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了解成都市3~12月龄婴儿喂养和生长发育情况,探讨食物添加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成都市妇幼保健医院儿保门诊568名3~12月龄婴儿,采用访谈式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婴儿看护人了解婴儿喂养情况,并测量婴儿身长体重,分析婴儿食物添加与生长的关系。结果:3~6月龄婴儿中有40.35%~54.78%已添加奶粉,4~6月龄婴儿中有3.28%~46.09%添加了肉类食物;婴儿添加奶粉、谷类、水果/蔬菜、蛋、肉类的时间(中位数)依次为:1、4、4、4、6月。49.32%婴儿在4个月前已开始添加其他食物;被调查婴儿身长和体重整体发育达到WHO-NCHS标准;在6、8月龄添加奶粉、蛋、肉类食物的婴儿HAZ高于未添加婴儿(P<0.05);6月龄添加谷类、蛋类食物的婴儿WAZ低于未添加婴儿(P<0.05);5、6月龄添加谷类、蛋类的婴儿WHZ低于未添加婴儿(P<0.05);8月龄添加奶粉的婴儿WHZ高于未添加婴儿(P<0.05)。结论:成都市婴儿看护人的喂养认识和技能尚需规范,应重视对较大婴儿动物性食物添加和食物多样化指导,在保障婴儿得到充分的母乳喂养后适时合理添加其他食物。  相似文献   
82.
成都市婴幼儿营养补充剂应用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婴幼儿营养补充剂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成都市两个社区257名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营养补充剂使用相关信息和家庭基本情况,分析影响营养补充剂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婴幼儿营养补充剂总使用率为87.5%,各类营养补充剂使用率依次为维生素D 76.3%、维生素A 75.5%、钙33.5%、锌16.3%、铁3.9%;除铁制剂外,不同月龄组间婴幼儿营养补充剂使用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月龄增加钙、锌使用率呈上升趋势,维生素D和维生素A在6~11月龄段使用率最高;营养补充剂使用分别与家长对婴幼儿期营养重视程度(OR=0.186,P<0.05)和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OR=2.317,P<0.05)有关。结论成都市婴幼儿营养补充剂使用已较普遍,需加强专业指导以保证营养补充剂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调查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幼师和家长对幼儿体力活动的认识程度,包括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选取2008~2010年成都不同区位5所幼儿园教师91名和家长480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经验证的体力活动知-信-行调查量表。结果大部分幼儿看护人对体力活动缺乏科学认识并缺少实践,25.8%幼师和42.1%家长认为运动多出汗好,30.8%幼师和17.7%家长听说过"体力活动金字塔",幼师比家长更了解预防幼儿运动伤害知识。每周坚持1~2次以上的幼师占67.9%,家长占36.7%,能常带孩子运动的家长占19.5%。运动方式上,幼师偏向于园内运动,家长偏向于与大自然接触和共同参与的运动。结论建议幼儿园建立规范运动指导标准,创造家庭运动氛围,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84.
生物强化及其营养改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黎  曾果  兰真  刘祖阳  颜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240-2242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但是以往预防和控制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的方法都受到文化背景、饮食习惯及经济水平等的影响,生物强化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新型营养改善途径,它能长期有效地改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普遍存在的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缺乏问题。目前国际上许多组织已经运用生物强化技术培育出了多种农作物,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甘薯、大豆、木薯,目标营养素包括:类胡萝卜素、铁、锌等。部分农作物已经通过动物和人体试验,证明其能有效改善动物及人体的营养状况。在不久的将来,生物强化技术将成为人群营养改善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调查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状况及其性别差异,探索各种不同运动类型对骨骼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 于2009至2010年期间在成都市不同城区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4所幼儿园,再分层随机选取397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体力活动状况与骨量的调查.采用超声骨质分析仪测定幼儿骨量,家长填写体力活动问卷的调查方法测定幼儿园外时间体力活动水平.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各种运动类型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在运动类型方面,男生园外跑步和武术运动时间大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2.84,P<0.05).女生平均每天舞蹈、跳绳和劳动的时间分别为0.78 h、0.08 h和0.22 h,大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3.43、-1.92,P<0.05).女生每周运动总时间和单位体重每周运动消耗能量分别为7.29 h和127.57 kJ,大于男生的6.51 h和113.85 k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04,P<0.05),静息体力活动调查显示,男女生每天睡眠时间和每周看电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0、0.520,P>0.05);每周平均电子游戏时间和玩电脑时间,男生大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2.510,P<0.05).儿童骨量与中重度体力活动和跳跃运动标准化相关系数分别为0.184和0.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骨量主要受到中重体力活动和跳跃运动的正面影响,应加强运动干预,并适度增加专业训练的运动项目比重.  相似文献   
86.
