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343篇
预防医学   138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05篇
  2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构建新型人内毒素结合肽(a new endotoxin binding peptide consisting of 25 amino acid residues,EBP_(25))及其突变体(mutant of EBP_(25),mEBP_(25))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EBP_(25)基因,构建pET-30-EBP_(25)融合表达载体并转化E.coli DH5α扩增.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应用快速定点突变法将EBP_(25)第2位缬氨酸和第5位谷氨酰胺所对应碱基均替换成赖氨酸所对应的碱基,突变后重组质粒再经测序鉴定后,将二者转化至E.coli BL_(21)(DE_3)PlysS后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采用Western印迹进行鉴定后,用His-Tag亲和层析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 结果 两次测序结果 显示人EBP_(25)和mEBP_(25)重组序列和理论设计序列完全一致后,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目的融合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Western 印迹证实蛋白表达的特异性,并对蛋白进行纯化,获得EBP_(25)和mEBP_(25)融合蛋白. 结论 构建、表达纯化了EBP_(25)和mEBP_(25)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中和内毒素/脂多糖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 CT 分度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52例临床确诊为 HIE 的患儿进行头 CT 扫描,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足月儿临床轻度 HIE 与 CT 轻度 HIE 有显著差异,中重度则无显著差异,早产儿 HIE 与 CT 分度有显著差异。结论 HIE 的临床分度与 CT 分度有一定相关性,但轻度 HIE 及早产儿 HIE 两者有分离,因此两者结合诊断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993.
铬、镍和锰是焊接工作所产生的烟雾中主要的金属粒子,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证实,它们和焊接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性哮喘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铬和锰,但不是镍,在0.2~200μmol浓度范围内,对正常人肺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这种细胞毒性作用与细胞内磷酸蛋白的增高,以及随后释放的炎症因子IL-6和IL-8有关,但未观察到TNF-a的释放。细胞内磷酸蛋白水平在到达细胞毒性作用浓度前就已经发生了改变,IL-6和IL-8产物相比对照组增高了4.4倍。IL-6和IL-8从肺上皮细胞释放后将免疫细胞“募集”到组织损伤的部位。因此,观察到的铬和锰对肺上皮细胞的作用论证了这些金属对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是通过“募集”免疫系统细胞而产生。  相似文献   
994.
近10年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评价指标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0—2011年间国内外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国内文献中评价指标侧重于症状、体征的改善,缺少客观的评价方法;国外文献则普遍采用各种量表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注重对患者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建议国内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将普适性指标与疾病特异性指标相结合,从而更全面地评价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锁骨上神经保护在锁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术中是否实施锁骨上神经保护措施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术中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对照组则直接切断.术后2组均随访半年,观察手术效果、手术...  相似文献   
996.
金鱼连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金鱼连口服液并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方法 采用金银花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连翘提取物、板蓝根提取物等制备金鱼连口服液.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样品中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进行鉴别,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金银花、连翘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 鉴别反应均呈正反应, 绿原酸、连翘苷的回收率分别为98.80%, 98.18%. 结论 该制剂组方合理, 制备简单, 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997.
不同刺激参数对电针辅助药物流产作用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药物流产的辅助作用。方法:将109例早孕患者随机分成3组,在口服米索前列醇后30~60min内,电针1组(37例)和电针2组(38例)用电针治疗。电针1组同时电针双侧舍谷和三阴交,簇形波,频率100Hz;电针2组先电针舍谷20min后加针三阴交5min,连续波,频率50Hz。药物组(34例)不予电针治疗。记录完全流产率、排囊时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和腹痛情况。结果:电针1组、电针2组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1.9%和86.8%,均高于药物组的82.4%,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个电针组患者的平均排囊时间均显著短于药物组(P〈0.01,P〈0.05);2个电针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亦均显著短于药物组(P〈0.01);电针2组减轻腹痛的效果显著好于药物组(P〈0.01)和电针1组(P〈0.05)。结论:不同刺激参数电针对辅助药物流产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开”“闭”时辰取穴和“主客”“客主”顺序取穴针刺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探索孕期选穴用穴的规律。方法:选怀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开主客组、开客主组、闭主客组、妊娠模型组,另设正常未孕对照组8只。按灵龟八法,开主客组、开客主组在“照海开穴”时辰,闭主客组在“非照海开穴”时辰,分别针刺“照海”穴、“列缺”穴各5min,再针刺“合谷”穴20min,之后针刺“三阴交”穴5min,观察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未孕对照组比较,妊娠模型对照组及3个针刺组的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频率大多显著增高(P〈0.01,P〈0.05)。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闭主客组的子宫张力在第8时段显著降低(P〈0.05);另两个针刺组的子宫张力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针刺组的子宫收缩频率与妊娠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闲穴”时辰、“主客”顺序取穴针刺,能减缓晚孕大鼠子宫的收缩活动,保持妊娠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症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低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方法39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症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3DCRT,分割剂量为4~6Gy/次,5次/周,总量DT为60~76Gy,相对生物剂量为80.6~100.4Gy,靶区仅包括肿瘤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其中18例配合化疗2~4周期。结果CR率为66.7%(26/39),其中相对生物剂量<90Gy的CR率50%(9/18),≥90GyCR率80.9%(17/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4.2%、33.3%,中位生存期42月,较传统手术疗效略低。未出现3级以上的放射性食管炎,只有1例发生4级放射性肺炎,其余均为3级以下。结论3DCRT能否代替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尚须进一步开展随机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金涛  朱江  李强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176-2177
[目的]通过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对某医院2002—2004年间50例pN0食管鳞癌病人的淋巴结病理切片150张,根据淋巴结原发部位进行分组,单抗CK5&6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不同部位淋巴结微转移的差异。[结果]徽转移阳性检测率达12%,病灶旁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1.7%和20%。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16.7%,胃左及小网膜淋巴结10.3%,隆突下淋巴结的阳性率最低,2%。[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病灶旁和左喉返神经旁,食管癌手术中应注意上述部位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