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30篇
综合类   322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自身因素以及体外培养Day3胚胎形态学指标与囊胚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894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的Day3移植后剩余的16191个胚胎进行囊胚培养至Da如,分析女方年龄、不孕因素、体外受精方式、DAY3胚胎卵裂球数目以及碎片程度与囊胚形成的关系。结果女方年龄≤30岁组、31-35岁组和≥36岁组之间的囊胚形成率分别为31.38%(2315/7376)、29.42%(1773/6025)和22.15%(618/2790),并且组与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明原因不孕组的囊胚形成率26.41%(904/3423)低于排卵障碍组29.84%(588/1970)、盆腔输卵管组29.28%(2124/7255)、子宫内膜异位组30.26%(361/1193)和男方因素组3l-02%(729/2350),且P〈0.05;常规体外受精组的囊胚形成率29.25%(3234/11055)与卵胞浆单精子注射组27.69%(1472/5136)无统计学差异;DAY3卵裂球数目≥7个组、5—6个组和≤4个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7.78%(1035/2166)、31.53%(2079/6594)和21.42%(1592/7431),并且组与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DAY3碎片程度≤10%组、11—30%组和≥31%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为33.54%(2719/8106)、25.99%(1951/7507)和6.23%(36/578),并且组与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方年龄、不明原因不孕以及Day3胚胎形态学指标卵裂球数目和碎片程度都是影响囊胚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保证囊胚体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患者自身条件以及胚胎发育情况,可以为临床合理运用囊胚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对血清蛋白因子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行辅助生殖技术后流产但染色体数目正常的胎儿人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情况,以期揭示其与流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片段分析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47例体外受精(IVF)流产胎儿(IVF流产组)、35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流产胎儿(ICSI流产组)及49例自然妊娠但选择行人工流产的胎儿(染色体数目正常;对照组)的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14bp插入/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的HLA-G基因+14/+14、+14/-14和-14/-14基因型频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果提示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不是引起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方式妊娠的染色体数目正常胎儿流产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4.
融合基因是指两个基因的全部或一部分序列相互融合为一个新的基因的过程,是染色体易位、中间缺失或染色体倒置所致的结果,通常具有致瘤性,在各种不同的肿瘤中普遍存在。基因融合是肿瘤的普遍特征,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并可作为肿瘤的分子诊断和治疗靶标。随着RNA 深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融合基因逐渐被发现。本文综述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肿瘤融合基因BCR-ABL、SLC45A3-ELK4 和PAX3-FOXO1,着重阐述融合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中风病针灸诊疗的特点。方法将我院从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共98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49例,给予对照组传统静脉滴注治疗,给予治疗组针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6%,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中风病及其并发症均有很好的疗效,应该加大对中风病针灸诊疗的临床研究力度,充分发扬统针灸医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56.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很高,术后死亡率可达20%~28.6%。术前各种常规准备,包括口服乳果糖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并未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状况,而术前经内窥镜行胆道内引流的作用在临床也未得到正确的评估。因此,本文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内窥镜引流作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7.
患者 女 ,2 7岁 ,结婚 5年。孕 4次 ,第 1胎孕 4 0多天 ,行“药流术”;第 2胎孕 5 0多天 ,行“刮宫术”;第 3、4胎孕 5 0多天 ,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 ,B超提示“宫内妊娠”,行保胎治疗无效后流产。患者表型正常 ,妇科检查未见异常。丈夫表型正常。非近亲结婚。妊娠期间无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无畏寒、发热等不适病史 ,无服用药物史。患者父母表型正常 ,无不良生育史 ,生育 3女 ,表型均正常。两个妹妹无不良生育史 ,一个妹妹生一个表型正常男孩 ,另一个妹妹生两个表型正常男孩。因患者家人均在外地 ,无法追查异常染色体来源。细胞遗传…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分析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在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6例采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46例外伤截肢、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断裂、盘状软骨损伤等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液中的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根据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对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临床分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与骨关节炎临床分期、炎症分子核因子κB与骨桥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液中的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提高;经Spearman相关分析,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与骨关节炎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r =0.714、0.498,P<0.05),炎症分子核因子κB与骨桥蛋白呈正相关(r=0.512,P<0.05).结论 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的炎症分子核因子κB及骨桥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骨桥蛋白可能通过炎症分子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途径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根据两者的表达水平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9.
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最近做了一些关于复发性肝癌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初步探讨。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案。肝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率高达77%~100%。复发的肝癌,理论上可以参照首次治疗的方式,可以再做肝切除、肝移植、射频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等。相对于射频消融,再次切除对于一些相对危险的位置,以及在明确诊断方面,仍然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开腹肝脏手术最常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血清和精浆抑制素B(INH-B)与睾丸生精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6月来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41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资料。根据精液参数分为5组:精子浓度正常组(A组,43例)、轻中度少精子症组(B组,40例)、重度少精子症组(C组,27例)、梗阻性无精子症组(OA组,9例)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NOA组,22例);NOA组中有17例患者接受睾丸细针精子抽吸术(TESA)取精,根据TESA结果分为成功组(13例)和失败组(4例)。比较各组的精液参数(精子总数、浓度及活动力),测定其血清和精浆INH-B水平及血清FSH、LH、T、E_2、泌乳素(PRL)、孕酮(P)的水平,分析血清性激素、INH-B与精液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A、B组的睾丸总体积显著高于OA和NOA组(P0.05)。C组和NOA组的血清INH-B显著低于A组和OA组,A组的精浆INH-B浓度显著高于C组、OA组和NOA组(P均0.05)。不同生精功能男性的血清INH-B与血清FSH、LH及PRL呈负相关,与血清T和精浆INH-B呈正相关(P均0.05);精浆INH-B与血清FSH和LH呈负相关(P0.05)。A、B、C组中血清和精浆INH-B与总精子数呈低度正相关(P0.01)。NOA组中血清INH-B与睾丸总体积呈高度正相关,与血清FSH和LH呈负相关(P均0.01);精浆INH-B与血清FSH呈极弱负相关(P0.05)。TESA取精成功组的睾丸总体积和血清INH-B显著高于TESA失败组,血清FSH和LH则显著低于TESA失败组(P均0.01)。结论血清和精浆INH-B与血清性激素、总精子数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评估男性生精功能的参考。无精子症中尤其是NOA患者,血清INH-B可以评估睾丸生精状态、鉴别诊断无精子症、预测取精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