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负荷试验前后T波峰末间期(Tpe)、Tpec、Tpe/QT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运动平板负荷试验阳性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2例为缺血组,并按病变血管支数分为三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选取同期运动平板负荷试验阴性,排除冠心病,无心血管病史者52例为对照组。记录运动前、运动峰值、运动结束后2 min、运动结束后4 min、运动结束后6 min 的Tpe、Tpec、Tpe/QT数值。计算缺血组Gensini积分与运动前Tpe间期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运动前缺血组Tpe(110.58±20.81)、Tpec(120.37±21.93)、Tpe/QT(0.27 ±0.04)均高于对照组Tpe(90.19 ±12.91)、Tpec(99.87 ±13.18)、Tpe/QT(0.24 ±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03、5.781、4.939,P均为0.000),运动峰值缺血组Tpe(86.52 ±13.13)、Tpec(131.45±18.75)、Tpe/QT(0.29 ±0.03)均高于对照组Tpe(58.46 ±6.68)、Tpec(94.51 ±10.86)、Tpe/QT(0.23 ±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34、12.294、10.587,P均为0.000),运动结束后2min、4min、6min缺血组Tpe、Tpec、Tpe/QT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缺血组Tpe、Tpec值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运动峰值时Tpe缩短,Tpec延长,提示 Tpec反映心肌缺血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加较Tpe更为敏感(P=0.000)。冠心病缺血组Gensini积分与运动前Tpe间期相关性系数为0.399,P=0.003,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者显著相关(F=9.461,P=0.003)。结论 Tpe间期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程度的新指标,Tpec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 Tpe更为敏感。在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基础上,结合运动前后Tpe、Tpec、Tpe/QT等数值变化可提高运动平板试验结果阳性预测值,为冠心病病情评估提供更多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132.
病例女,43岁。因体检发现左侧输尿管占位1周入院:查体:双肾无明显压痛和叩击痛,无明显反跳痛。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MSCT尿路成像(MSCTU)中延迟期低剂量扫描方案(100 k V+CARE Dose 4D)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三种不同后处理重组技术(MPR/CPR、MIP、VR)图像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敏感性。方法:34例MSCTU患者延迟期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案,所有患者延迟期1 mm薄层数据进行CTU图像重组,并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4例中全尿路MSCTU图像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7.1%(33/34),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2%(31/34)。三组不同图像组合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其定位、定性诊断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全尿路MSCTU图像>含延迟期CT轴位>常规CT轴位,其中全尿路MSCTU图像与常规CT轴位的诊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 5),其余组合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CT尿路造影后处理重组三种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MPR/CPR>MIP>VR图像,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于定性诊断准确率。其中MPR/CPR技术与MIP、VR技术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MIP技术与VR技术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结论:MSCTU技术延迟期采用100 k V结合CARE Dose 4D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明显减少单期辐射剂量,而且能提高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4.
例1女,62岁。1年前发现腹部肿块并逐渐增大,伴消瘦、食欲不振,反复腹胀。近2个月来阵发性脐周剧烈疼痛,伴腹胀明显。体检:腹部明显膨隆,可扪及约40cm×35cm肿块,质硬,界限不清,较固定,表面光滑,压之稍痛。B超:盆腹腔巨大不规则肿块,大小约16cm×38cm×42cm,肿块内见等至无回声不均质小团块数枚,并充满点状高回声区,与周围无明确分界,肝、脾、肠腔均明显受压推移(图1)。诊断:盆腹腔多发囊实性肿块。CT扫描:盆腹腔巨大肿块,约16cm×40cm×36cm,密度不均匀,上部以实性为主,夹杂索条状影,并见斑点状钙化,下部以脂肪密度为主,CT值-80~60HU,腹…  相似文献   
135.
患者女,31岁.因自觉肛旁肿块并逐渐增大1月入院.专科查体:右侧肛旁质硬肿块,活动度差,有触痛.白细胞13.33×109/L,中性粒细胞57.2%,铁蛋白202.80μg/L,余肿瘤指标均正常.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MRI征象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乳腺癌168例共180个病灶,分析MRI图像与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化程度关系,同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MRI表现为边缘有毛刺、边界模糊及内部有坏死的比例分别为57.69%、84.62%和55.13%,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的16.67%、8.33%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Ⅰ级病灶MRI表现为边缘无毛刺、边界清楚及内部无坏死的比例分别为76.47%、70.59%和94.12%,明显高于组织学Ⅱ级和Ⅲ级病灶的41.94%和36.36%、1.61%和27.27%、40.32%和3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ADC值为(1.082±0.033)×10-3 mm2/s,明显低于其他类型乳腺癌(1.204±0.027)×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Ⅲ级病灶ADC值为(1.012±0.030)×10-3 mm2/s,明显低于组织学Ⅰ级和Ⅱ级病灶[(1.153±0.061)×10-3 mm2/s、(1.147±0.041)×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MRI形态学特征以及ADC值为乳腺癌术前病理分型评估可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7例临床确诊的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27例患者采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进行血管成像。结果按DeBakey分型,其中Ⅰ型10例,Ⅱ型5例,Ⅲ型22例。平扫示主动脉管腔增粗,腔内可见低密度分隔影或钙化内膜内移,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呈真假双腔影和剥离的内膜片呈低密度分隔线影,以及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二维图像(MPR和CPR)能够较好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和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图像(MIP,VR)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空间关系。结论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多层螺旋CT结合影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是早期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8.
患者女,62岁.右侧腰部胀痛不适1个月,食欲不振,时有尿频.体检:右侧肾区压痛,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65,血沉50 mm/h,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尿红细胞、白细胞和尿蛋白阳性. CT平扫示右肾外形增大,肾脏下缘见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模糊,大小约3.8cm ×5.0 cm,内见囊状低密度区,CT值10~ 24 HU,肾周筋膜增厚(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较清晰,病变区局部皮质变薄,边缘实性部分中度强化,CT值约45~ 75 HU,中央可见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内壁光滑,无壁结节,肾后筋膜受累增厚(图2);实质期仍见边缘强化,中央低密度无强化,邻近腰大肌略增厚(图3),冠状位可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右肾形态饱满,肾脏下极见低密度病灶,肾周筋膜内见"絮"状密度增高影(图4).  相似文献   
139.
患者,女,59岁.车祸外伤来诊,既往体健,无不适.胸部X光片示: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皮下气肿,左膈面明显抬高,左下肺偏外带含气液平面空腔改变,其一侧与膈面呈锐角,左侧肋膈角掩盖,考虑膈疝可能.如图(1),后至上级医院CT检查,诊断左侧创伤性膈疝,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胸壁积气,如图(2),手术中证实为左侧膈肌破裂,胃底大部疝入胸腔,遂行膈修补术.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病例的CT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中:肠粘连19例,肠肿瘤20例,疝6例,肠扭转7例,肠套叠3例,炎症4例,结石1例。螺旋CT对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95%(57/60)。结论螺旋CT在评价急性肠梗阻病因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