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周围神经再生是世界难题。理想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材料需具备良好的降解性、组织相容性及一定的导电性能[1,2,3]。文献报道显示, 甲壳素、壳聚糖相对较为理想, 但两者皆不具备导电性。为赋予支架材料导电性, 规避甲壳素溶解性差等问题, 发挥低脱乙酰度壳聚糖降解性能好的特点[3], 本研究制备了纳米聚吡咯/不同乙酰度壳聚糖复合材料神经导管, 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观察各导管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胃癌患者临床病理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关系 ,为腹腔化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胞学方法检测 74例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 ,并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结果 当肿瘤浸透浆膜、浆膜受浸面积大于 10cm2 、肿瘤为低分化腺癌、弥漫型生长时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腹腔游离癌细胞与肿瘤的低分化、弥漫型生长、浸润浆膜的范围等临床病理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效应,探讨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制备方法 .方法 以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第6天加入肝癌细胞BeL-7402的冻融抗原并以联合细胞因子鸡尾酒法[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1β+前列腺素E2(PGE2)]诱导成熟,对照组仅以鸡尾酒法诱导成熟.24 h后收获D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成熟表型CD80、CD83、CD86和LHA-D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IL-12的分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其诱导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结果 联合细胞因子可诱导的DCs成熟和IL-12的分泌(P<0.05),成熟的DCs有较强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抗原负载组DCs可诱导效应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5).结论 抗原负载的DCs可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提示以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 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5-Fu-PLA-NP)对人胃癌和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超声乳化法制备5-Fu-PLA-NP载药纳米微粒;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从1~10d连续检测1×10-7、1×10-6、1×10-5、1×10-4mol/L浓度5-Fu-PLA-NP和5-Fu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的体外杀伤效应,并计算出2种药物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5-Fu-PLA-NP的体外累积药物释放率在7d时为75.7%,10d时达94.3%;5-Fu的杀伤效应在1~7d时呈时间依赖关系,7d后进入平台期;5-Fu-PLA-NP则在1~10d均呈时间依赖关系;7d时两者在不同剂量的杀伤效应均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Fu-PLA-NP具有药物缓释效应,可延长药物对人胃癌与结肠癌细胞的有效作用时间;并且载药纳米微粒没有降低5-Fu成分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5.
16.
何叶成  李东印  张轶 《重庆医学》2015,(28):3915-3917
目的:探索 SD 大鼠下丘脑‐小脑神经通路在躯体‐内脏反应整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12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在大鼠小脑深部核团定点微量注射生理盐水(A 组),组胺 H1受体阻断剂 triprolidine(B 组),组胺 H1受体激动剂2‐PyEA(C 组),组胺 H2受体阻断剂 ranitidine(D 组),组胺 H2受体激动剂 dimaprit(E 组),以及神经递质组胺(F 组)。以 A 组为对照,观察下丘脑‐小脑组胺能神经纤维信号被阻断或强化后,大鼠躯体‐内脏反应整合能力的变化。结果与 A 组相比,B 组和C 组无明显效应,而 D 组大鼠躯体‐内脏反应整合被明显阻断,而 E 组和 F 组大鼠躯体‐内脏反应整合被明显强化。结论小脑组胺能传入纤维参与了机体躯体‐内脏反应整合的调控,并且是通过 H2受体途径发挥效应的。  相似文献   
17.
胃癌中E-钙粘蛋白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胃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种植是最主要的转移方式.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已证实粘附分子在肿瘤细胞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钙粘蛋白(E-cadherin,E-CD)是介导上皮细胞间粘附的跨膜糖蛋白,在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细胞外钙离子参与下介导同种亲和性细胞间的粘附.  相似文献   
18.
巨大食管裂孔疝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病例, 特别是合并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本文通过汇报1例腹腔镜手术修补老年人巨大食管裂孔疝诊疗过程, 探讨老年患者巨大食管裂孔疝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食管动力学特征和反流特点。方法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监测87例GERD患者和70例rGERD患者食管动力学数据,同时应用便携式24 h食管pH-阻抗监测仪记录两组患者的酸暴露特点、反流类型及反流特点,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结果rGERD患者中UES压力、LES压力显著低于GERD患者(P<0.05),rGERD患者LES的长度与GER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ERD患者中食管动力障碍比例高于GERD患者(70.00%vs 33.33%,χ2=4.891,P<0.05),DCI下降为特征的食管蠕动收缩障碍及间断收缩为特征的食管收缩节律障碍者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4%vs 62.07%;42.86%vs 37.93%,χ2=3.275、2.822,P>0.05)。rGERD患者DeMeester评分高于GERD患者(P=0.014),rGERD患者反流性质中弱酸反流及非酸反流明显多于GERD患者(P弱酸=0.001,P非酸=0.017),而酸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酸=0.385);rGERD患者反流性状中气体反流及气液混合反流次数多于GERD患者(P气=0.022,P气液=0.031),而液体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液=0.742)。结论rGERD患者与GERD患者相比,存在UES压力偏低、LES压力下降和食管蠕动收缩障碍等食管动力学异常;rGERD患者反流以弱酸反流及碱反流为主,而GERD患者以酸反流为主,同时rGERD患者中气液混合反流所占比例大,而GERD患者以液体反流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导纳微分环(ADL)与大动物血流量间的内在联系,观察控制冠状动脉流量造成ADL形态改变与常规心电图的关系.方法检测37只犬ADL面积与电磁流量计(EFM)测定主动脉通过量(SV)及与心导管法测定左心室压力-容积环(P-V环)对照分析.结果ADL射血相面积与EFM所测得的SV间相关系数r=0.929;ADL总面积与PV环面积相关系数r=0.925.结论ADL面积与大动物血流量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改变心脏前、后负荷及心脏收缩力时,ADL可较灵敏发生有规律的相应变化;且ADLI相离心支与归心支形态的改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供血状态,比常规心电图检测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