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双侧同时性肾癌患者有效治疗方式的选择. 方法双侧同时性肾癌14例.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45岁.临床表现腰部酸痛感4例、血尿2例、体检偶然发现8例.1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明确为双侧肾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发现腔静脉癌栓1例,肾门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14全均未发现远处转移.Robson分期Ⅱ期11例,Ⅲ期3例.肿瘤直径1.0~8.5 cm.行一期双侧手术6例,其中行双侧肾部分切除4例,一侧根治性肾切除、对侧肾部分切除2例.行二期手术8例,先行一侧部分切除术,1个月后行对侧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术,1个月后行对侧部分切除术2例;先行一侧部分肾切除术,1个月后行对侧肾部分切除术2例;1例伴有腔静脉癌栓患者一期于下腔静脉肝下水平放置静脉内支架加滤网防止癌栓脱落,再行根治性肾切除,1个月后再行对侧肾部分切除.结果 14例共行22例次手术,均获成功.一期双侧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263±52)min;二期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155±46)min.病理报告:29个肿瘤中,透明细胞癌23个,未分化肿瘤4个,嫌色细胞癌2个.10例患者获随访,随防时间6~41个月.3例行一侧肾部分切除加对侧根治性肾切除患者SCr升高,但无需血液透析;1例术后14个月后双侧肺转移,25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21个月左侧肾窝肿瘤复发,经放疗及化疗,38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6例无瘤存活,1例腔静脉癌栓未切除者随访32个月存活.结论 双侧肾肿瘤的处理原则为兼顾肾功能保留和肾肿瘤治疗,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肿瘤大小、部位进行详细评估,尽可能保留足够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Bosniak分类在肾囊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2至2007年手术治疗497例肾囊性病变患者资料.男284例,女213例.平均年龄42岁.病变位于左侧212例,右侧265例,双侧20例.病变直径1.8~11.5 cm,平均5.4 cm.按照Bosniak分类,I类囊肿339例、Ⅱ类49例(其中Ⅱ F 23例)、Ⅲ类44例、Ⅳ类65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72例,肾部分切除术51例,根治性肾切除术74例.结果 病理报告为肾恶性肿瘤89例(透明细胞癌74例、乳头状癌12例、低分化癌3例),良性病变408例(单纯囊肿382例、囊肿伴出血6例、囊肿伴感染6例、多房囊性肾瘤5例、纤维囊壁组织9例).I类囊肿中恶性病变3例(O.9%)、Ⅱ类中5例[10.2%,其中非ⅡF为7.7%(2/26),ⅡF为13.O%(3/23)3、Ⅲ类中23例(52.3%)、Ⅳ类中58例(8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75例恶性病变患者中术后1~5年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和(或)转移9例;328例良性病变中,术后2~5年出现囊肿复发26例.结论 Bosniak分类I类和Ⅱ类肾囊肿一般并不需要积极的外科处理,但ⅡF类囊肿和直径进行性增大以及形态变化明显的囊肿需要引起重视;Ⅲ、Ⅳ类肾囊肿恶变率较高,具备明确手术治疗指征,建议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探讨亲属供肾单支血管与多支血管在肾移植临床疗效上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130例亲属肾移植受体病史资料,采用基本统计方法计算供体肾动脉、静脉变异的发生率,并对受体进行1~5年随访,采用χ2检验比较多支供肾动脉与单支供肾动脉疗效有无差异。结果 供体术前CT血管成像检查(CT angiography,CTA)评估结果发现,32例供体出现副肾动脉,发生率为24.6%,其中双肾副肾动脉10例,发生率为7.7%;肾静脉多支15例,发生率为11.5%,且均为右肾。受体和供肾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94.3%和91.5%。单支动脉供肾与多支动脉供肾在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亲属供肾单支血管与多支血管在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无差异,且对供体和受体均安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探索不同剂量及给药时间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对照组(IR组)、EPO-1组(再灌注时给药1 000、2 000和3 000 U/kg)和EPO-2组(再灌注前给药1 000、2 000和3 000 U/kg)。阻断左侧肾蒂45 min后切除右侧肾脏,建立IRI模型。检测血液中血肌酐(Scr)、血浆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IL-6和Caspase-3水平,观察肾脏的病理学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EPO组血清Scr、BUN和肾组织MDA、Caspase-3、IL-6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EPO组肾组织SOD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并在组织损伤上较IR组轻;TUNEL染色观察到EPO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IR组(P<0.05)。再灌注前给药优于再灌注时给药(P<0.05)。结论 rhEPO对肾脏IRI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抗氧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协同机制来实现。保护作用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再灌前给药优于再灌注时给药。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评估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LRP)、开放手术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RRP)进行比较.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5月,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行RARP 5例,同期由同一术者行LRP 5例,RRP 5例.