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MPR和VR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经多排螺旋CT的MPR和VR证实的43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过多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MPR和VR后,均能作出准确分型,并对骨折的部位、范围、关节面破坏情况及塌陷程度作出准确评估,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多排螺旋CT的MPR和VR能更准确的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情况,对骨折的分型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图像重组技术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脊柱骨折患者术前64层螺旋CT影像资料,分析多平面图像重组技术显示骨折的能力。结果 59例,共76个椎节骨折,其中T11-L2受累最高,占总数的77.6%。颈椎骨折3例,胸椎骨折16例,腰椎骨折33例,胸腰椎骨折8例。≥2柱以上累计62个椎节(81.6%),其中高处坠落伤和车祸伤分别为15个(24.2%)和39个(64.9%)。CT横断位和多平面重组显示骨折能力有差异性。多平面重组技术可充分显示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碎片移位情况。结论车祸伤易导致脊柱爆裂性骨折。64层螺旋CT多平面后处理成像技术与横断面扫描技术相互补充,能很好地显示脊柱的3柱结构、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程度,能较好显示胸腰段后方韧带复合体的稳定性,对术前骨折分类、指导手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
25.
2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经DR检查阴性而64层螺旋CT确诊的隐匿性骨折患者,根据损伤部位骨结构,利用MPR,VR,SSD技术调整多角度图像来显示骨折能力.结果 73例隐匿性骨折中,发生于环枢关节15例,肩关节7例,颈椎2例,肋骨5例,髋关节2例,腕关节3例,膝关节9例,肘关节5例,足跗骨9例,骶尾骨3例,踝关节7例,颞颌关节2例,胸肋关节、下颌骨、甲状软骨、舌骨各1例,CT横断面图像骨折显示率89%(65/73),结合MPR,SSD,VR多平面调整,骨折显示率100%(73/73).结论 64层螺旋CT显示隐匿性骨折的能力明显高于DR,可以发现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而平片检查阴性患者的细微骨折,能够作为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征象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确诊的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64层螺旋CT表现。结果 CT直接征象表现为平扫见管腔内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血栓,CT值约53~73HU,增强后显示病变段管腔内不同程度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表现为病变段管腔不同程度增粗,10例出现腹腔不同程度积液,14例出现肠管扩张积气积液,11例显示肠壁增厚水肿,3例出现肠壁及门脉积气,2例显示肠壁出血,密度增高,5例门脉期显示受累段肝脏灌注不良。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发现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早期确诊的最有效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8.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咯血1 d于2010年12月8日入院。患者6年来有口唇发绀史;活动后胸闷、气喘2年。2年前有类似"咯血"史,门诊予以止血治疗后好转,具体原因不详。患者于2010年12月7日晚8时许无诱因下出现咯血,呈深红色,总量约100 mL,伴有咳嗽,活动后胸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研究MRI对侵袭性垂体瘤并瘤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患者,使用0.5T的MKI机,选用自旋回波序列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增强后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8例示侵袭性垂体瘤并瘤体卒中,9例坏死或囊变,9例出血;累及海绵窦15例,突入蝶窦8例。肿瘤多为等、高、低混杂T1信号,增强后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向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海绵窦受累,颈动脉被包绕,鞍底受侵,部分肿瘤突入蝶窦,突破鞍隔。结论MRI为诊断侵袭性垂体瘤并瘤卒中提供了依据,对协助临床手术选择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