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1.
HBsAg阳性的血清学少见模式病毒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HBsAg阳性血清学少见模式病毒学进行分析 ,了解各少见模式的HBV -DNA水平 ,以此估计其传染性程度 ,为乙肝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ELISA、定量PCR和定性PCR等方法 ,分别检测HBsAg阳性各少见模式病人的血清学标志物 (HBVM )和HBV -DNA。 结果 在各少见模式中 ,均不同程度地检出HBV -DNA ,阳性率介于 4 5 %~ 10 0 %之间 ,其中以HBsAg(+) /HBeAg(+)模式HBV -DNA阳性率最高 (10 0 % )。与HBsAg(+) /HBeAg(+) /HBcAb(+)组比较 ,HBsAg(+) /HBeAg(+)组和HBsAg(+) /HBsAb(+) /HBeAg(+) /HBcAb(+)组HBV -DN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余各少见模式HBV -DNA含量显著性降低 (P <0 .0 5 )。结论 在HBsAg阳性的血清学少见模式中 ,各种模式均存在病毒的复制。s系统或e系统抗原和抗体的同时存在 ,预示着病人正处在感染相和恢复相动态消长过程中 ,或存在不同的亚型及突变株。HBsAg阳性而抗HBc阴性 ,提示HBV -DNA前C区可能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1,2],农药中以有机磷杀虫剂品种最多,用量最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杀虫及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解长春市水果、售蔬菜这两类农药的残留情况,采集在市场上直接销售的4大类20种水果、蔬菜共200份,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9种有机磷农药,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留置针采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静脉留置针以生理盐水稀释肝素液保留封管,供随时采集血标本,但对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为了避免这一弊端,将30例患者静脉留置针在同部位、同时间、等量采集的血标本分别标为1,2,3号,所有1号为无封管保留液,2号为含封管保留液,3号为抽弃封管保留液,同时检验电解质,2号、3号组分别与1号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含封管保留液与无封管保留液组比较,钾、二氧化碳结合力(除钠、氯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抽弃封管液组与无封管液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静脉留置针采含封管保留液的血标本,除钠、氯外,均有明显影响,其检验值相对降低;保留封管液1min后,先抽弃含封管保留液的血1mL,再取血标本,不影响病人的检验结果,此法可值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心剂及利尿剂对121例心源性肝淤血患者治疗疗效并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自1994年8月~2002年6月,我科收治的121例以心脏收缩功能障碍为主的心源性肝淤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强心剂组(60例)使用以强心剂洋地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拟多巴胺类为主的治疗方案,利尿剂组(61例)使用以利尿剂呋塞米、双氢克脲塞、安体舒通为主的治疗方案,观察肝脏大小、边缘、质地及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对疗效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121例患者中,利尿剂组中5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死亡。强心剂组中4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死亡。利尿剂治疗心源性肝淤血明显优于强心剂,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尿剂治疗心源性肝淤血优于强心剂,可能是与右心衰时以容量负荷加重、右心室心肌较左心室少有关。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喉手术治疗喉良性病变60例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60例喉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感染、声带损伤及再手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喉Nd:YAG激光手术治疗喉部良性病变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例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进行分析,资料显示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以男性青壮年发病为主,88.4%为特区暂住户籍打工者,67.4%有明显发病诱因。本病主要临床特点为四肢呈驰缓性瘫痪,腱反射降低、血清钾降低及心电图异常。治疗提倡同时以0.3%-0.4%浓度静脉补钾及口服补钾以缩短病程。静脉高浓度及低浓度补钾均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体重指数与2型糖尿病脂肪肝(DFL)的关系。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患者进行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G)、血脂(TG、TC、HDL、LDL)、血浆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同时检查是否合并其他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并与2型糖尿病非脂肪肝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与未并发脂肪肝组相比TG、TC、LDL、FINS、FBG、BMI均升高,HDL、ISI降低(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超重,而且大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2型糖尿病尽可能防止高胰岛素血症,控制血糖,维持正常血脂,减少胰岛素抵抗(IR),对预防和减少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sAg(-)/HBeAg( )/HBcAb( )/preS1Ag( )少见血清学模式形成的原因,了解该少见模式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血清学标志物及其HBVDNA变化情况。方法采用ELIS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该少见模式乙肝病毒携带者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进行检测,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持续15个月。结果在研究的时间内,国产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均为HBsAg(-)/HBeAg( )/HBcAb( )/preS1Ag(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均为阳性,并随时间延续HBsAg水平逐渐下降;巢式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为阳性,病毒载量上下波动。结论该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学少见模式HBsAg为假阴性,动态观察HBsAg与HBVDNA水平,了解HBV复制情况,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病例摘要:患者男,36岁,因间断抽搐一周加重4小时于1995年5月16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因昏迷、抽搐在本市某医院就医。诊为“病毒性脑炎”,住院治疗一个月痊愈出院,出院后未再出现抽搐。一周来无明显诱因间断全身抽搐4次,每次持续30秒至1分钟,抽搐时意识丧失,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入院前2天出现咽痛、鼻塞、流涕。入院前4小时开始频繁抽搐,大约每小时发作一次,发作间期出现头昏、乏力,思睡等症状。查体:T、P、R、BP均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差,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正常。颈软。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电图报告为严重不正常脑电图。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糖5.6mmol/L,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PP)在南方城市农民工中的发病情况、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住院患者的发病时间、诱发因素、临床症状、发病区域、工作环境、饮用水源、用药及进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确诊HPP患者138例,城市农民工119例,占86·23%。城市农民工中每年6~9月发病75例,占63·02%。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高温、潮湿的夏季。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民工工作的施工区以及与施工区相关的工棚生活区内。施工区发病21例,占17·65%;生活区发病87例,占73·11%;其他区域发病11例,占9·24%;88例是在潮湿或(和)高温的条件下发病,占73·95%;工作期间大量饮用碳水化合物饮料者27例,占22·69%;19例患者在发病前的数天因咳嗽而大量饮用含糖止咳剂。119例患者平均补钾总量(26·46±9·34)g,全部患者通过足量补钾治疗均取得明显效果,症状消失、血清钾及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高温、潮湿的工作环境,过度疲劳、饱餐、高糖、受凉是HPP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及时、足量与足够浓度的补钾治疗是治疗HPP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