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59篇 |
免费 | 440篇 |
国内免费 | 18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篇 |
儿科学 | 80篇 |
妇产科学 | 95篇 |
基础医学 | 287篇 |
口腔科学 | 41篇 |
临床医学 | 723篇 |
内科学 | 403篇 |
皮肤病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136篇 |
特种医学 | 31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397篇 |
综合类 | 1301篇 |
预防医学 | 643篇 |
眼科学 | 72篇 |
药学 | 514篇 |
23篇 | |
中国医学 | 790篇 |
肿瘤学 | 1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2篇 |
2023年 | 338篇 |
2022年 | 378篇 |
2021年 | 336篇 |
2020年 | 287篇 |
2019年 | 190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214篇 |
2013年 | 172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215篇 |
2010年 | 200篇 |
2009年 | 222篇 |
2008年 | 185篇 |
2007年 | 192篇 |
2006年 | 203篇 |
2005年 | 222篇 |
2004年 | 198篇 |
2003年 | 216篇 |
2002年 | 147篇 |
2001年 | 165篇 |
2000年 | 109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74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62年 | 3篇 |
1960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索"清肺排毒汤"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作用机制。结合中国药典(2015版)以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TCMSP)、OMIM (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GeneCard、STRING等在线数据库,进行一系列网络构建、核心靶点筛选以及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对重要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发现,清肺排毒汤化合物-肺炎靶点网络包含292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214个,核心靶点涉及AKT1 (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IL6 (interleukin 6)、MAPK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8)、MAPK1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和JUN (jun proto-oncogene)等。应用GO (Gene O...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比分析人体生命系统与现代电子电路系统,提出以血气能量供应和完整T场控制下的人体生命系统和以自动调节为基本原理的人体能源供应系统,探讨了中医切脉,八纲辨证,脏腑互为表里的生理基础和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掌握苏州市白蚁种类和危害区域并结合白蚁防治工作经验提出防治策略。方法 以苏州市10个行政区划(区、县级市)为单位,综合日常白蚁报治、诱集和智能白蚁监测控制系统获得白蚁发生和危害情况。结果 苏州各区市主要以散白蚁属为优势种,其中黄胸散白蚁的发生率均在50%以上,黑胸散白蚁的发生率为12.5%~27.3%。乳白蚁主要集中在太湖周边及姑苏区、太仓零星发生,发生率在10%以下。土白蚁发生率同样低于10%,主要在古典园林、道路边、郊区山丘香樟树危害为主。此外,本次调查在姑苏区发现新的为害蚁种小楹白蚁。结论 结合苏州白蚁防治工作的经验,提出“实时监测,区域治理”的白蚁防治理念。 相似文献
74.
尤婧黄文琪郑尉芦劼明郭彦桦高原熊哲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4,(27):4383-4389
背景:肌内效贴扎作为一种运动防护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作为纠正侧切动作时下肢生物力学异常变化手段的研究,其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对比受试者膝关节在肌内效贴扎、安慰剂贴扎及空白对照情况下,完成侧切动作时下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招募39名篮球专项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每位受试者分别在肌内效贴扎、安慰剂贴扎以及不进行任何贴扎情况下进行测试。采取力学矫正的贴扎方式对受试者优势侧膝关节进行贴扎干预。选取4.5-5.5 m/s的助跑速度完成45°侧切动作,并运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及测力台同步采集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选取初始触地时刻、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27.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运动学指标:肌内效贴条件下与无贴扎及安慰剂贴扎相比,初始触地时刻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外翻角度显著减小(P<0.05);侧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外翻及踝关节跖屈角度显著减小(P<0.05),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增加(P<0.05)。②动力学指标:与无贴扎相比,肌内效贴扎及安慰剂贴扎条件下均可显著减小初始触地时刻髋关节外展、外旋力矩及膝关节外翻、外旋力矩(P<0.05),显著减小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5);与无贴扎及安慰剂贴扎相比,肌内效贴扎可显著减小侧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5)。③结果表明,对膝关节进行肌内效贴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篮球专项大学生在完成侧切动作时与下肢损伤风险因素相关的部分运动学、动力学指标,可能对预防侧切过程中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积极作用;此外,膝关节安慰剂贴扎与肌内效贴扎在部分指标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势较为一致,提示肌内效贴扎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安慰剂效应。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研究引起儿童中耳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收集门诊就诊的164例中耳炎患儿的耳分泌物标本,分离鉴定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按照2012年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并使用WHONET5.6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164例中耳炎患儿中,121例的耳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阳性率73.8%;其中复合菌感染者9例,占5.5%。共分离出病原菌130株,其中细菌占83.1%(108/130),真菌占16.9%(22/130)。细菌以肺炎链球菌最多,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主要为念珠菌和曲霉菌。婴儿期和幼儿期患儿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高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76.0%,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14.3%。结论由于引起儿童中耳炎的病原菌不同,应对患儿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合理选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7.
本文通过分析动脉流量与肌肉萎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临床上残肢康复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理论支撑。对单侧截肢患者的残肢与健肢的动脉模型进行三维重建,通过血流动力学数值计算对各动脉出口质量流量进行双侧对比分析;测量双侧大腿肌肉面积,并分析残肢的肌肉萎缩程度。通过血供关系对比分析动脉流量与肌肉萎缩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萎缩较为严重,其滋养血管股浅动脉及旋股外动脉质量流量缩减也较严重;股薄肌、长收肌、股二头肌长头肌肉萎缩程度较轻,而其滋养血管股深动脉及旋股内动脉质量流量缩减也较轻。残肢肌肉的萎缩程度与对应供血动脉的质量流量缩减程度成正相关,两者在康复过程中或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能否成功愈合取决于多种内源和外源因子,愈合过程中的一些因素改变往往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骨不连的发生率在5%~10%之间,随着严重损伤患者数量增多,骨不连发生率亦在随之增加。骨不连有很高的社会经济负担,主要是由间接成本造成的,如由于治疗时间长而造成的生产力损失。近年来,对于骨不连发病的影响因素、诊断及治疗方式的研究加深了外科医师对骨不连的认识。随着对骨不连认识的不断深入,外科医师对骨折的早期处理也进行了改善,从而降低了骨不连发生的风险,另外对骨不连本身的处理方式也得以进一步改良。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回顾目前已发表的文献,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对骨不连这一骨折并发症的认识以及为临床上选择恰当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80.
雌激素受体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Ⅰ-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为实验组,随机选择年龄相当的正常妇女50例为对照组,分别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经PCR扩增,PvuⅡ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琼脂糖电泳观察结果。结果PP、Pp及pp 3种基因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出现例数为6、22和22例,而在对照组分别为10,23和17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P与p出现频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 E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