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比较含吉西他滨的联合方案和CHOP样联合方案一线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39例初治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11例采用含吉西他滨联合方案,28例采用CHOP样联合方案.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总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吉西他滨组CR 5例,PR 3例;CHOP样组CR 8例,PR 5例;两组CR率和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53,P=0.073);两组预计3年OS率(75%比33%)、3年PFS率(70%比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06,P=0.018;χ2=3.924,P=0.0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P=0.018)、乳酸脱氢酶(LDH)升高(P=0.007)影响患者生存预后(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DH升高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RR=6.331,95%CI2.339~17.136,P<0.001),采用含吉西他滨方案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RR=0.101,95%CI0.023~0.452,P=0.003).不良反应多为1~2级,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 含吉西他滨联合方案较CHOP样联合方案可延长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环磷酰胺(BCD)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有效率和安全性以及完全缓解(CR)后的持续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34例MM应用BCD方案治疗后的临床资料,总结应用BCD治疗后的缓解率,缓解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采用IMWG制定的疗效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32例有效,总有效率ORR 94.11%。获得CR 12例(35.2%)、VGPR 15例(44.1%)、PR 5例(14.7%)、SD 1例(2.9%)、PD 1例(2.9%)。结论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初发和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是一组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放、化疗方案对晚期患者疗效不佳。近年来,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可以有效提高ENKTCL患者的预后。但仍有部分ENKTCL患者反应率不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ENKTCL的抗PD-1/PD-L1治疗的相关耐药机制以及其他免疫靶点,希望通过不同靶向药物的组合来改变ENKTCL传统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以形态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凝血障碍、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对维甲酸(ARTA)治疗有独特反应为特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亚型。大多数APL患者携带t(15;17)(q22;q12),从而导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RARA融合[1-4]。PML-RARA融合基因既是分子病因又是治疗靶点[5-6]。除了最常见的PML-RARA融合基因的存在,近年来一些新的融合基因不断被发现[7-10]。最近,我们发现1例变异型APL患者RARA罕见的伙伴基因IRF2BP2,由IRF2BP2外显子1和RARA外显子3断裂拼接,重新形成IRF2BP2-RARA融合基因。这是国内报道的第1例伴有IRF2BP2-RARA融合基因的变异型APL,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5.
16.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是由浆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一系列溶骨性改变,包括骨骼疼痛、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起病隐匿、误诊率高,预后差。其核心机制主要是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被抑制导致的骨模型稳态失衡。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骨细胞是调节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中心,且MMBD的发生受某些因子调控。文章对MMBD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调查血液内科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1月血液内科住院患者送检的2707份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0株占24.39%,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17株占50.07%,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38株占18.54%,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主要标本来源为血液,占83.71%,其次为痰占6.54%;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菌的检出率高达86.20%,革兰阴性菌株中产ESBLs的阳性率为35.90%;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以及含有酶抑制剂的药物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均较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不高.结论 血液病患者最易发生血源性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的感染率较高,对疑似合并感染的患者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微生物鉴定,并依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以便有效韵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及B和T淋巴细胞衰减器(BTLA)的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初诊的30例非特指型DLBCL患者的石蜡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分析上述分子单个阳性及共表达对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的影响。结果 PD-1、TIM-3、LAG-3、BTLA单个阳性组与单个阴性组的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1、TIM-3共表达组及TIM-3、BTLA共表达组的中位PFS期分别是26和24个月, 分别低于其非共表达组的54个月(P=0.021)和47个月(P=0.037);PD-1、TIM-3、LAG-3共表达组中位PFS期和OS期分别为17和25个月,显著低于非共表达组的41个月(P=0.024)和60个月(P=0.015);PD-1、TIM-3、LAG-3、BTLA共表达组中位PFS期和OS期分别是18和26个月, 显著低于非共表达组的40个月(P=0.038)和57个月(P=0.041)。结论非特指型DLBC...  相似文献   
2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具有独特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的一个亚型,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维甲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RARα)基因重排产生新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