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评估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急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上肢运动康复潜能的预测作用。方法:27例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行正中神经SEP检测,评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其中22例患者3个月后再次评估以上量表。对正中神经SEP N20的振幅、潜伏期与急性期及3个月后的各项量表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患侧正中神经SEP的N20潜伏期较健侧延长,振幅较健侧减低(P0.05)。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消失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其患侧上肢FMA评分和MBI低于N20可引出者(P0.05)。22例患者3个月后患侧上肢FMA评分和MBI较急性期增高(P0.05)。急性期患侧正中神经SEP的N20潜伏期与3个月后患侧上肢FMA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期脑卒中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消失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较差。正中神经SEP N20潜伏期可预测急性期脑卒中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潜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在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JRA)患儿中的变化。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 38例 (2 0例全身型 ,8例多关节型和 10例少关节型 )活动期与缓解期JRA患儿和 15例正常对照患儿血清sICAM 1水平。结果  1.活动期全身型、多关节型及少关节型JRA患儿血清sICAM 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 (P <0 .0 0 1) ,全身型较少关节炎型明显增高 (P <0 .0 5 ) ;2 .治疗后全身型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多关节型与少关节型治疗后sICAM 1水平较治疗前虽有下降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ICAM 1在JRA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血清sICAM浓度与病变类型有关 ,但不适合作为病情缓解指标  相似文献   
23.
随着神经内镜器械的不断完善,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及手术经验的逐渐积累,神经内镜在神经微创外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神经内镜手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展得较早,研究得也比较多,我国起步则较晚,但发展较快,有部分市级医院也开始了这项技术,并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为让更多医疗工作者了解神经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帮助更多患者获得神经内镜手术良好的疗效,现将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一些优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了解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心肌钙蛋白-I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此来评估该治疗方法对患儿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2004-01—2005-06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接受PBPV的肺动脉瓣狭窄患儿18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18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在行球囊扩张治疗不同时间点血浆心肌钙蛋白-I和CK-MB水平。结果术后心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升高,术后即刻所测心肌钙蛋白-I达到所有时间点的峰值[为(1.34±0.32)μg/L],而1d后绝大多数患儿心肌钙蛋白-I仍维持在术后即刻水平,术后3d已显著下降[为(0.43±0.20)μg/L],与术前[(0.31±0.11)μg/L]相比差异已无显著性。CK-MB于术后即刻也明显升高[为(44.7±8.9)U/L],与术前[为(24.2±7.10)U/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术后1d则明显下降,于术后3d降至术前水平[为(27.2±5.3)U/L]。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存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但这种损伤是暂时的、可逆的。  相似文献   
26.
暴发性心肌炎2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3年8月-2007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儿童医院收治并确诊的21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12例;年龄0.5~8.0岁.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排除先天性或风湿性等其他心脏疾病.分别表现为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等.患儿入院后均予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结果 暴发性心肌炎21例患儿心电图和酶学检查均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扩大17例.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14例.患儿经综合治疗后18例好转,CK-MB降至正常,出院时及出院后1.5个月检查心脏大小恢复正常.3例死亡.结论 暴发性心肌炎可致命,如能早期诊断、及时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预后较好.若出现心脑综合征,安置临时起搏器可帮助患儿度过急性期.  相似文献   
27.
随着MR/CT等影像学的发展及介入技术广泛开展和新型溶栓药物早期利用,卒中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在挽救了越来越多患者的生命同时,其残存功能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致残率仍高居不下;这种高致残率除与卒中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早期是否选择有效干预方式有关外,还与病情稳定后痉挛密切相关。卒中后的痉挛给患者造成异常的姿势和异常的运动模式,影响患者的步态和日常生活功能,甚至是痉挛性疼痛,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患者的康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全脑血管造影术(DSA)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提出预防和治疗DSA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DSA检查出现的并发症,并对处理进行研究总结,对采用新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 DSA并发症最常见的依次是穿刺处血肿和皮肤淤斑,术后急性尿潴留,低血糖表现,颅内动脉痉挛,感染;经积极处理,患者并发症均治愈,未留下明显后遗症;采用新型动脉压迫止血器防止瘀斑和皮下血肿效果较好,与常规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8 2,P<0.000 1).结论 DSA检查总体还是比较安全,严重并发症发生少,轻的并发症给予预防措施和正确处理能减少发生甚至避免,可推广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明确餐后2h血糖(2hPBG)较空腹血糖(FBS)在体检中筛查糖尿病(DM)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同时进行FBS和2hPBG检查的6468名学校工作人员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68名体检者的2hPBG有5448人(84.2%)正常,743人(11.5%)为糖耐量异常(IGT),277人(4.3%)DM可疑。6468人的空腹血糖受损(IFG)中有6060人(93.7%)正常,218人(3.4%)是IFG,190人(2.9%)DM可疑。分别用FBS和2hPBG来判断DM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值191.4882,P〈0.01);2hPBG达到DM诊断标准的277人中,只有134人(48.4%)FBS同时达诊断DM的标准。190名FBS达到DM诊断标准中有134人(70.5%)的2hPBG达到诊断DM,有41人(21.6%)是IGT,余15人(7.9%)2hPBG正常。结论在体检中,2hPBG检查较FBS检查能筛查出更多的DM及DM过渡状态(指IFG和威IGT),前者体检价值更大,值得临床和保健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内皮素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血清内皮素的测定采用放免法,同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观察患儿冠状动脉的病变。结果:川崎病患儿血清内皮素为(73.19±21.06)ng/L,显著高于对照组(46.83±10.75)ng/L;其中伴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清ET水平(83.20±11.97)ng/L显著高于不伴冠状动脉病变患儿(65.21±13.59)ng/L。结论:内皮素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病机制,血清内皮素可反映川崎病血管受累的严重程度并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实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