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者新型毒品滥用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1 ∶ 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现场为江苏省新型毒品滥用情况较为严重的5个MMT门诊(南京市2个、无锡市2个、连云港市1个)。截止2017年5月,招募接受MMT≥6个月的新型毒品滥用者为病例组,按照1 ∶ 1配对原则选择对照组。利用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MMT治疗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治疗期间毒品滥用情况等信息,尿液检测新型毒品,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对新型毒品滥用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共212人(病例组与对照组各106人),研究对象年龄(45.1±7.2)岁,以男性(78.3%,166/212)、已婚或同居(48.6%,103/212)、无业(63.2%,134/212)为主。滥用的主要新型毒品中,苯二氮卓占62.3%(66/106)、甲基苯丙胺占39.6%(42/106),同时滥用≥2种毒品占8.5%(9/1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近6个月治疗过程中滥用阿片类毒品会增加新型毒品(OR=3.25,95% CI:1.35~7.79)、苯二氮卓(OR=3.25,95% CI:1.11~9.47)及甲基苯丙胺(OR=13.31,95% CI:1.12~158.01)滥用风险;家人提供MMT费用(OR=25.93,95% CI:1.81~371.15)会增加甲基苯丙胺滥用的风险;参加MMT≥9年则会使新型毒品(OR=0.03,95% CI:0.01~0.21)、苯二氮卓(OR=0.02,95% CI:0.00~0.36)及甲基苯丙胺(OR=0.02,95% CI:0.00~0.69)的滥用风险减少。结论 随着MMT时间增加,MMT者的新型毒品滥用减少。家庭及朋友的社会支持存在问题,会增加新型毒品滥用,且多集中于日常吗啡尿检阳性率较高的MMT者中。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2005~2013年云南省大理市HIV阳性美沙酮维持治疗(MMT)人员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社区美沙酮信息系统”提取2005年11月19日至2013年4月30日大理市MMT门诊治疗人员一般人口学信息、既往毒品滥用行为、参加MMT情况及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等信息。利用服药记录计算MMT依从性,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480名研究对象的MMT依从性为58.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参加抗病毒治疗(OR=1.52,95%CI:1.03~2.24)、就业(0尺=1.69,95%C1:1.1l~2.56)、入组前有强制戒毒经历(OR=1.78,95%CI:1.04~3.04)者依从性高(P<0.05),最近一次尿吗啡测阳性(OR=O.38,95%Cho.24~o.59)者依从性低(JD结论大理市HIV阳性MMT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应提高无业、近期尿吗啡检测阳性、人组前未强制戒毒患者的MMT依从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中国2013-2014年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网络直报中出现的数据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探讨提高干预数据质量的办法。方法 整理2013-2014年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高危人群干预信息报表的错误数据记录,包括县(区)自查和国家审查错误,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其分布、类型和产生原因。结果 2013-2014年共修正干预数据错误1 066个,年均登记错误率<0.1%,每年上半年出现的错误占全部登记错误的71.3%(760/1 066),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登记错误的14.9%(159/1 066)、22.6%(241/1 066)和62.5%(666/1 066),MSM和吸毒人群中的干预数据错误多于暗娼人群。两年全部干预数据错误中,县(区)自查发现的占86.4%(921/1 066),国家审核发现的占13.6%(145/1 066),出错最多的数据项是HIV本年首次检测人数和干预覆盖人数。常见的错误原因有漏报与延误、工作人员失误、计算错误和理解错误等。结论 总体上干预数据的登记错误率较低,可通过完善干预活动记录,加强统计和直报环节的数据质量控制,定期培训信息岗位工作人员等措施,来提高干预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海安县不同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知识来源,为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和分层抽样法,对在海安镇随机抽取的2 291人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总知晓率为45.96%.机关工作人员、学生、工人、农民知晓率分别为82.21%、73.91%、45.97%和35.97%,除机关工作人员与学生组外,其它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人群的知识来源亦不相同,主要有书报杂志、健教讲座、广播、宣传活页、电视、漫画和人际口传等.结论:农民文化程度低、健康知识少,健康教育可及性弱,应当视为今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群体,其适合传媒也较为局限,必须加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已知和未知自身感染状况的HIV阳性注射吸毒者相关危险行为及接受针具交换服务情况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3742名参加针具交换效果评估的调查对象中,对其中647名HIV阳性的注射吸毒者进行分析,比较已知与未知自身感染状况的HIV阳性注射吸毒者两组间危险注射吸毒行为、安全性行为和参加针具交换服务情况的差异.[结果]是否得知HIV阳性并未影响到其注射吸毒行为(包括共针比例、吸毒次数和一支注射器的使用次数,P>0.05).已知自身感染状况的HIV阳性注射吸毒者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未知自身感染状况的HIV阳性注射吸毒者(P<0.05).已知自身感染状况的HIV阳性注射吸毒者参加过针具交换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未知自身感染状况的HIV阳性注射吸毒者(68.4%vs 46.0%,P=0.02),其最近1年参加针具交换的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百分比也更高(42.3%vs11.8%,P=0.02).[结论]应加强对注射吸毒者的HIV检测与HIV阳性结果告知工作,以减少疾病在这一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36.
37.
38.
目的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服药人员脱失的影响因素,为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病例与对照1∶1匹配的研究设计,病例为过去一年在门诊参加过治疗,但研究开始时已退出治疗者,对照为过去一年在门诊参加过治疗且研究开始时仍在治疗者。研究对象共147对,来自江苏省5个MMT门诊。对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药物滥用特征、治疗相关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会对MMT脱失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147对(294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4.8±7.1)岁,男性占74.1%(218/294)。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吸毒朋友交往频繁[比值比(OR)=36.82,95%可信区间(CI):4.72~287.54)、治疗期间偷吸毒品(OR=5.59,95%CI:1.89~16.55)、往返门诊在1个小时及以上(OR=3.22,95%CI:1.08~9.64)会增加MMT脱失风险;50岁及以上年龄组(OR=0.01,95%CI:0.01~0.20)、治疗依从性高(OR=0.21,95%CI:0.05~0.87)能降低脱失的风险。结论应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MMT门诊受治者的依从性,降低脱失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某市正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对正在接受ART且发生性行为者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正在接受ART者243人,自确诊感染发生性行为的占59.3%(144人),其中70.8%(102人)自报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12.5%(18人)发生商业性性行为,56.9%(82人)有2个及以上的性伴,59.7%(86人)未告知全部性伴自己的感染状况。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性伴数量2~3个[比值比(OR)=3.971,95%可信区间(CI):1.568~10.054与≥4个、OR=5.045,95%CI:1.374~18.522]、认为自身已感染HIV无需使用安全套(OR=22.109,95%CI:2.388~204.686)、对随访服务总体满意度(OR=0.349,95%CI:0.135~0.899)、安全套价格偏高(OR=0.016,95%CI:0.001~0.268)为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论接受ART后部分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在病毒未得到成功抑制前仍存在继发二代传播的可能,应坚持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水网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查螺的组织形式、方法。方法收集1999-2007年海安县12个行政村的自查、互查和考核查螺资料,分析不同回合的假螺点回收率、不同回合和环境的螺点查获率及其费用-效果。结果考核查螺假螺点回收率为84.0%,螺点查获率为94.7%,查螺1hm2的直接费用为248.6元,查获1个螺点的直接费用为3611.1元,均优于自查和互查两个回合,残存钉螺均见于开放河沟。结论水网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宜由县级统一组织查螺专业队,采用单纯环境抽查法,重点对开放河沟开展监测查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