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6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448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979篇
内科学   642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305篇
综合类   1987篇
预防医学   690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548篇
  3篇
中国医学   614篇
肿瘤学   15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三维测量方法应用于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颌骨稳定性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术后颌骨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9年7至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术。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 d(T1)、术后6~12个月(T2)螺旋CT数据,使用3D Slicer建模并导入Geomagic Qualify拟合配准、测量上、下颌骨各标志点三维移动距离。对T1、T2期各标志点坐标值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并对有明显复发的标志点之间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18~25岁,平均21.3岁。T1与T2期各标志点水平向坐标值比较,仅在右下颌角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期为(-50.47±4.44) mm,T2期为(-50.06±4.66) mm(t=2.948,P=0.011)。T1与T2期各标志点前后向坐标值比较,上颌骨上牙槽座点、左、右梨状孔点、左、右骨折线中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为37.7 %(1.36/3.61)、35.7%(1.15/3.22)、25.4%(0.84/3.31)、26.9%(0.84/3.12)、14.0%(0.41/2.92);下颌骨下牙槽座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左、右下颌角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分别为36.9%(1.75/4.74)、53.9%(2.45/4.55)、55.5%(2.72/4.90)、61.7%(2.90/4.70)、85.3%(2.20/2.58)、93.4%(2.40/2.57);复发距离与移动距离均显著相关(r值为0.572~0.736,P < 0.05)。T1、T2期垂直向各标志点坐标值比较,上颌骨垂直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下牙槽座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期较T1期发生明显的逆时针旋转。结论三维测量方法可准确反映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双颌术后颌骨的三维变化,术后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均无明显复发,在前后向均存在复发,与手术距离显著相关,在垂直向仅下颌骨存在旋转移位。  相似文献   
92.
外科临床教学是培养学生诊断、手术等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基地的相对不足,来自教学计划、教师学生、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出现了教学质量滑坡的趋势,就此谈谈改进的思路,与同  相似文献   
93.
血卟啉衍生物(HPd)是目前进行光动力学疗法(PDT)时使用的主要光敏剂,为一种含有多种卟啉类的混合物。Dougherty提出双血卟啉醚(DHE)是该混合物中最有效的组分。卟啉类光敏剂中除含DHE外,还含有血卟啉(HP)、原卟啉(PP)和羟乙烯乙  相似文献   
94.
到目前为止白血病的诊断仍主要依靠形态学分类.骨髓或外周血涂片上,如果有大量"原始细胞",则考虑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临床沿用的FAB分型几经修改,起初规定至少占细胞总数50%,以后改为30%即可诊断.原始细胞在30%以下考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有5%以下的原始细胞是正常的,没有"恶性克隆增殖".但白血病发病初期,或治疗完全缓解后虽然原始细胞在5%以下,理论和实际上,恶性增殖性克隆都可能存在于这5%的原始细胞中.急性白血病治疗学已有了很大进展,尤其淋巴系统白血病已达到很高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病例越来越多.骨髓移植为根治白血病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5.
努力按照疾病本质诊断和治疗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3):769-770
淋巴瘤常称为恶性淋巴瘤 ,是一组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霍奇金淋巴瘤曾经称为霍奇金病 (HD) ,最近研究表明其肿瘤细胞起源于生发中心的B细胞 ,因此更名为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占人类肿瘤的 3%~ 4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如美国 ,发病率已经上升至肿瘤的第 5位。据我国上海地区的统计NHL发病率已上升至第 12位。淋巴瘤除了划分为HL和NHL外 ,还有许多亚型 ,这些亚型的诊断和预后各不相同 ,正确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2 0 0 0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淋…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 Rb及 P1 6 蛋白与皮肤癌的关系 ,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皮肤癌蜡块标本中Rb及 P1 6 蛋白的表达。结果 :Rb及 P1 6 表达强度在皮肤癌 、 级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在皮肤癌 、 级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 级与 ~ 级差异显著 (P<0 .0 5 )。Rb蛋白与 P1 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Rb蛋白表达与 P1 6蛋白表达缺失在皮肤癌发生中起作用。 Rb与 P1 6蛋白表达相互抑制 ,是皮肤癌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7.
肠气囊肿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疾病 ,外科医师如能正确认识此病并掌握手术指征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腹探查。现就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于196 6年 6月~至 1999年 6月经手术证实的 46例肠气囊肿作一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长期居住在新疆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人 ,男性 36例 ,女性 10例 ;2 0岁以下 6例 ,2 1~ 40岁 37例 ,40岁以上 3例。 46例均为继发 ,其原发病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6例 ,其中伴幽门梗阻 30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1例 ;胃溃疡出血 2例 ;胃癌 2例 ;肠扭转 4例 ;胆囊结石症 1例。2 .症状和体症 :除原发病表现…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锌铜含量的变化及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局部心肌、心血、外周血及 15 0例急性心肌缺血病人血清中锌铜含量 ,并与对照组比较。腹腔给予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补充锌铜溶液 ,观察给予前后ECG变化。结果 家兔随心肌缺血时间延长 ,锌铜含量在局部心肌中逐渐减少 ,心血及外周血中逐渐增加 ,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急性心肌缺血病人血清锌铜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家兔腹腔给予锌铜溶液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明显好转。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早期锌铜含量变化能引起心电活动的改变 ,可能是猝死的原因之一。补充锌铜对纠正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富集CD34 的造血干 /祖细胞做肿瘤患者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和自体移植的临床疗效。观察输注纯化CD34 细胞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磁分选临床型细胞富集仪将表面包被有CD34单抗的磁性微球体系与细胞共同培养 ,特异性结合CD34 细胞。在磁场作用下分别收集CD34 和CD34-组分。完成 2 0例患者CD34 细胞体外纯化富集。其中HLA半相合移植 5例 ,自体移植 15例。结果 纯化后CD34 细胞纯度达 97%以上 ,移植CD34 细胞中位数 5 .72 (0 .15~ 12 .0 )× 10 6,CD34 细胞中位数 3.73(2 .6~ 6 .8)× 10 4 ;CD34-细胞 (CD3、CD4、CD8、CD19)对数去除率 (Log,下同 )为 1.99~ 5 .0。 19例患者移植后随访 11个月 (中位数 ,1~ 2 0 ) ,总体生存13/ 19(例 )。本院 11例中 ,总体生存为 8/ 11(例 ) ,其中HLA半相合 1/ 3(例 ) ,自体移植 7/ 8(例 )。移植后造血重建迅速 ,随访 18个月以上无病生存者 3例中 1例为同种异基因HLA半相合亲属移植 ,2例为肿瘤自体移植。 1例父子间HLA半相合移植 ,白细胞恢复 >1× 10 9/L ,血小板 >2 0× 10 9/L(均为移植后第 13天 )。仅有短暂的I度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2例自体移植病例白细胞恢复 >1× 10 9/L(8~ 2 6d) ,血小板恢复 >2 0× 10 9/L(2 2~ 35d)。结论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nm23-H1基因表达与肾母细胞瘤多种指标的关系。结果:nm23-H1基因高度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性别及病理分型无关。结论:nm23-H1基因能抑制淋巴结癌转移,可作为评价肾母细胞瘤恶性程度,肿瘤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