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全脑血管造影术(DSA)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提出预防和治疗DSA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DSA检查出现的并发症,并对处理进行研究总结,对采用新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 DSA并发症最常见的依次是穿刺处血肿和皮肤淤斑,术后急性尿潴留,低血糖表现,颅内动脉痉挛,感染;经积极处理,患者并发症均治愈,未留下明显后遗症;采用新型动脉压迫止血器防止瘀斑和皮下血肿效果较好,与常规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8 2,P〈0.000 1)。结论 DSA检查总体还是比较安全,严重并发症发生少,轻的并发症给予预防措施和正确处理能减少发生甚至避免,可推广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p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风险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心脏中心进行介入治疗的嵴内型VSD患儿按所使用封堵器大小分为封堵器型号≥7 mm组及封堵器型号≤6 mm组,分析两组术前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等情况、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与封堵器型号≤6 mm组比较,封堵器型号≥7 mm组VSD直径明显偏大,术前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例数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术后严重并发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随嵴内型VSD直径的增大,术前合并症、手术风险及难度、术后严重并发症明显增加。对需选择偏心型封堵器型号≥7 mm的病例介入封堵治疗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8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头晕、头痛5a余,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十余年,有冠心病和窦性心动过缓史,颈动脉狭窄病史,最高血压达180/100mmHg(1mmHg=0.133kPa),近半个月来头晕和头痛加重,伴双下肢乏力,无言语不清、肢体偏瘫、饮水呛咳,1个月前曾在我院检查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硬斑)。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应用脑梗死危险度分级管理结合延伸卒中单元(extended stroke unit,ESU)管理出院后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该模式的相关经验。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住院期间均给予卒中单元管理治疗,出院时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分级管理结合ESU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发病3个月和6个月时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 Index(BI)评分,调查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控制率;评估疗效。结果干预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半年时,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BI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管理结合ESU管理模式较常规模式能集中有限医疗资源,更好促进控制脑梗死危险因素,降低再发风险,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和GM1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法(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分别为5.3±4.1分和86.1±3.1分)与对照组(分别为9.5±3.1分和66.3±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效果更好,须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86.
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在 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0.5%,在8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0%,而椎动脉狭窄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常见病因,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分别为7.6%和7.8%[1].对有症状的颈内动脉狭窄或椎基底动脉狭窄使用支架植入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对于无症状的颈、椎动脉狭窄使用支架植入术治疗,能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近年来支架植入术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新兴的研究和应用热点.  相似文献   
87.
医院固定资产投资与核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医院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 固定资产作为医院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诊断和治疗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应加强对它的管理和核算。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婴幼儿严重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单纯性重症肺动脉辫狭窄的婴幼儿行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结果:手术总成功率90%(9/10),术后跨瓣压差由(8.28±2.32)kPa降为(3.72±1.53)kPa(t=7.52,P<0.05),右室收缩压由(10.99±1.81)kPa降至(5.76 ±1.71)kPa(t=9.62,P<0.05).随访期间跨瓣压差无明显变化,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是治疗婴幼儿期单纯性重症肺动脉辫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8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CAV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CAVB患儿中内科介入封堵术后2例,外科修补术后6例。内科封堵2例患儿于术后第3~5天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1例给予地塞米松和白蛋白等药物治疗1周后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3天转外科取出封堵器半月后恢复正常,分别随访4年和7年,心功能和心电图正常。外科修补6例患儿均为迟发性CAVB,3例存在心功能不全(其中2例出现频繁阿-斯综合征发作),3例心功能正常;2例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起搏模式为右室心尖部心内膜单腔永久性起搏,随访3~5年,左室射血分数>5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至正常范围;拒绝接受起搏器4例患儿给予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钠治疗无效,存在心功能不全的1例患儿术后4个月死亡,3例定期临床随访。结论 对于室间隔缺损内科介入封堵术后早发性CAVB,在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白蛋白等药物治疗同时,应考虑外科取出封堵器以防复发;外科修补术后迟发性CAVB可定期临床随访,如存在频繁阿-斯综合征发作或心功能不全应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  相似文献   
90.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是指发生于脑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主要动脉分布区交界处的脑梗死,发生于大动脉和皮质动脉之间、皮质支和深穿支之间以及深穿支和深穿支之间的边缘带,又称边缘带脑梗死,约占所有脑梗死的10%[1],是导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病症。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复杂,主要为血管阻塞/狭窄、低血压、微血栓三项因素。本研究对62例前循环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血管异常情况与梗死灶之间的规律,发现狭窄/闭塞血管与梗死灶存在明显不匹配,认为“颅内盗血”在CWI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