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医学专利转化工作是将医学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针对专利工作设置了专门机构进行规范的管理,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及流程;注重培养有医学和专利管理双重背景的人才,对科研专利实施跟踪管理;为全院医务人员构筑专利转化平台,设立了专门针对医学科技的创新基金;通过合作商谈,多途径促进医学专利转化.目前我院的专利管理工作已不再是被动的事务性管理,而转变成主动服务和促进医院科研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2.
移植肾毛霉菌感染致血管破裂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为男性,2 4岁。因IgA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行肾移植术。术后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术后15d突然出现腹痛,血压4 0mmHg/ 30mmHg ,给予积极抗休克治疗(输血10 0 0m1) ,随后手术探查。术中见移植肾动脉距吻合口约0 .5cm处有一0 .5cm×0 .6cm破孔,管壁组织糜烂,肾脏大小正常,颜色苍白,切除移植肾。术后体温一直在38℃左右,5d后渐感右下腹不适,切口下方逐渐隆起增大,触诊质地坚硬,无明显压痛,B型超声波提示局部蜂窝状肿块,边界不清,穿刺培养有真菌生长。给予氟康唑0 .4 g/d静脉注射,局部肿块继续增大,药物治疗无明显效…  相似文献   
23.
肾细胞癌γ—谷氨酰转移酶糖链的凝集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肾细胞癌标记物。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正常肾皮质及肾细胞癌组织中γ-谷氨酰转移酶的活力,并用凝集素亲和层析法测定了γ-GT的糖链与ConA吸附在分比以研究肾细胞癌γ-GT中糖链的结构变化。结果 肾细胞癌组织中的γ-GT均较正常肾皮质γ-GT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24.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男49例,女67例;平均年龄43岁。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3例,中段24例,下段68例。肾结石ESWL后形成输尿管石街21例。结果:碎石成功率90%(104/116),其中一次碎石成功者85%(99/116)。术中置镜失败3例,发生输尿管穿孔4例。94例随访1~18个月,术后1个月内结石排净91例。KUB加IVU检查未发现输尿管狭窄。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比较和评价首次肾移植受者使用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和他克莫司胶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1家中心的241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应用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和对照组(应用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观察时间从移植当天至术后12周.试验组受试者每天上午一次性服用他克莫司缓释胶囊,对照组受试者每天早晚分2次服用他克莫司胶囊.两组试验药物的起始剂量均为0.1~0.15 mg·kg-1·d-1.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14、28、56和84 d各随访1次.对两组受者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进入符合方案分析集者共223例,其中试验组111例,对照组112例.两组受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原发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有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36例(32.1%)和37例(33.3%)发生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无受者连续3 d未按照方案服用药物.两组治疗后期较治疗前期的服药量均减少,且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早期两组血他克莫司浓度较接近,从28 d开始,试验组血药浓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药物安全性、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相关不良反应以及受者依从性各方面分析显示,每天1次的他可莫司缓释胶囊均非劣效于每天2次的他克莫司胶囊,在临床应用中,用他克莫司缓释胶囊代替他克莫司胶囊是切实可行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wice-daily tacrolimus (Tacrolimus BID; Prograf) vs once-daily prolonged release tacrolimus (Tacrolimus QD; Advagraf), combined with steroids and mycophenolate mofetil in preventing acute rejection in De Novo renal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Methods 241 patients from 11 center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 months observation period post-transplantation. Advagraf was administered as a single oral dose in the morning (initially 0. 1-0. 15 mg/kg every day) and Prograf was administered in two equal oral doses 12h apart (initially 0. 1-0. 15 mg/kg). Study visits were scheduled for days 1, 3, 7, 14, 28, 56, 84post-transplantion. The efficacy, safety, compliance and advers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otally 223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tudy.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 in age,gender and primary disease. There were 12 episodes of acute rejection in each group. There was no graft loss or patient death in both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drug related adverse events was 32. 1 %and 33. 3%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Dosage wa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ach group. The trough level was similar at the initiate period.Twenty-eight days post-transplantation the trough level in the Advagraf group was lower than in the Prograf group. Conclusion Advagraf has the same efficacy, safety and drug related adverse effects as Prograf. It is practical and feasible for Advagraf substitute for Prograf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离体肾脏标本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与其供血组织体积比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尸体正常肾脏标本40个进行研究,其中左肾19个,右肾21个。