对以上3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5例行RARP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机械故障或由其他因为导致的术式改变,术前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的中位准备时间为55 min(45~90 min),中位手术时间为240 min(220~30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 mL(50~600 mL),均未输血;术后2~3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天数为5~8 d,术后10~14 d拔出导尿管;其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切缘为阳性;5例患者术后1~12个月复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均<0.2 ng/mL,术后1个月有2例患者发生轻度尿失禁.5例行LRP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为200 min(180~27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50 mL(50~500 mL),均未输血;术后3~4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天数为6~14 d,术后14~21 d拔出导尿管;其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切缘为阳性;术后随访t-PSA均<0.2 ng/mL,术后1例发生漏尿.5例行RRP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为150 min(120~18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300 mL(100~800 mL),输血1例;术后4~5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天数为6~16 d,术后14~21 d拔出导尿管;其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切缘为阳性;术后随访t-PSA均<0.2 ng/mL,术后1例发生尿失禁,1例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结论 与LRP、RRP比较,RARP的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总结本中心移植肾活检的病理学类型、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2月~2007年11月共117 例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学资料.根据Banff97 移植肾活检病理学诊断与分类方案,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17例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类型为:急性排斥反应共68 例,占58.1%;慢性移植物肾病20 例(17.1%);临界性病变11例(9.4%);CNI药物中毒4例(3.4%);急性肾小管坏死3例(2.6%);其他包括正常和无法确 诊共11例(9.4%).经治疗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药物中毒的患者全部好转.11 例临界性病变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慢性移植物肾病的20 例患者,治疗后15 理例(75%)好转.三个时间段急性排斥(O~3 个月、3~12 个月和大于12 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1%、41.7%和75%.结论 移植肾穿刺活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急性排斥仍然是影响移植肾功能的重要因素,并且不同时间段发生的急性排斥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提高对临界性病变的认识并早期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总结本中心移植肾活检的病理学类型、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2月~2007年11月共117 例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学资料.根据Banff97 移植肾活检病理学诊断与分类方案,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17例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类型为:急性排斥反应共68 例,占58.1%;慢性移植物肾病20 例(17.1%);临界性病变11例(9.4%);CNI药物中毒4例(3.4%);急性肾小管坏死3例(2.6%);其他包括正常和无法确 诊共11例(9.4%).经治疗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药物中毒的患者全部好转.11 例临界性病变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慢性移植物肾病的20 例患者,治疗后15 理例(75%)好转.三个时间段急性排斥(O~3 个月、3~12 个月和大于12 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1%、41.7%和75%.结论 移植肾穿刺活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急性排斥仍然是影响移植肾功能的重要因素,并且不同时间段发生的急性排斥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提高对临界性病变的认识并早期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8.
医院的竞争体现为学科之间的竞争,重点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龙头和核心,是引领和推动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相关部门于2007年3月至5月对院内29个学科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重点学科具有较多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可以满足目前实验的需要;非重点学科实验室空间相对不足、先进实验设备相对缺乏、缺乏启动资金和科研经费。重点学科学术梯队相对合理;非重点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不够,吸引人才的力度不够,国内外交流不足,缺乏影响力。学术骨干在国内的影响不大,缺乏后继突出人才。临床和科研队伍配置不够合理,研究人员主要为临床医师,专职基础研究人员缺乏的问题较突出。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分析保留肾上腺组织的手术(ASS)治疗醛固酮瘤的可行性。方法:醛固酮瘤(APA)85例,行患侧肾上腺全切65例,ASS20例。随访5~60个月,平均21.2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患侧肾上腺全切组治愈率、缓解率、失败率分别为72.3%(47/65),23.1%(15/65),4.6%(3/65);ASS组分别为80.0%(16/20),5.0%(1/20),15.0%(3/2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患侧全切组术后血钾全部正常,3例高血压不改善者,高血压病程达14~30年,同时合并动脉硬化或肾功能不全;3例ASS治疗失败者,术后持续或复发低血钾和高血压,CT及再次手术病理证实为一侧多发腺瘤。8.2%(7/85)的患者肿瘤为多灶性。结论:单发性APA适合于ASS手术,肿瘤多灶性是造成ASS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ASS失败的患者,再次行患侧肾上腺切除或肿瘤切除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0.
夫妻间活体供肾肾移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夫妻间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8年实施夫妻间肾移植14例的临床资料,妻子作为供体9例,丈夫作为供体5例。收集供受体基本信息及手术方式、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和随访结果,分析受体的临床疗效。结果:8例(57.1%)采用手助腹腔镜方式取肾,6例(42.9%)采用小切口开放方式取肾。12例(85.7%)以左肾作为供肾,2例(14.3%)以右肾作为供肾。受体全部应用激素+CNI类免疫抑制剂+抗代谢类免疫抑制方案,8例患者接受免疫诱导(57.1%)。随访1~4年,因肺部重症感染死亡1例,转为血液透析1例,1年受体/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9%和85.7%。介入B超穿刺移植肾6例,病理结果示3例正常,3例(21.4%)出现不同程度细胞排斥反应。结论:亲属移植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手段,夫妻间肾移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