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比较地诺孕素与其他治疗方法在预防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保守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上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  相似文献   
22.
输卵管通水方配合超声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约占1/3,其病因以炎症为主。自2000年2月~2003年8月间,我院不孕症专科门诊收集婚后1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不孕者98例,并采用氧泡制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超声造影检查,确诊为输卵管阻塞不孕症,采用输卵管通水方  相似文献   
23.
1 病例报告患儿 ,10岁 ,水蛭咬伤后 4天 ,阴道活动性出血 5小时 ,于2 0 0 0年 8月 4日急诊入院。患儿 4天前在当地田间水渠里游泳 ,5分钟后感觉外阴部疼痛不适 ,上岸检查发现一条约 7cm长的水蛭吸附于阴道内 ,部分露于阴道口外 ,其父帮忙拔出完整水蛭 ,当时出血不多 ,未作特别处理。 8月 4日下午 1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活动性出血 ,去当地卫生院就医 ,因无法止血 ,遂转入我院。入院查体 :贫血貌 ,心肺腹无异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专科检查 :外阴幼女型 ,血污 ,大小阴唇及尿道口无异常 ,阴道口处女膜孔不断有血液流出 ,量多 ,因阴道口处女膜…  相似文献   
24.
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LPD)又称弥漫性腹膜平滑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主要以盆腹腔遍布大小不一的平滑肌来源的肿瘤为特点,多发生在生育年龄女性,也有报道发生于男性、婴儿甚至是狗[1],目前文献报道不足200例.该病有类似恶性肿瘤弥漫生长的方式,术前易误诊,明确诊断依靠术中所见及临床病理,目前发病机理未明,治疗方式尚未统一.本文报道一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LPD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诊疗进展.  相似文献   
25.
朱耀魁  胡颖  程妮  岑颖洲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10):1231-1236
目的 研究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萃取、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鸡骨香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鸡骨香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cyperenoic acid(1)、β-谷甾醇(2)、羽扇豆醇(3)、chettaphanin II(4)、9-[2-(2(5H)-呋喃酮-4-)乙基]-4, 8, 9-三甲基- 1, 2, 3, 4, 5, 6, 7, 8-八氢萘环-1-羧酸(5acetyl aleuritolic acid(6)、epitaraxerol(7、9-[2-(2(5H)-呋喃酮-4-)乙基]-4, 8, 9-三甲基-1, 2, 3, 4, 5, 6, 7, 8-八氢萘环-1-甲酯(8)、teucvidin(9)、豆甾醇(10)。结论 化合物58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鸡骨香酸和鸡骨香酯,化合物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6.
朱耀魁  王晓玉  龚谨  曹明溶 《新医学》2010,41(7):474-475
近年射频介入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妇科子宫颈息肉、子宫肌瘤的治疗领域,该文报道了1例33岁女性患者因子宫颈息肉行射频治疗术,术后并发低位肠梗阻、迟发性肠穿孔及肠瘘而转普外科行肠修补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处理,最终痊愈出院。分析并发症的起因与射频治疗的功率小、时间长等有关,值得从事射频治疗的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剖宫产过程中腹壁横切口的更好缝合方式。方法:随机选择符合要求并在本院经新式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患者200例,分为新式间断缝合与皮内连续缝合两组各100例,前瞻性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及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12个月瘢痕增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新式间断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及术后12个月瘢痕增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皮内连续缝合组〔(29.6±3.5)min和(39.2±4.7)min,P<0.01;0和10%,P<0.01;33%和48%,P<0.05〕。结论:剖宫产腹壁横切口新式间断缝合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及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等显著优点,是一种更好的缝合方式,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8.
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磷酸化糖蛋白,在胃癌、肝癌、卵巢上皮性癌及子宫内膜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良性妇科疾病,近几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探讨OPN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OPN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前鞘悬吊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0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POP就诊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前鞘悬吊固定术。选择同期于上述2家医院就诊并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17例POP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对2组患者POP程度进行评估,并对2组患者术前及研究组患者术后第4天进行POP-Q评分系统中Aa、Ba、Ap、Bp及C点共计5个指示点进行测量。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研究组患者术前与术后POP-Q评分系统5个指示点测定结果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和阴道后壁脱垂POP-Q分度构成比进行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2组患者术后总客观复发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患者的年龄、产次、绝经年限及人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及阴道后壁脱垂的POP-Q分度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6.7±15.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3.8±17.9)min;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7.9±6.4)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8±28.9)mL;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3±2.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4±3.8)d,2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54, P<0.001; t=-14.150, P<0.001; t=-2.452, P=0.023)。④研究组术前与术后第4天POP-Q评分系统测定结果显示,Aa点分别位于(-0.5±1.3)cm与(-2.3±0.5)cm处,Ba点分别位于(2.1±1.6)cm与(-1.9±0.4)cm处,Ap点分别位于(-1.1±1.3)cm与(-2.8±0.3)cm处,Bp点分别位于(0.3±1.8)cm与(-2.6±0.4)cm处,C点分别位于(3.6±1.7)cm与(-7.7±0.6)cm处,上述测定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08、14.791、6.355、8.820、28.302, P<0.001)。⑤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客观复发率分别为33.3%(7/21)和23.5%(4/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前鞘悬吊固定术治疗POP安全有效,并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具有明显优势,但是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前鞘悬吊固定术的远期疗效仍有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0.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因患子宫肌瘤而行肌瘤剔除术(除外黏膜下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患者)的421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3组,即阴式剔除术组、腹腔镜剔除术组及腹式剔除术组,比较3组的构成比、剔除肌瘤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等.结果:近5年来3组术式的总构成比依次为腹式剔除术组54.9%,阴式剔除术组为31.8%,腹腔镜剔除术组为13.3%;阴式剔除术组所占比例逐年显著上升,2007年达49.5%,首次超过腹式剔除术组34.1%;阴式剔除术组剔除的最大肌瘤平均直径显著低于腹式剔除术组(P<0.01);阴式剔除术组及腹腔镜剔除术组的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腹式剔除术组(P<0.05),而阴式剔除术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又低于腹腔镜剔除术组(P<0.05).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目前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式均是临床上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其中阴式剔除术逐渐成为最受患者欢迎的主流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