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2005年6月,广东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为更好地开展救灾防病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对1995年以来,我国河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省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期间,救灾防病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回顾[1-6],分析总结洪涝灾害引起的主要卫生问题、健康教育对象、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救灾防病健康教育工作。1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洪涝灾区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卫生基础设施损坏惨重,饮用水源严重污染,供水设施遭到破坏,是导致肠道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因此,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等…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进行效果评价,了解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为今后继续举办该项目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分别设计学员、学员单位领导及专家评价调查表和学员工作业绩调查表,对项目和学员进行调查;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6%的学员认为培训目标全部或较好实现,96%的学员单位领导和专家对项目整体评价很好或较好;学员参加培训后"八种能力"基本得到全面提升,尤其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组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能力"、"撰写工作总结、科研论文和演讲能力"和"培训指导能力"等提高较大;与新闻媒介和大众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进步较小。学员单位有79.2%的领导及专家认同学员的专家地位;学员单位领导和专家对学员结业后的工作表现满意度达88.2%。学员结业后开展多种重要工作的业绩较入学前有显著增加。结论: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学员"八种能力"明显提升,工作表现得到单位的认可,培训目标基本实现,项目是成功的,有必要继续举办。但是,要加强某些薄弱环节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情况,为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资料主要来源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辑的大事记、外出学习记录以及人员档案;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检验。结果五年间,共参加国内外培训班316期,年平均63.2期。其中,国内300期,年平均60期;国外16期,年平均3.2期。共外派培训519人次,年平均104人次。其中,国内499人次,年平均99.8人次;国外20人次,年平均4人次。2001~2005年外出培训覆盖率分别为29.9%、10.5%、16.9%、36.1%和46.6%。举办单位前三位依次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和相关专业学术团体,分别占50.7%、15.7%和7.3%。结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年外出培训人次数和覆盖率明显提高,表明疾控中心对人员培训越来越重视,很好地利用了在职培训这一主要形式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44.
疾病预防控制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勇  曾四清  余阳  李玮 《疾病监测》2006,21(1):45-49
目的提出疾病控制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概念,并以此概念做个模型,并对深入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方法采用MapInfo MapXtreme for Java进行开发,结合Jbuilder等工具。结果研制出了五大功能模块,基本上涵盖了流行病常用的地图分析功能。结论经过半年的调试和试运行,该原型的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广东省疾控中心)2001~2006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其作者进行分析,为今后制定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规划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年共在114种杂志上发表论文924篇,其中论著占30.7%,核心期刊比为28.6%,基金论文比为26.O%;发表论文最多的杂志是《华南预防医学》,占34.6%,论文主要专业是卫生检验,占46.9%;论文负责人年龄以30~40岁组为主,占56.8%;学历以本科为主,占48.9%;职称以高级职称为主,占45.9%。6年间,有79.2%的专业人员发表过1篇以上论文。6年合计,论文作者合作度为5.3,作者合作率为92.4%;单位合作度为1.4,单位合作率为26.2%。结论:几年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科研能力逐步增强,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是中心科研队伍的骨干;今后应加强中心学术带头人队伍的培养,加强国内国外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46.
2016年2月1日WHO宣布,巴西频发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1].当时,由于第31届奥运会将于2016年8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因此,该PHEIC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那么,PHEIC是如何评估确定的?该如何应对?对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有哪些启示?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7.
[目的]以急性食物中毒病种为例,建立一条查全、查准、及时、有针对性的最优化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文献信息检索途径和方法。[方法]选取2001~2005年共12起食物中毒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组不同的检索表达式或检索策略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万方数据库(WF)、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6个国内医药卫生权威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依照文献检索效果评价标准和指标(查准率、查全率、收录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采用"病名+食物中毒+地域名"的检索表达式是检索某一特定地域、特定时间发生的急性食物中毒的最优化的文献信息检索途径和方法。(2)采用"病名+食物中毒"的检索表达式是检索某种急性食物中毒一般概况的最优化的文献信息检索途径和方法。[结论]此建立的检索方法,不但适用于急性食物中毒的文献检索,而且可应用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文献检索及医药卫生领域其它方面的文献检索,以拓宽传统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检索效果。  相似文献   
48.
传染病预测     
预测是一种用于估计将来可能发生情况的方法,它依靠对现行趋势的外推。进行预测的方法有多种,有些是使用相对较简单的方法将历史模式外推或延伸,但是,较正规的外推统计方法通常利用数学预测模型来完成。传染病流行病学的一些既定特征使得有必要利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患某一传染病的危险性同人群的总危险性有关。一个人感染了病原(如流感病毒)就增加了其他人感染的危险性,而非传染病就不存在这种联系;保护个体免受感染就减少其他人感染的危险性,而且,对群体中的部分个体采取的预防感染的干预措施对于其他非干…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建立广东省登革热疫情月份分布特征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疫情预测和防控效果评估。 方法 收集广东省1990-2016年各月登革热监测报告发病数,拟合多曲线季节指数模型。 结果 各月(x)发生登革热概率的拟合模型方程为:S=36.585-17.436x+5.425x2-0.318x3 (S≥0%,R2=0.980,P=0.000);多曲线季节指数模型为:S=-0.001+0.008x-0.003x2+0.000x3 (S≥0, x=1,2,3,4,5,6,R2=0.992,P=0.012);S=e-14.021+1.733x(S≥0,x=7,R2=0.981,P=0.001);S=-189.883+41.304x-2.181x2 (S≥0,x=8,9,10,11,R2=0.998,P=0.048);S=1.274E12×e-2.612x(S≥0, x=12,R2=0.995,P=0.043)。结果发现,7-11月为广东省登革热高发生风险、高流行强度月份;1995年和2014年两年是广东省登革热异常暴发年;从2013年开始,广东省登革热疫情月度发生态势和流行特征发生悄然变化,发生异常疫情的月份时间提前、频次增加、强度增大,并可能引起下半年的疫情高发态势。采用该模型评估表明,广东省2015、2016年登革热早防早控措施效果明显。 结论 多曲线模型拟合登革热流行季节指数效果较好,该模型既可以用于登革热疫情的月份分布特征分析,开展早期预测预警,以便做到早发现早防控,还可用于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广州市越秀区中学生对吸烟行为的认知和态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的吸烟情况和对吸烟行为的认知和态度。方法 用集中调查对象独立填写调查表的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中学生1260人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 19.3%的中学生至少吸过一口烟,且吸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通常得到香烟的途径是朋友给和自己用零用钱买。5.5%的人认为吸烟有好处,主要是能解除疲劳和调解情绪;94.5%的人承认吸烟有害,主要是污染环境和浪费金钱。他们吸烟的行为除受年龄的影响外,还受家庭、朋友以及自己对吸烟行为的认知和态度的影响。结论 采取综合性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吸烟的长期和短期危害,可有效地控制中学生的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