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国外伤害监测系统的建立与使用情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伤害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众多国家的重视,而开展伤害的监测是制订长期预防控制计划的基础。本从伤害监测基本理论出发,对国外,尤其是美国伤害监测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情况进行介绍,并借鉴国外经验对开展伤害监测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2.
2009年全国手足口病暴发早期发现方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1].2009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患者115万余例,死亡354例,发病数排在丙类传染病的第一位[2].当前,手足口病已成为我国高度关注的传染病之一,本研究旨在对全国手足口病暴发的主要发现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中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在传染病暴发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预警信号数、灵敏度、错误预警率和暴发探测时间等指标,分析比较2009年12月6日至2010年12月5日预警系统在20个省的221个试点县(区)采用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进行暴发探测的效果.结果 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灵敏度相同(均为98.15%),但时空模型较时间模型减少了59.86%(15 702条)的预警信号,时空模型的错误预警率(0.73%)低于时间模型(1.79%),时空模型的暴发探测时间(0d)也短于时间模型(1 d).结论 预警系统中的时空模型较时间模型具有更好的暴发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4.
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早期发现传染病暴发的能力是公共卫生部门有效应对疫情的重要前提.近些年来,随着新发传染病及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引起的广泛关注,全球许多国家通过加强传统监测系统、增加新监测数据源和手段、研究有效的监测数据分析技术等方式,逐步探索并建立和完善了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早在2003年SARS暴发之前就着手开展了传染病流行预警技术研究,并成功建立了探测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移动百分位数法.在此基础上,中国CDC又历时多年,先后开发完成了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制定统一的预警信号响应流程,并在国内10个省份试点测试,于2008年4月在全国CDC系统中投入运行.该系统采用国内最为庞大的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开发了简便实用的预警方法,实现预警信号的自动产生和及时发送,并对预警信号响应过程的信息进行及时收集.目前,该系统已成为各级CDC机构早期发现潜在传染病暴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水蛭可溶性抗原 (L SA)用于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可能性。 方法 首先用 Western blot对 L SA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性进行分析 ,进而对 L SA- EL ISA用于诊断慢性血吸虫病的效果作出评价。 结果 经 SDS- PAGE及 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的结果表明 ,L SA的主要蛋白组分区带为 8条 ,其中分子质量为 116~ 118、72、4 5和 31ku蛋白组分可被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 ;用 L SA- EL ISA检测慢性血吸虫患者血清 85份 ,阳性检出率为90 .5 9% (77/ 85 )检测正常人血清 87份和其它 3种寄生虫病患者血清 5 6份 ,假阳性率分别为 4 .6 0 % (4/ 87)和 1.79% (1/5 6 )。与 SEA- EL ISA法比较 ,两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较多的抗 L SA抗体 ;用 L SA检测慢性血吸虫病显示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因而水蛭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血吸虫异源抗原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探讨改良案例教学法(CBL)在口腔医学研究生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课程时间安排,将该院21名2016级硕士研究生纳入CBL组,将20名2013级八年制学生纳入传统教学组.改良CBL包括临床病例检查分析、颞下颌关节弹响分析、咬合关系的转移与分析及上颌稳定咬合板的调等内容,传统教学则以架操作为基础的理论讲授为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CBL组的学生临床思维模式自评问卷各项目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其中"用学思维分析自身专业问题"及"调整固有的临床问题诊断思路"项目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L组的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各项目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其中"提高对咬合、咀嚼肌群、颞下颌关节等相关疾病的诊治能力"及"提高对临床问题的系统性诊断能力"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相比,改良CBL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内化学知识,提升临床思维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7.
了解中国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聚集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开展诺如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2014-2018年全国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聚集和暴发疫情,分析比较罹患率、疫情持续时间、报告及时性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中国学校和托幼机构共报告诺如病毒疫情832起,疫情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8%,累计报告发病人数40 445例,无死亡病例.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42%),其次为托幼机构和中学(均占24%)、大学(6%)及其他学校(4%).每年3-5月和11-12月疫情高发,江苏和广东(均占22%)报告疫情数最多.疫情传播途径主要为人传人(72%),食源性传播(4%)和水源性传播(3%)引起的疫情较少;疫情持续时间与疫情报告及时性(r=0.63,P<0.05)、单起疫情发病人数(r=0.51,P<0.05)呈正相关.结论 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传播途径多为人传人;学校和托幼机构应规范呕吐物消毒处理;对聚集和暴发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能有效控制诺如病毒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了解全球尼帕病毒感染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 参考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尼帕病毒感染的病例定义,从WHO网站和PubMed搜索病例资料,对全球尼帕病毒感染病例进行三间分布描述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1998年9月至2018年6月,全球共报告尼帕病毒感染病例662例,死亡369例,病死率为55.7%;全球共5个国家报告病例,2000年前仅马来西亚(283例)和新加坡(11例)有报告病例,2001 — 2010年病例为孟加拉国155例和印度71例,2011年后孟加拉国106例、印度19例和菲律宾17例;病死率由2000年前的38.5%(马来西亚)和9.1%(新加坡),上升至2001 — 2010年的62.6%(孟加拉国)和70.4%(印度),2011年后81.1%(孟加拉国)、89.5%(印度)和52.9%(菲律宾);623例病例(97.4%)发生在1 — 5月;发病危险因素最早是接触病猪,后来转变为人传人方式和饮用被果蝠污染的椰枣汁。 结论 尼帕病毒感染由西太平洋地区向东南亚地区扩散趋势,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集中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椰枣汁收获季节。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分析评价目前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以下同)基层医疗机构的传染病诊断报告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AS 9.2统计软件对2012年度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所诊断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采用Excel软件制作统计图表,Arc GIS 9.3软件制作统计地图。结果 2012年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数为41 865家,占网络直报机构总数的62%,网络报告率为92%,西部地区网络报告率最低。当年基层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745 407例,占全国报告总数的11%,无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诊断报告,主要诊断报告的病种为丙类传染病,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3%。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医疗机构间无明显差异,均以报告丙类传染病为主。基层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为22%,低于县级以上医院;病例及时报告率达98%,高于县级以上医院,但涂(+)和菌(-)肺结核病例报告的及时率较低。结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庞大,但传染病的发现与诊断能力有限,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偏低,但报告及时性较好。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对其传染病诊断报告专业技术的培训与指导,提升其常见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的能力与意识,尤其是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