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入组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51例及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52例.HBV-CLF对照组24例,治疗组27例;HBV-ACLF 对照组26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抗病毒、对症支持等治疗,疗程4 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给予辨证中药治疗.结果 HBV-CLF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63.0%,对照组为54.2%(P>0.05);治疗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恢复情况更好,肝性脑病发生率有所降低(P<0.05).HBV-ACLF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0.8%,对照组为53.8%(P<0.05);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PTA、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恢复情况更好,腹水、肝性脑病发生率有所降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HBV-ACLF 临床疗效;对HBV-CLF未见明显优势,但在部分改善指标及降低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2.
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损伤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一种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诸多肝损伤因素在其致病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伴有氧化应激,这些病因不祛除、长期作用于肝脏即可导致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近年来,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特别是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就氧化应激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中医症状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纳入对象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和内科综合治疗。结果经χ2检验,在治疗第8周、第12周、第24周和第48周,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生存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经Log-rank检验,2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5周、第6周、第7周及第24周4个时间点试验组腹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48周试验组的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乏力、腹胀、水肿等中医临床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复杂干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在降低慢性肝衰竭病死率方面未显示出优势,但在控制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对154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有关治疗方案及选择使用不同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保肝、退黄、抗病毒、支持、对症等治疗,部分病例应用人工肝治疗。结果:15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64.3%,在院病死率1.3%,无效率34.4%;治疗前后自身对比,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抗病毒药物当中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组有效率较高。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中期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选择单一快速起效的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可能会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糖尿病性脑梗死大鼠模型,观察对比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模型大鼠中的表达及活络育阴方对其的影响。方法:选SD大鼠以高脂高糖饮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再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利用形态学等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活络育阴方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用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活络育阴方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模型大鼠脑损伤后RAGE表达的影响。结果:活络育阴方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大鼠,在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内大鼠脑组织RAGE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活络育阴方可能通过下调RAGE表达,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大鼠的神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建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回顾性病例预后研究数据库,用以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该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全国范围内18家传染病院中西医结合科或综合性中医院肝病科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一套规范化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回顾性病例预后研究信息采集表,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及随访,以调查及随访所得的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资料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平台可以实现任意条件查询,获取相应患者资料信息并创建报表,进行全面数据分析。结论对复杂的临床信息进行标准化、要素化,初步形成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回顾性病例预后研究数据信息平台,准确获取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等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为进一步优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方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以"白酒-吡唑-玉米油"混合液灌胃16周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将存活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中药(调肝理脾方)治疗组、西药(安珐特)对照组和中药(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另设正常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和生理盐水。4周后,经HE染色、Mallory染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调肝理脾方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下调大鼠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含量。结论:病理学实验研究证实调肝理脾方能有效阻止和逆转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8.
复方鳖甲软肝片抑制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对实验性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以“酒精-吡唑-玉米油”混合液灌胃并饲以高脂饮食,正常组每天用生理盐水灌胃,并以普通饲料喂养。16周后中药(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西药(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组开始药物治疗。给药4周后检测血生化、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组织中TGF—B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显著异常,肝纤维化明显。经4周治疗,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西药组血清中ALT、AST、HA含量显著下降(P〈0.01)。光镜观察结果显示,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肝血窦周围胶原明显减少,相邻血窦间的纤维联络基本消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通过下调TGF—β1表达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阻止纤维化的发展,从而有效阻止和逆转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9.
选SD大鼠先喂以高脂高果糖饲料4周,导致胰岛素抵抗,继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Pkg)腹腔注射1次,2周后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再用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后4周,注射STZ后,大鼠发生糖尿病症状。然后用线栓法行MCAO后大鼠出现偏瘫症状。糖尿病及脑梗死模型均复制成功。结论本实验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2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率、HBVDNA水平的变化及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率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在恢复肝功能、加快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