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10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0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1984年10月~1997年5月,我科应用示指背皮瓣移位修复5例幼儿电灼伤后拇指皮肤缺损或虎口瘢痕挛缩。5例均系拇指Ⅲ度电灼伤后遗留的创面,术后疗效满意。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共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0~3.5岁。病程:伤后1~5个...  相似文献   
602.
目的 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引导下,经胸壁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气胸,并与双腔球囊导尿管比较,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6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引导下,A组胸腔内置入双腔球囊导尿管治疗气胸,B组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气胸.结果 2周后A组总有效21例(64%),B组总有效30例(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皮下气肿5例,引流管堵塞4例,平均引流时间为10d;B组并发皮下气肿2例,引流管堵塞1例,平均引流时间为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引导下,经胸壁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气胸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和同样简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0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胸痹患者的舌象表现,以判断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的进退,指导临床辨证及立法。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舌象观察,拍照并记录舌色、舌苔、舌形,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紫舌,苔黄,胖大舌分别占所有比例的26.4%、41.8%、29.1%。[结论]目前临床常见舌象为青紫舌,苔黄,舌体胖大,临床多辨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为气阴两虚或心肾阳虚;标实为心血瘀阻或痰浊闭阻。治疗在益气养阴,温补心阳的基础上,针对标实之证采用活血化瘀、豁痰宣痹之法。因此,观察舌象的变化对胸痹患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4.
目的 评价经导管栓塞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TACE)围术期应用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单盲的研究设计,选择行TAE/TACE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使用浓度为80μg/mL的氢吗啡酮PCIA(16 mg氢吗啡酮稀释至总体积200mL),对照组使用0.9%NaCl溶液。手术前1 h连接镇痛泵,设置背景剂量2 m L/h,栓塞前5 min给予单次追加剂量剂量4 mL,镇痛泵持续使用至术后3 d,使用吗啡作为补救镇痛措施。评估记录PCIA给药前,栓塞即刻,栓塞后5 min,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6、12、24、48、72 h的NRS评分,每日发生疼痛次数,补救镇痛次数、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在栓塞及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每日发生疼痛的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镇痛药物及疼痛缓解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605.
曹磊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99-100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取符合国际头痛协会2004年制订的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且处于急性期的患者56例,给予针刺加电针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0.5、24、48、72 h头痛强度和伴随症状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时间段两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针刺治疗急性期无先兆偏头痛有明显止痛效果,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06.
目的 探索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数的最佳预测模型,为流腮发病的预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分别采用单纯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自回归移动平均-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ARIMA-MLP组合模型)及自回归移动平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ARIMA-RBF组合模型)对陕西省2009-2014年流腮月发病数进行拟合,找出最佳预测模型.结果 单纯ARIMA模型拟合优度R2值为0.831,平均绝对误差(MAE)值为267.49;ARIMA-MLP组合模型的R2值为0.881,MAE值为208.01;ARIMA-RBF组合模型的R2值为0.898,MAE值为205.82.结论 ARIMA-RBF组合模型对陕西省流腮月发病数预测效果最佳,可以为流腮发病的预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7.
目的 探讨DNA定量分析在子宫颈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患者分层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1488例患者,同时行DNA定量分析检测,并与其中39...  相似文献   
608.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Her-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联合检测MSI和Her-2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的CRC患者493例...  相似文献   
609.
目的总结胫骨下1/3螺旋骨折伴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特点,以减少漏诊及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胫骨下1/3螺旋骨折伴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检查、治疗及预后随访情况。 结果22例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9~15岁,平均(12.9±1.4)岁,左侧5例,右侧17例。22例中胫骨干均为下1/3螺旋骨折,伴有胫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型骨骺损伤13例,三平面骨折9例,其中4例直到本研究才被发现。X线原始报告16例漏诊胫骨远端骨骺损伤(16/18)。胫骨干骨折均行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治疗11例,4例漏诊患儿未予以特殊处理。平均随访10.7个月(6~18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平均91.7分(88~100分)。无术后感染、骨骺早闭、畸形愈合、肢体不等长等并发症。所有患儿均达到骨性愈合。 结论青少年胫骨下1/3螺旋骨折易伴有胫骨远端骨骺损伤,单纯X线检查易漏诊,高度可疑时应行CT检查。这种骨折类型治疗方案应整体考虑,对于移位大于2 mm的胫骨远端骨骺损伤,应行手术治疗,预后往往较好。  相似文献   
610.
目的 调查了解2016-2018年陕西省炭疽流行情况、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6-2018年报告炭疽病例开展个案调查,进行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分析;采集病例生物样本及环境样本,进行炭疽杆菌分离培养、炭疽ELISA抗体检测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对分离到的阳性标本以canSNP及MLVA15的方法进行分子分型,与陕西省历史菌株及国内部分省份菌株基因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16-2018年陕西省共炭疽病例14例,发病到诊断平均9天,地理分布以关中及陕北地区为主,8月份发病较多,人群分布性别比为6∶1(12/2),26~59岁占85.7%(12/14),农民占71.4%(10/14)。人体标本病原培养17份,分离到炭疽杆菌1株,阳性5.9%,环境标本培养77份均为阴性,ELISA检测阳性率83.3%(10/12),荧光定量PCR阳性率21.4%(3/14);陕西省炭疽菌株canSNP基因型为A.Br.001/002型,2015年、2018年及1953年菌株MLVA分型分别为MLVA15-38、31、CHN17基因型。结论 2016-2018年陕西省炭疽疫情属较低散发水平,主要分布在关中及陕北地区,8月为发病高峰,人群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炭疽杆菌canSNP基因型为A.Br.001/002,与国内主要流行株相同。存在3种不同的MLVA15基因型。陕北地区MLVA15-38型,与北部内蒙古相近;关中地区MLVA15-31型,与甘肃省及新疆类似;历史上还曾有MLVA15-CHN17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