出现复发或加重;心动过速、期前收缩等起源异常的心律失常随访过程中大多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确立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指标。根据重点指标对71名医学基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发现教龄、课程性质等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显著,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右腋下小切口路径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比从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的右腋下小切口和传统胸部正中切口二组病例约临床资料,总结小切口手术的操作经验.结果 右腋下小切口组病例相对传统胸部正中切口组病例在术中术后的指标对比上具有优势.右腋下小切口组病例无死亡,治愈出院.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路径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无胸骨畸形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意义,但对于术前诊断和手术中操作处置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小RNA146b(miR-146b)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和脏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8只随机将其分为假伤组、脓毒症组、脓毒症miR-146b转染组及脓毒症对照转染组4组各12只,建立模型并给予相应处理。处理后24 h收集各组脏器组织标本及血清,检测比较各组心肌组织miR-146b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BUN)水平,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分子Cleaved-caspase 3、Bax蛋白水平,并观察比较各组肺脏及心脏病理组织形态。结果心肌组织miR-146b水平脓毒症组、脓毒症miR-146b转染组及脓毒症对照转染组均高于假伤组,脓毒症miR-146b转染组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及脓毒症对照转染组;血清IL-1β、IL-6、ALT、AST、Cr、BUN水平及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分子Cleaved-caspase 3、Bax蛋白水平脓毒症组、脓毒症miR-146b转染组、脓毒症对照转染组明显高于假伤组,脓毒症组、脓毒症对照转染组明显高于脓毒症miR-146b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脏病理组织切片可见,与假伤组比较,脓毒症组肺泡结构破坏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增加,假伤组肺泡无明显渗出,脓毒症组肺泡渗出显著;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miR-146b转染组肺泡结构改善,肺泡内渗出明显减少,炎性浸润减少。心肌病理组织切片可见,与假伤组比较,脓毒症组小鼠心肌结构紊乱,细胞肿胀,可见细胞核破碎;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miR-146b转染组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无肿胀,未见明显碎裂细胞核。结论通过体内转染miR-146b可上调脓毒症小鼠脏器组织miR-146b水平,减少炎性因子产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手术治疗伴有滑膜增生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手术治疗的37例(41腕)伴有腱周滑膜组织增生的CTS患者,术中均在内镜下切断腕横韧带,同时经内镜入口切除指浅屈肌腱周围增生的滑膜。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变,统计术后优良率。结果按Kelly分级,术后整体优良率为95.12%。夜间麻醒症状均消失,Tinel征、Phalen征阳性率降低至2.44%(P0.05),两点辨别觉平均值低至(3.5±0.9)mm(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腕管内滑膜轻度增生的特发性CTS患者,内镜下腕横韧带切开联合滑膜组织切除,是一种新的、可行的、近期疗效显著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1997年3月至2001年8月16例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2.4岁(2~9岁),平均体重17.7±5.4kg(9~28kg),应用不同介入方法经动脉或静脉途径封堵残余分流,首次介入治疗与再次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5±1.1年(1天~3.5年)。结果残余分流直径平均为2.7±0.9mm(1.2~5.0mm)。15例成功完成残余分流封堵术,1例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4%(15/16)。单纯应用Cook可控弹簧圈9例(其中双弹簧圈2例),Rashkind双面伞2例,Sidris纽扣式补片1例,Amplatzer蘑菇伞2例,同时应用Cook可控弹簧圈和Sidris纽扣式补片1例。封堵术后即刻造影,3例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完全闭合率为80%(12/15)。平均手术时间为75.0±22.8min(45~120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10.4±3.9min(5~20min)。股动脉并发症1例,其余无并发症出现。封堵术后24h复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残余分流均完全闭合(100%),在平均2年随访中未出现残余分流再通、封堵器移位和左右肺动脉狭窄。结论经导管封堵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可作为外科手术治疗PDA介入治疗后残余分流的一种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负载于明胶海绵并与生物支架材料CERASORB骨粉形成复合体,对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兔18只,制备大小为15×8mm2的骨缺损,实验组植入适量的CERASORB骨粉后用NGF明胶海绵覆盖。对照组植入适量的CERASORB骨粉后用滴加等量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覆盖。比较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处死6只动物获取标本,行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生长因子明胶海绵复合CERASORB骨粉修复兔下颌骨缺损修复时间明显短于两组对照组,术后8周得到基本完全的骨修复。结论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NGF复合CERASORB骨粉支架材料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转录组分析抑制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 1(STYK1/NOK)后仓鼠肾正常细胞 BHK21的基因表 达,并分析其可能作用的信号通路。方法 BHK21细胞分为空载体组(转染 6 µg空载体 pBs/U6)、低转染浓度组(2 µg si-STYK1/NOK质粒+4 µg空载体 pBs/U6)和高转染浓度组(6 µg si-STYK1/NOK质粒)。转染 48 h后,Western blot 检测 STYK1/NOK蛋白表达,基于检测结果,选取空载体组和高转染浓度组提取总 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将测序所 得的序列进行过滤比对,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后,应用 R软件进行生物功能(GO)分析和 KEGG信号通路分析。应用 STRING蛋白质互作数据库中的互作关系进行差异基因蛋白互作网络的分析。采用 qRT-PCR验证关键差异表达基 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 2(Mthfd2)、转录激活因子 5(Atf5),ⅡA分泌型磷脂酶 A2(Pla2g2a)、6-磷酸果糖-2-激酶/ 果糖-2,6-双磷酸酶 3(Pfkfb3)的表达。CCK-8法检测空载体组和高转染浓度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高转染浓度组明显抑制 STYK1/NOK蛋白表达。高转染浓度组与空载体组相比,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 44 个,包括 19个上调基因和 25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影响生物调控、细胞进程、代谢调控、 细胞生物过程、细胞、细胞部分、胞外区、配体和催化活性。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作用于免疫 系统、癌症、细胞周期、信号转导和氨基酸代谢等方面。qRT-PCR结果表明,高转染浓度组Mthfd2、Atf5的相对表达量 显著上调(P<0.05),Pfkfb3、Pla2g2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与测序结果相一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高转 染浓度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1)。结论 抑制 BHK21细胞 STYK1/NOK表达后,致使 BHK21细胞原 癌基因表达增强,抑癌基因表达减少,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8-01—2012-01采用2.0 mm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72例(76侧)关节内及骨折线接近关节面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单一微型钢板内固定22侧,双微型钢板内固定26侧,微型钢板与T形钢板内固定19侧,微型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9侧。结果 72例术后获得平均18.5(12~3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掌倾角由术前平均-7.3°改善至术后7.4°,尺偏角由术前平均15.1°改善至术后22.2°,桡骨高度由术前平均7.9 mm改善至术后12.4 mm。影像学评分采用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标准评估:优59侧,良12侧,可5侧,优良率93.4%。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估:优53侧,良14侧,可9侧,优良率88.2%。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的有效方法,可灵活固定复杂骨折,软组织干扰少,能满足早期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