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1篇
肿瘤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简易雪旺氏细胞培养方法及用于凋亡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简便的雪旺氏细胞培养方法以期获得研究神经再生的细胞材料并用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两次差速贴壁结合Ara-c法获得雪旺氏细胞,加入过氧化氢并经1%的碘化吡啶(PI)染色观察雪旺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采用该法能获得较纯的雪旺氏细胞,加入过氧化氢后经1%的碘化(PI)杂色雪旺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凋亡。结论:过氧化氮产生的氧自由基能诱导细胞的凋亡,提示在神经组织的创伤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可能与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后颅腔内容物增多,引起颅内高压,脑组织移位形成脑疝,对脑干产生继发性损伤;也可引起广泛脑血管痉挛(CVS),造成脑缺血、缺氧,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这些都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最大限度地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减少CVS的发生,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高压是治疗的关键。但在我国目前医疗状况下,  相似文献   
13.
抗BDNF血清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选择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对不同类型神经元的选择性作用。方法:小鼠坐骨神经压缩术后注射抗BDNF血清,用FB荧光逆行示踪法观察相应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背根节内神经元,并行ChAT和NF-200免疫荧光组化反应及尼氏染色,观察并记数脊髓前角FB荧光标记细胞与ChAT、NF-200荧光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结果:脊髓内FB荧光标记前角运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背根节内FB荧光标记的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而中、小细胞数目变化不大。尼氏染色和荧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背根节内未被标记的大细胞并无明显丢失;未被FB荧光标记的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无明显丢失而具有一定的ChAT免疫活性。结论: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选择性地促进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与背根节内大的感觉神经元的再生。  相似文献   
14.
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即生物体内多个基因共突变时,会造成无法被机体本身调控机制修复的DNA损伤,引发细胞凋亡。以DNA损伤反应与修复网络为背景,通过细胞信号通路中关键位点基因的共突变,来解决肿瘤细胞治疗过程中的凋亡逃避,为特定基因遗传背景的肿瘤治疗提供了特异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通常伴有brca基因缺陷,对其合成致死作用的发现和深入研究也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针对目前研究较为透彻的合成致死基因位点的作用原理及意义进行概述,包括brca、p53、atm/atr等。同时讨论了合成致死作用在自杀基因系统和药物化疗两种恶性肿瘤治疗方案中可能存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Ⅲ型胶原基因COL3A1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湖南人群中COL3A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疾病有无相关性。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血样标本110例(包括散发和脑梗死家系的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样标本7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PCR-SSLP)及产物测序分析检测COL3A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湖南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COL3A1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分布与对照组相比,等位基因片段分布的频率不同,COL3A1基因等位基因型COL3A1-3基因频率分布(0.9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87,P〈0.01)。散发组脑梗死患者和家系组患者各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L3A1多态分布无明显年龄性别差异,COL3A1基因25号内含子VNTR多态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主动性思维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运用医学主动性思维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选择1999级临床医学专业2班为实验对象,分为改革组和非改革组,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教学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主动性思维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较好,学习热情高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强力霉素(Dox)诱导后,丙氧鸟苷(GCV)对SCID小鼠乳腺癌的调控性治疗作用。方法: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RevTRE/HSVtk与pRevTet-On共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接种SCID小鼠成瘤后,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GCV及Dox GCV治疗15d。观测肿瘤体积和组织病理改变及用RT-PCR分析肿瘤组织有无HSVtk的表达。结果:乳腺癌SCID小鼠Dox GCV治疗15d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生长受抑,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发现治疗组肿瘤有局部坏死,炎性细胞浸润。RT-PCR结果显示Dox诱导后肿瘤组织HSVtk表达较明显。结论:在Dox的诱导作用下,GCV对可调控性自杀基因乳腺癌SCID小鼠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迁  胡维新  罗赛群  曾赵军  刘静 《肿瘤》2003,23(5):355-359
目的:构建含有Tet-On基因调节系统及自杀基因HSVtk的重组逆病毒载体,研究其在乳腺癌细胞中HSVtk基因的受控表达。方法:用PCR方法扩增Tet-On基因,将其插入pRevTRE/HSVtk,形成重组载体pRevTRE/HSVtk/Tet-On。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RevTRE/HSVtk/Tet-On导入乳腺癌细胞株(MCF-7)。经过HygromycinB筛选建立了一株稳定的受四环素衍生物强力霉素(Doxcycline,Dox)调控表达HSVtk基因的乳腺癌细胞株MCF/TRE/HSVtk/Tet-On。用RT-PCR的方法检测不同Dox浓度下HSVtk基因的表达,以MTT法检测不同Dox浓度下Ganciclovir(GCV)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pRevTRE/HSVtk/Tet-On逆病毒载体。筛选出MCF/TRE/HSVtk/Tet-On细胞株,该细胞能在Dox的诱导下表达HSVtk基因并被GCV杀伤。结论:HSVtk基因产物可以将无毒性的Ganciclovir(GCV)转变成一种有毒的代谢产物,杀死乳腺癌细胞。而该基因的表达受到Tet-On调控,由强力霉素调节HSVtk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9.
在七年制生物学早期科研训练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以“科学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对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促进七年制生物学科早期科研训练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究性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Tet调控下自杀基因HSVtk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HSVtk/Tet-On)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作用。方法 将HSVtk和Tet-On基因分别定向克隆入腺相关病毒质粒pAAV MCS中,构建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pAAV/TRE/HSVtk/Tet-On,与辅助质粒pAAV-RC、pHelper和包装细胞293进行包装、纯化。用β半乳糖苷酶原位染色法检测报告基因rAAV/LacZ在MCF-7中的表达,计算其基因转染效率。采用斑点杂交、RT-PCR检测MCF-7细胞基因组中HSVtk基因整合、病毒滴度及其表达。结果 rAAV/HSVtk/Tet-On病毒滴度为2.38×10^11particle/ml,LacZ基因在感染的MCF-7中能持续表达,感染效率为20%~30%。纯化后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感染MCF-7后,能将目的基因转移到靶细胞中,并在Dox诱导下,使GCV对rAAV感染的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 HSVtk/Tet-On自杀基因调控系统可通过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成功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使其HSVtkmRNA表达增加,在Dox诱导下,GCV对rAAV(≥104v.p/cell)感染的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