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回顾性总结8例心脏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和亚急性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年龄9~85岁,于介入性治疗术中出现急性心脏压塞3例,在术后延迟出现亚急性心脏压塞5例。其中行起搏器植入术2例,临时心脏起搏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例,右心室造影1例。均行心包穿刺及留置引流导管治疗,抢救成功7例,死亡1例。提示心脏介入性治疗合并急性和亚急性心脏压塞多与操作不当有关,应加强防范意识,改进操作技巧;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和果断处理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初次发生STEMI并在起病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352例,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三组:正常血糖组(SG7.0 mmol/L)114例;血糖升高组(7.0 mmol/L≤SG≤11.1 mmol/L)128例;高血糖(SHG)组(SG11.1 mmol/L)110例。比较三组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指标包括术后2 h ST段回落(STR),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PCI后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正常血糖组、血糖升高组、SHG组三组患者随血糖水平升高,术后2h STR良好比例(71.9%vs.53.9%vs.44.5%)及TMPG2-3级比例(70.2%vs.54.7%vs.46.4%),均逐渐降低(P均0.05),术后CK-MB峰值逐渐升高(189.2±78.9mmol/L vs.214.6±80.1mmol/L vs.246.5±79.2mmol/L,P0.01)且术后7~10天LVEF明显降低,以高血糖组降低最明显[(52.7±7.2)%vs.(50.8±6.7)%vs.(49.1±5.5)%,P0.01]。PCI后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三组患者累积无MACEs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5%vs.85.9%vs.77.3%,Logrank=7.173,P=0.028),在校正了年龄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HG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MACE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SHG组患者较正常血糖组患者术后发生MACEs的风险增加3.546倍(RR=3.546,P0.01)。结论 STEMI患者并发SHG会导致直接PC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水平降低,致使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iury,MIRI)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STEMI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58例,随机(随机数字法)按PCI术前是否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76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PCI术中MIRI发生情况、术后的心肌灌注水平、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以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脉造影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罗非班组患者术中的MIR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84%vs.26.83%,P<0.05),而在反映术后心肌灌注水平及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包括校正TIMI帧计数、术后2 h ST段回落、CK-MB峰值、峰值时间,以及术后30 d内MACE发生率等方面,替罗非班组均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接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是MIR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子.结论 对于STEMI患者,直接PCI术前静脉使用替罗非班能显著降低术中MIRI的发生率,减轻心肌损伤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对40创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1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磨术成功率分别为82.5%和80%;经立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46处病变经扩张后狭窄度由80%±14%降至20%±10%,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组17处病变经旋磨后狭窄度由84%±9%降至29%±2%,两组残余狭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经文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詹本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7.5%和80%(P<0.001),重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5%和50%(P<0.001),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无死亡病例,放房本组死亡一例。由此认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效及安全性均高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废水,且适应症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适用于某些“硬”病变或解剖类型不适合作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者,残余狭窄显著时需辅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 ,5 7岁。因反复发作心悸 2 5年于 1997年 12月19日入院。体检 :血压 12 0 / 75 mm Hg (1mm Hg=0 .133k Pa) ,神志清 ,肺呼吸音清 ,心界不大 ,心率 80次 / min,心律齐 ,无心杂音 ,X线心脏片正常 ,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血清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检查均属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图1A)。心悸发作时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心室率 188次 / m in) ,行食管心房起搏检查证实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遂用索他洛尔 (施太可 ,施贵宝公司生产 ) 80 m g,每日 2次 ,用药后每天复查心电图 ,期间仍有室上速发作 ,用药第 3天 …  相似文献   
16.
曾冲 《天津中医》1997,14(2):91-91
  相似文献   
17.
风湿热(RF)确切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RF发病是个体遗传易感性、变态反应和细菌毒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五个方面对RF发病中遗传因素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并着重介绍了RF遗传标记物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房间隔瘤(IAS-An)是较罕见的心内结构异常。现将所见一例,报告如下: 女性,12岁。自幼活动后心悸、气促。体查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Ⅲ/6°。2DE:右房、右室稍大,房、室间隔未见回声失落。于心尖下四腔切  相似文献   
19.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通过直接性接触,由支(衣)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临床较常见.笔者自拟清热解毒汤治疗本病98例,经临床反复验证,获得较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皆为门诊病人.全部经人民医院确诊,均有不洁性生活史、典型的症状和体征.98例中,男67例,女31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6岁;病史最长8个月,最短2天;已婚者86例,未婚12例;治疗天数最多23天,最少6天.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人单侧腰背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部外侧出现典型的放射性疼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夜间、弯腰、咳嗽、喷嚏、大便时疼痛加剧;肢体酸、胀、麻木、刺痛、活动受限。腰椎棘突、横突、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有明显压痛点;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称为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内因多系年迈体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腰椎退行性改变。外因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阻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且反复发作,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