测量肾动脉及副肾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并计算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Dr)后,分别经由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灌注15%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radiene styrene,ABS)塑料制作不同颜色标示的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标本,测量体积后计算肾动脉/副肾动脉供血组织体积比(Vr)。分析Dr与Vr是否具有相关性,若具有相关性则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 左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7.31±1.68) mm,右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7.39±1.82) mm,左副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3.69±1.55) mm,右副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3.79±1.32) mm。40个肾脏的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体积平均为(41.09±14.74) cm3,所占比例为37.51%~94.85%,平均70.07%±13.88%;副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体积平均为(17.42±9.57) cm3,所占比例为5.15%~62.49%,平均29.93%±13.88%。整体组、左肾组及右肾组3个分组数据中,Dr与Vr均为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711和0.898。两者关系的回归方程整体组为V∧r=-1.681+2.461×Dr,左肾组为V∧rL=-0.894+1.987×DrL,右肾组为V∧rR=-2.168 +2.800×DrR。 结论 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离体肾脏标本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与其供血组织体积比间线性相关,当肾动脉与副肾动脉外径相仿时,两者供血比例相仿,当肾动脉外径为副肾动脉外径的5倍甚至更多时,由肾动脉供血组织所占比例可达到甚至超过90%。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肾造瘘管夹闭和开放时机对机体的影响,以期为结石的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软件Rand函数,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开放组(n=40)和夹闭组(n=40).开放组患者术后夹闭肾造瘘管至第1天晨8点后开放肾造痿管;夹闭组患者术后夹闭肾造瘘管夹闭至拔管.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值、术后疼(胀)感评分、术后尿液外渗、发热情况及患者、家属关注造瘘管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术中输血率、术后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术后疼痛及胀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药物应用比例、尿液外渗比例、发热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家属询问造瘘管事件比例、造瘘管堵塞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夹闭肾造瘘管的止血作用可能仅限于术后早期,且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疼(胀)感无关.对于排除了明显存在泌尿系感染的患者,术后持续夹闭肾造瘘管不增加感染的风险.夹闭肾造瘘管直至拔管可以避免肾造瘘管堵塞且不会引起尿液外渗增加,这对减轻患者及家属对造瘘管相关问题的担忧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致肾积水患者逆行留置双J管的置管成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5—2011年收治的61例因恶性肿瘤引起肾积水而行膀胱镜下留置双J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析两组血浆血红蛋白、白蛋白以及肌酐等的差异。结果:61例患者中,40例置管成功(成功组),21例置管失败(失败组)。两组间血浆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血尿患者比例以及双侧肾积水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性别比例、接受放疗患者的比例以及诊断肾积水时的肌酐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肌酐水平高、男性、置管前放疗史是留置双J管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肾移植术后漏尿的病因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漏尿的病因、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45例肾移植术后4例发生漏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率2.76%。1例术后早期漏尿保守治疗3周痊愈;1例输尿管多处坏死两次修补失败,保守治疗5周愈合;1例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坏死1例肾盂积水破裂一次修补成功。结论:外科技术失误是漏尿的主要原因,另外还与急性排异等有关,漏尿部位大多位于输尿管下端,也可发生于全程输尿管和肾盂,表现为尿外漏、肾周积液、少尿、腹腔积液。漏尿时间多发生在术后3周左右。急性排异引起者发生于排异控制后的多尿期,表现为尿量骤减,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尿外漏及肾周积液者,3周以上不愈或漏尿有增多趋势者应手术探查修补,腹腔内大量积尿者应急诊手术,该并发症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对某公立医院2013年-2018年医院运营效率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8项能够反映医院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的关键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运行效率连续6年逐年提升;管理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018年、2017年、2016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综合排序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2018年、2016年、2017年、2015年、2014年、2013年。结论选取反映医院运营效率的关键指标进行计算,数据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运营效率,为医院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两轮深化内部绩效改革,提升了医院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