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风膏外贴穴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中风膏外贴穴位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12 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 3组治疗 :中风膏组、针灸组和常规治疗组 ,每组各 40例。以改良式 Fugl Mgyer评分 (FMA)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经4~ 6周观察 ,中风膏组在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改善显著 ,与针灸组比较疗效相近 (P>0 .0 5 ) ,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疗效显著 (P<0 .0 5 )。结论 :中风膏外贴穴位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烟酸缓释片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21例,随机分入阿托伐他汀组(10 mg/d,n=64)、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d+烟酸缓释片500 mg/d,n=57),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参数的变化率、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①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联合治疗组血脂参数的变化幅度更大,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均<0.01~0.05)。②联合治疗组TC、LDL-C和TG的达标率分别为75.44%、64.91%和61.40%,三项全部达标者占45.61%,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均<0.01)。③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阿托伐他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烟酸缓释片(500 mg/d)与阿托伐他汀(10 mg/d)联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53.
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严重不良反应.方法 在2004-04-2005-09,对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时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有4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男3例,女1例,年龄67~81(74.0±5.9)岁,治疗前血压(207.0/114.3±16.4/6.7)mm Hg, 含服硝苯地平10~20(12.5±5.0)mg,降幅达(117.2/64.3±18.1/10.5)mm Hg,不良反应出现时间0.5~6.0(2.0±2.7)h.其中2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患者出现脑梗死,1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发作.结论 应禁止在高血压急症及假急症使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芍药甘草汤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表面肌电图(sEMG)指标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Ashworth量表、综合痉挛量表(C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患者的上、下肢痉挛情况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采用sEMG对患者肱二头肌、胫骨前肌及腓肠肌的表面肌张力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Ashworth分级为0级、Ⅰ级的患者数目分别为6例、8例,CSS分级为0级、Ⅰ级的患者数目分别为9例、11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73.63 ±27.49)分和(69.56±28.83)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82.40±31.53)分和(79.58 ±26.34)分,与组内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上肢及下肢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肱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IEMG分别为(32.32±12.58)μV·s、(19.72-±7.61)μV·s和(43.85 ±6.63)μV·s、RMS分别为(1.91±0.33) μV、(3.03±0.86) μV和(8.95 ±0.77) μV,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RMS[(6.27±1.56)μV和(5.13±0.72) μV]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相比,治疗组IEMG及RMS值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运动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芍药甘草汤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56.
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致病菌,通常与消化性溃疡相关。然而,近来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很多疾病相关。虽然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指出幽门螺旋杆菌能抑制许多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患病率较高,继而影响左旋多巴的吸收导致患者症状波动明显。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PD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能增加左旋多巴的吸收,减少患者症状波动。 相似文献
57.
58.
近些年来,我国脑卒中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其以发病突然、起病急骤的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特征。脑卒中主要包扩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而最常见的类型是IS。IS导致神经细胞血液供应不足,所需的葡萄糖和氧气减少,神经细胞稳态被扰乱,从而引发包括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在内的病理生理过程[2]。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可以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有效控制线粒体质量和功能,维持神经细胞稳态和防止神经细胞凋亡,在IS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现就PTEN诱导推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protein 1,PINK1) /人帕金森蛋白2( human Parkinson disease protein 2,Parkin)介导线粒体自噬对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9.
60.
刘薇;叶晓红;朱文宗;杨迎民;金永喜;宋成城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1,55(8):63-66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上肢表面肌电信号、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分级、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试验者86例,其中试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电积分(IEMG)、均方根(RMS)值均降低(P <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肱二头肌、肱三头肌RM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分级均有所改善(P <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治疗6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均升高(P <0.05);组间治疗6周后比较,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⑤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小续命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疗效满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上肢肌张力,缓解中风后肌痉挛症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