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药学 | 29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二维彩色多普勒对左心室条束心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40例左心室条束的患儿心脏收缩功能进行了观察,发现左心室条束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与有无症状无关,而与左心室条束的形态分布有关,当左心室条束是沿着室间隔走行终止于左室流出道出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轴缩短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非沿室间隔走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检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观察血栓调节蛋白和血小板与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KD组58例,男性34例,女性24例,其中根据超声心动图显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损害组25例,非冠状动脉损害组33例.健康对照组30名健康儿童,男性17名,女性13名.TM浓度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 KD组患儿TM含量值升高,3组TM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T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KD急性期比恢复期TM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TM含量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D组患儿TM与冠状动脉扩张呈显著正相关(r=0.855,P<0.01).结论 TM在KD组明显升高,有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其在心血管损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患儿458例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0—2004年在山西省4个地区的4所医院住院的458例确诊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CAL)和未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无CAL)的病例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并对影响CAL发生的15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就诊时发热天数、总发热天数、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与CAL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发热天数、CRP与KD合并CAL显著独立相关(P〈0.05或P〈0.01)。结论:年龄〈1岁、总发热天数〉10d、CRP增高是KD合并CAL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哮喘与微量元素及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哮喘与微量元素及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探讨山西医学院(030001)李亚蕊,方琪伟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文华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哮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哮喘的发病病因、有关因素以及哮喘患儿的免疫状态提出了许多见解。我们观察了53例哮喘患儿的血微量元素和免疫球蛋白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68例肺炎患儿血浆内皮素(ET)水平,其中包括42例合并心力衰竭,结果显示肺炎患儿血浆ET水平增高,当合并心力衰竭时升高则更为明显,并且程度越重ET水平越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42例合并心力衰竭的肺炎患儿治疗后ET偏低组的病程为72±21d,而偏高组的病程为106±37d。说明血浆ET与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监护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监护治疗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张鸿毅,陈瑞,李英梅山西医学院李亚蕊先无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术后的监护治疗直接关系着手术的成败。1992年2月~1994年6月我院共行各种常见先心病手术102例,术后全部接受监护治疗,临床...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青春期高血压及引起心血管损伤的关系,研究青春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太原市城乡部分中学生体检中筛查出的青少年高血压患者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3~15岁;高血压前期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3~15岁;健康对照组34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19名,年龄13~15岁。健康青少年及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患者均禁食12h,检测血清IGF-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各项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统计学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空腹血糖(BFS)、LVM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IGF-1的差别;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血清IGF-1与LVMI、BFS、TC、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前期组LVMI、血清IGF-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LVMI、血清IGF-1水平高于高血压前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且血清IGF-1水平与SBP、DBP、LVMI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83,P<0.01;r=0.59,P<0.01;r=0.87,P<0.01)。结论血清IGF-1水平与青春期高血压密切相关,其参与了青春期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且在高血压病心肌重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