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metformin)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e ion,MPP+)诱导损伤的神经细胞SH-sy5y的保护作用,探索二甲双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MPP+)诱导PD细胞模型24h,分组为Control组、MPP+组(800mol)、Metformin组(二甲双胍预保护2h,1mM),以CCK-8检查细胞的存活率,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形态,流式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表达情况.结果 与MPP+组相比,Metfrmin组可促进细胞的存活,减少细胞膜破坏,与MPP+组相比,Metformin组Bcl-2水平升高,Bax表达下降,同时LC3含量升高,p62表达下降.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减轻MPP+诱导的PD模型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自噬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腹腔注射乌司他丁,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h、24h、48h、72h处死大鼠.通过测定损伤侧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鼍来观察BBB通透性的改变,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同侧脑部MMP-9活性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EB含量增加,24h最明显;MMP-9活性明显升高,48h达高峰.乌司他丁处理组EB含量及MMP-9活性水平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MMP-9的活性,减轻BBB通透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凝血障碍的隐源性脑缺血患者在二级预防措施下卒中复发的风险。方法对286例诊断为急性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遗传学和特殊的凝血检查,包括凝血因子Ⅴ基因突变、抗活化蛋白C、凝血酶原突变、抗凝血酶Ⅲ、蛋白S、抗心磷脂IgG抗体和狼疮类抗凝物。61例(21.3%)有凝血障碍的患者为凝血障碍组,225例(78.7%)患者检查无凝血障碍者作为对照组。平均随访3年,观察二级预防治疗与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发病率。随访3年后对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或TIA的Kapaln-meier风险估计。结果凝血障碍组复发风险为14.1%(95%CI 5.3~21.6),而对照组为9.7%(95%CI 4.9~16.1)。Cox回归分析发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发病前的脑缺血事件是凝血障碍组和对照组患者复发危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伴有凝血障碍的隐源性脑缺血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增加复发的风险,对二级预防治疗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联合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形成神经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联合诱导骨髓基质细胞(MSCs)能否分化形成神经球。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培养MSCs,bFGF和EGF联合诱导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细胞的形态,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 bFGF和EGF联合应用,可有效地诱导MSCs形成神经球。此神经球能传代并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均证实神经球表达nestin蛋白,神经球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结论 bFGF和EGF联合应用,可有效地诱导MSCs形成神经球。此神经球能自我更新并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46.
Nipah病毒(Nipah Virus,NiV)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副粘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NiV感染于1998-1999年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首次爆发,最近在孟加拉国、泰国和印度也被发现。在人类,NiV引起热性脑炎并伴发呼吸系统症状,死亡率高。NiV的储存宿主被认为是果蝠,人类可通过与蝙蝠直接接触或与猪等中间宿主接触而被感染。然而NiV的病毒学特征和其在人群中传播的流行病学特点仍不清楚。本文就目前对Nipah病毒脑炎的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病理学、诊断和控制方面的认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刺五加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MSCs ) 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MSCs.含刺五加的无血清DMEM/ F12 诱导MSCs 的分化.间接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巢蛋白(nestin)、β-Tubulin III及GFAP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MSCs在体外传代扩增至第3代,CD44 、CD54表达阳性已达90%以上,而CD14表达阳性下降至2.37%.刺五加诱导后,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类似神经元;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RT-PCR均显示刺五加诱导后的细胞nestin、β-Tubulin III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而GFAP表达阴性.结论 刺五加可以在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uA)浓度的变化对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对176例发病24h内患者,应用弥散加权核磁共振(DWI)检查,证实为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经改良的NIH卒中(mNIHSS)评分5分以上,随访观察血尿酸、尿囊素(尿酸的非酶代谢产物)浓度变化对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66例血管再通患者多数接受溶栓治疗,uA浓度在48h降低,然后逐渐升高呈u行改变,14d时mNIHSS评分降低,UA和尿囊素浓度变化与DWI梗死体积明显相关。结论UA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消耗和再生性抗氧化剂,其浓度的变化与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为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形成神经元及分化机制和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4周龄Wistar大鼠,全骨髓法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不同传代细胞生长形态特点,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原代及不同传代细胞表型.结果: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第3代,细胞增殖能力已趋于稳定,骨髓基质细胞表面标志CD54、CD44阳性的细胞已占到95.18%、94.36%.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14阳性的细胞已从原代的23.19%降低到2.37%.结论:传3代的细胞已适合于细胞诱导分化,可作为理想细胞移植治疗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0.
刺五加注射液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刺五加诱导骨髓基质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中的作用。方法:试验分对照组和刺五加诱导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MSCs表型、诱导后神经细胞标记蛋白表达和NF-κB亚基p65核移位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组、对照组IκBα的表达。结果:刺五加诱导1 h,可见部分细胞体积缩小,立体感增强,胞体收缩成锥形或球形;诱导5 h,较多细胞成三角形或球形,细胞微丝收缩,伪足形成细长突起,局部交织成网,部分细胞脱落、死亡。诱导7 d,多数细胞成锥形、三角形、球形,交织成网,形成较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对照组5 h时细胞无明显形态变化,7 d时偶见锥形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到诱导组诱导1 h时nestin表达即为强阳性,到第7天仍为阳性,而β-Ⅲ Tubulin在第1小时为弱阳性,3,5 h则为强阳性,并持续到7 d仍为阳性。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第3小时为弱阳性,第5,7天则为强阳性,未见胶质细胞标记蛋白GAFP的表达;对照组各标记蛋白表达均为阴性或可疑或弱阳性。对照组出现p65由胞浆向胞核移位,而诱导组p65信号主要仍在胞浆中表达。Western blot发现诱导前IκBα蛋白相对IA为1.0,诱导后刺五加组IκBα蛋白相对IA为0.455 6±0.100 8,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1)。诱导后对照组IκBα蛋白相对IA为0.029 6±0.009 9,较诱导前及诱导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刺五加可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在此过程中,刺五加可以抑制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