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67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药学 | 30篇 |
中国医学 | 40篇 |
肿瘤学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大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泻下攻积等功效;现代药理学证实其活性成分包含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具有抗肿瘤作用。本文就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总结。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析脑钠肽(BNP)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陕西省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2例,根据NYHA分级分为Ⅰ级组(n=21)、Ⅱ级组(n=25)、Ⅲ级(n=27)组及Ⅳ级组(n=19),另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4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吸氧,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而且所有研究对象均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 对照组及治疗前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BNP水平分别为(62.1±21.6)ng/L、(134.6±34.3)ng/L、(381.2±87.2)ng/L、(731.3±131.2)ng/L及(1293.9±198.3)ng/L。5组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BNP水平分别为(74.1±19.4)ng/L、(183.4±34.2)ng/L、(253.3±65.3)ng/L、(291.6±93.1)ng/L。治疗后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均有所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病情进展而升高,治疗后患者BNP水平显著下降,故可以通过检测血浆BNP水平对患者心功能及治疗的预后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云梦县中医院内一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1)与对照组(n=42)。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针灸治疗及通心络胶囊口服,连续20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及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20d后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较快的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及癌残留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选择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及癌残留患者 182例,其中采用术后放疗(RT)40例,术后化疗(CT)48例,术后放化疗(RCT)32例,术后未治疗(NT)62例,比较治疗状况对全组及不同病理分期的疗效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3.4%,随访时间满2、3年者分别为88、38例。局部复发率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为22%、Ⅲ级加原位癌为35%、浸润癌为36%(χ2=3.49,P=0.175)。全组RT,CT,RCT,NT的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81%,61%、57%,73%、73%,49%、42%(χ2=13.38,P=0.004),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的分别为100%、100%,77%、68%,100%、100%,60%、45%(χ2=7.09,P=0.069);全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5%、74%,67%、48%,73%、56%,44%、26%(χ2=20.24,P=0.000),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的分别为100%、100%,79%、54%,33%、33%,75%、34%(χ2=9.89,P=0.020),病理分期Ⅰ~Ⅱ期残端阳性的分别为80%、80%,55%、55%,93%、77%,38%、30%(χ2=12.34,P=0.006)。结论 食管癌术后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和残端阳性均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残端不典型增生Ⅰ~Ⅱ级及残端阳性Ⅰ~Ⅱ期患者推荐采用术后RT,Ⅲ期患者采用术后RCT可能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福沙吡坦防治术后胃癌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2月该院胃癌手术后患者的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昂丹司琼、地塞米松方案,研究组给予福沙吡坦联合昂丹司琼、地塞米松方案,观察两组化疗后急性和延迟性 CINV 和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急性和延迟性恶心的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疲劳/虚弱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福沙吡坦能有效的防治术后胃癌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本病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变组织不易恢复正常,故列为癌前疾病之一,CAG患者往往胃酸低,不易发生溃疡。 相似文献
79.
80.
食管小细胞癌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eal small cell of carcinomas,PESC)发生来源、诊断及综合治疗策略等研究现状。方法检索PubMed及万方数字化期刊检索系统,以"食管小细胞癌、发生来源、诊断、治疗模式和预后"等为关键词,检索2003-01-2014-4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01条,中文文献308条。纳入标准:1)关于PESC发生来源和病理诊断的研究。2)关于PESC治疗模式和预后的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分析其中33篇。结果肺外小细胞癌以PESC发生率最高,确诊需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放化联合治疗在改善局限期PESC患者预后上有一定优势。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延长广泛期PESC的治疗中位生存期的重要方式。肿瘤分期和治疗模式是PESC预后的影响因素。肿瘤分子标志表达水平与PESC治疗疗效与预后关系密切,其中血清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浓度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患者预后可能较差。结论病理学检查并结合神经内分泌标志表达是PESC确诊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局限期还是广泛期患者,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应被提倡,局限期患者推荐进行放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