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浅表性膀胱肿瘤腔内不同治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58例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气化术(TUVBT)113例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TUVBT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TURB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TUVBT组有易于操作、术中视野清晰的优点。其余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TUV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较TURBT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切除的原因。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早期移植肾切除患者20例,收集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切除时间、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及术后移植肾病理等数据,分析早期移植肾切除原因。结果:20例患者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切除的中位时间为9.5(0~77) d。彩色多普勒示超声示移植肾内血流均稀疏、阻力指数较高。术后病理显示,20例患者中移植肾血管栓塞10例(50%)、排斥反应5例(25%)、出血后改变2例(10%)、移植肾感染2例(10%)、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1例(5%)。20例患者中,9例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 DCD)供肾,其中2例因感染切除移植肾,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和毛霉菌。结论:早期移植肾切除的主要原因为移植肾血栓形成和急性排斥反应;感染为DCD肾移植患者早期移植肾切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手术指征.方法 总结147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资料,分析偶发瘤的手术指征,比较腹腔镜和开放性手术的适应证.147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9例(12.9%),平均直径(8.5±3.9)cm,≤4 cm者4例(21.1%),其中肾上腺皮质癌15例、恶性嗜铬细胞瘤4例;良性功能性肿瘤29例(19.7%),平均直径(4.1±2.1)cm,其中≥3 cm者22例(75.9%);19例良性嗜铬细胞瘤中24 h尿香草扁桃酸升高2例,5例醛固酮瘤中血钾稍低2例,5例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腺瘤患者血皮质醇升高,均无明显内分泌异常症状;良性无功能性肿瘤99例(67.3%),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61例(61.6%).结果 147例均行手术治疗.腹腔镜下手术组102例,开放性手术组45例,2组肿瘤直径分别为(3.4±1.8)cm和(6.7±1.5)cm(P<0,0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6/102)和15.6%(7/45)(P=0.1103).腹腔镜中转开放手术5例(4.9%),主要见于黏连严重的恶性肿瘤或肿瘤直径>6 cm者.结论 肾上腺偶发瘤常见类型为无功能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癌.可疑恶性、有内分泌功能、直径≥3 cm的肾上腺偶发瘤应积极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为手术首选;肿瘤直径>6 cm、黏连严重、可疑恶性者应以开放性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44.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8年设立医院科技创新基金,每年资助总额30万元(1-3万元/项,年限2年),目的在于鼓励医学科技创新,以服务于临床一线。医院对科技创新基金严格管理,确保了资助课题的创新性、价值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5.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发生于淋巴结或身体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由于肾实质组织中无淋巴组织,原发于肾脏的NHL非常少见[1].本文报道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肾脏原发性NHL.  相似文献   
46.
夫妻间供肾移植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夫妻间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10例夫妻间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男5例,女5例。年龄32~62岁(42.0±10.0)岁。5例行手助腹腔镜取肾,5例行小切口开放取肾。受者年龄32~61岁(43. 3±9.13)岁,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环抱素A/FK506+骁悉/硫唑嘌呤+泼尼松预防徘斥反应。10例患者随访3~40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供受者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0例供者术后1周内血肌酐较术前升高15%~25%,但均维持正常水平。随访超过1年的7例供者,肾功能均维持正常。受者术后发生急性徘斥反应1例,主要归因于未遵医嘱服用免疫抑制剂,术后3月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治疗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余8例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3.61天。10例受者术后血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急性徘斥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与同期的亲属肾移植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夫妻间供肾移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7.
父母作为供体的肾移植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父母作为供体肾移植临床疗效,分析受体术后排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至2008年70例父母作为供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体随访半年至4年,统计随访结果,采用基本统计方法及Stata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母亲作为供体44例,父亲作为供体26例.受体全部采用激素+CNI类免疫抑制剂+抗代谢类免疫抑制方案.53例受体随访1年,母亲或父亲作为供体的受体1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95.7%.介入B超移植肾穿刺17例,病理结果证实12例(母亲作为供体8例,父亲作为供体4例)有不同程度的急性排斥;临床诊断非病理证实排斥9例(母亲作为供体7例,父亲作为供体2例).父或母作为供体比较,受体急性排斥发生率无差别;男性受体、母-子受体急性排斥发生率较高.结论 亲属移植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手段,父或母作为供体比较,受体急性排斥发生率无差别,但男性受体和母-子之间肾移植易发生排斥.  相似文献   
48.
MICA分子是非经典的HLA-I类基因MICA编码的膜结合蛋白,为应激诱生性抗原,具高度多态性,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表面.MICA分子不但与某些肿瘤、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而且可能在肾移植的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MICA通过与其受体NKG2D的特异性结合而启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与移植肾的急慢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物失功.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总结本中心移植肾活检的病理学类型、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2月~2007年11月共117 例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学资料.根据Banff97 移植肾活检病理学诊断与分类方案,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17例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类型为:急性排斥反应共68 例,占58.1%;慢性移植物肾病20 例(17.1%);临界性病变11例(9.4%);CNI药物中毒4例(3.4%);急性肾小管坏死3例(2.6%);其他包括正常和无法确 诊共11例(9.4%).经治疗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药物中毒的患者全部好转.11 例临界性病变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慢性移植物肾病的20 例患者,治疗后15 理例(75%)好转.三个时间段急性排斥(O~3 个月、3~12 个月和大于12 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1%、41.7%和75%.结论 移植肾穿刺活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急性排斥仍然是影响移植肾功能的重要因素,并且不同时间段发生的急性排斥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提高对临界性病变的认识并早期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