目的:羊膜移植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羊膜移植应用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孕早期膳食血糖负荷(GL)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成都市某三甲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1 462名孕8~14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孕早期摄入的食物种类及数量。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及国际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值表(2008)确定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值,根据食物GI值及其平均每日摄入量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计算膳食GL及主食GL。于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诊断GDM。按照四分位数分别将膳食GL及主食GL由低到高分为4组(Q1~Q4),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膳食GL及主食GL与GDM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孕早期每日膳食GL和主食GL分别为145.70(113.23~180.85)和121.05(89.08~155.70),米类和薯类GL分别为73.14(43.89~107.50)和3.43(0.00~9.84)。调整年龄、孕前BMI等混杂因素后,log-binomial回归分析显示,膳食GL在Q3、Q4组孕妇GDM发生风险均较Q1组增加(RR=1.47,95% CI:1.20~1.80;RR=1.31,95% CI:1.04~1.64);主食GL在Q3、Q4组孕妇GDM发生风险均较Q1组增加(RR=1.28,95% CI:1.04~1.58;RR=1.27,95% CI:1.02~1.60);米类GL在Q3、Q4组孕妇GDM发生风险均较Q1组增加(RR=1.30,95% CI:1.06~1.59;RR=1.28,95% CI:1.03~1.59);薯类GL在Q4组孕妇GDM发生风险较Q1组增加(RR=1.30,95% CI:1.09~1.54)。未发现面类GL和杂粮GL对GDM发生风险有影响。结论 孕早期膳食GL与GDM发生有关,膳食GL较高尤其是米类及薯类GL较高可能增加G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成都、昆明和贵阳地区3644名6~24月龄健康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巷调查收集婴幼儿母乳、配方奶及辅食添加相关资料,应用辅食添加频率综合评价体系进行量化评分和分级;测量婴幼儿身长和体重并计算z评分以评估生长发育状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z评分的相关性,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分析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不良率的关系。结果城市、农村母乳/配方奶摄入小于3次/天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城市分别为0.10和0.11(P〈0.05),农村分别为0.20和0.14(P〈0.05)。农村婴幼儿消瘦率随辅食添加频率水平升高而降低。城市、农村母乳/配方奶摄入大于等于3次/天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与生长发育Z评分均不存在相关。结论辅食添加频率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影响,西南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可通过改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率,控制婴幼儿人群的消瘦比例。  相似文献   
89.
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身体活动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国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参加活动的儿童比参加活动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高,只是活动量多少及强度与肥胖患病率的关系不确定,静态生活方式的增加也是肥胖流行的重要潜在危险因素。国内尚缺乏有关儿童身体活动的研究报道。本文主要就儿童闲暇时间身体活动,上、下学交通方式,静态生活方式和全面的身体活动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6区县居民各种营养补充剂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539名营养补充剂使用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各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结果 北京市营养补充剂使用人群中,45岁及以上者占72.9%,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占63.7%,经医生推荐者仅占20.5%.所使用的营养补充剂中含矿物质成分的占47.6%,含脂溶性维生素占42.3%.使用营养补充剂持续时间达6~11个月和1年及以上者分别占13.9%和44.2%.每人营养补充剂的月消费总额中位数为28元.结论 营养补充剂使用者在选择和使用营养补充剂时缺乏专业指导,使用的合理性及健康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