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早中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0-01/2011-12初发期、未成熟期糖尿病性白内障住院患者共86例126眼,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药物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0.5g/次,3次/d)治疗,疗程6mo。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钙的变化,以及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c-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白内障分期的进展率及缓解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钙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 IL-6及TNF-α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及TNF-α明显下降(P<0.05),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性白内障分期缓解率及进展率分别为3.2%,21.0%,而治疗组患者经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分期缓解率及进展率分别为29.7%,7.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羟苯磺酸钙能提高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与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2.
胡淑琼,朱炎华,张祖海,等.荧光素钠静脉推注后致过敏性胃肠炎及休克1例.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205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因右眼视物变暗,视力下降15余天入院。入院诊断为: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在我院住院行扩管及营养视网膜、维护视功能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建议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否认药物过敏史及过敏体质。使用200g/L荧光素钠(广西梧州制药厂)的10g/L稀释液5mL,缓慢注入肘静脉,未见不良反应。待10min后快速(2~4s)推注原液3mL。患者于5min开始感恶心并呕吐,7min开始出现腹痛,并出现腹泻情况。于是立即中止造影,患者又出现口唇紫绀、寒战及呼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PCNA、Ki-67、CyclinD1、P53的表达与泪腺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法检测1985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存档的45例泪腺良、恶性上皮性肿瘤和6例正常泪腺组织中PCNA、Ki-67、CyclinD1、P53的表达,并将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进行比较。结果在正常泪腺组织组、泪腺多形性腺瘤初次手术组、泪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组、泪腺多形性腺癌组、腺样囊性癌组中各免疫因子的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PCNA:34.83%±12.64%、52.19%±9.42%、56.20%±9.28%、82.0%±8.46%、89.29%±5.24%、Ki-67:3.83%±4.62%、6.0%±6.51%、7.7%±8.35%、15.08%±11.41%、16.86%±12.27%、CylinD1:5.50%±5.96%、13.25%±12.69%、12.1%±10.95%、15.17%±11.92%、17.14%±11.49%;P53:7.13%±7.57%、8.5%±7.11%、26.33%±9.44%、22.29%±6.05%。经统计学分析,在泪腺良性上皮性肿瘤与恶性上皮性肿瘤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有PCNA、Ki-67、P53;在正常泪腺与恶性上皮性肿瘤之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的有PCNA、P53;PCNA、Ki-67、CyclinD1、P53在初发和复发的泪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NA、P53可作为鉴别泪腺上皮性肿瘤良恶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4.
0引言 Terson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急性颅内压增高,继而发生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积血的疾病,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视力障碍的常见原因。1900年由Terson首先报道,并将其命名为Terson综合征,我院于2009—07—18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睑板腺囊肿是眼科门诊常见的眼睑疾病 ,对于较大的睑板腺囊肿往往采用切刮的方法进行处理。睑板腺囊肿的切刮手术十分容易 ,而睑板腺囊肿切刮后残留的瘢痕处理起来却十分困难。以往多采用局部热敷及理疗的方法 ,临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院门诊自 1 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1 2月间采用确炎舒松局部注射治疗板腺囊肿切刮术后瘢痕 1 2例 ,并与传统治疗对照 ,取得理想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1 2例 ,均为在我院或他院门诊行板腺囊肿切刮术 1次以上患者 ,局部残留有明显瘢痕 ,经局部热敷 1周以上仍然不能消除者 …  相似文献   
26.
王琦  田甜  朱炎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2088-2090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患者的诊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7/2014-06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诊治的MGD患者96例192眼,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睑缘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泪膜破裂时间( BUT)、泪液分泌试验( SIt)检查,并进行清洁睑缘、睑板腺按摩、挤压睑板、人工泪液及抗生素和激素等综合治疗。结果:睑缘、睑脂排出情况平均评分分别为3.02±0.78,1.90±0 .76。所有患者BUT均异常,平均为4.3±1.9 s;84眼SIt正常,32眼5mm/5min  结论:MGD患者可引起干眼常见症状,通过睑板腺裂隙灯检查、BUT及SIt检查,可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出现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特点。方法:对457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42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脉络膜脱离发生时间为术后3~7(平均4.51±1.14)d,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30±3.50岁。通过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散瞳、高渗剂等治疗,42眼脉络膜脱离全部恢复。治疗所需时间平均为16.50±2.75d。结论: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与术前眼压控制不好、术后眼压过低、患者年龄偏大及高血压、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减少眼科漏诊及误诊不典型脑梗死。方法:分析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26例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规律。结果:脑梗死患者视力下降与眼底表现不符,视野有特征性损害,部分伴头痛和认知能力下降。结论:对于视力下降与眼底表现不符,伴随头痛、认知能力下降的老年患者应行CT检查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29.
0引言我院2009-07/2010-07对15例深层角膜溃疡患者采用病灶切除加羊膜移植及软性角膜接触镜覆盖,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8~65(平均48)岁。原发病为真菌性角膜溃疡6例6眼,细菌性角膜溃疡5例5眼,陈旧性病毒性角膜炎4例4眼,以上患者均有较长时间药物治疗史,炎症基本控制,但角膜溃疡持  相似文献   
30.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82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形成,视力改变,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