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0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173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405篇
内科学   304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790篇
预防医学   37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24篇
  3篇
中国医学   304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91.
目的了解男同人群的性相关危险因素特点,找出有效的途径或策略,进一步有效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方法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总共监测310名男同,其中酒吧会所监测占30.97%,网络监测占69.03%;90%被监测男同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最近一年患性病的占14.19%;310人当中HIV感染者8例,感染率为2.58%;网络招募人中HIV感染为3.2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8.71%;有将近15%的感染者有过商业性行为(包括3名感染者);有商业性行为的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率与没有商业性行为的男男同性恋的艾滋病感染率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与女性发生性关系的时候有三分之一不使用安全套,每次都会使用的不到一半,最近一次与女性发生性关系有三分之一没有使用安全套。结论男同容易将艾滋病性病进行婚内、外传播;男同存在掌握相关HIV防治知识与实际防范结果背离现象;网络加大了男同交往的频率和范围,也加大了艾滋病传播风险;同性商业性行为风险性更高;男同的双性性关系及无保护性性交在艾滋病传播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今后要把宣传干预重点放在双性恋、男性性商业服务人群、男同配偶或性伴、甚至青年妇女、青年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本研究旨在证明人血清直接培养乳鼠成纤维细胞是可行的。方法:将乳鼠成纤维细胞分别在胎牛血清及人血清中培养,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及密度,同时用MTT比色法检测吸光度来对比成纤维细胞在胎牛血清及人血清中的增殖活性。结果:两种实验方法均显示:两组成纤维细胞在第一天的增殖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第四天人血清组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比胎牛血清组活跃。结论:乳鼠成纤维细胞在人血清中不仅可以存活,而且有增殖行为。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在以面粉和玉米渣为基饵的基础上,筛选出能够增强基饵适口性和引诱性的物质。方法试验以面粉和玉米渣为基饵,分别添加15种具有引诱性和增加适口性的物质,将其制作成蜡块,然后在1.5 m×0.7 m×0.7 m大小的鼠笼中放置,记录褐家鼠对不同蜡块的喜好程度。结果经过初筛和复筛实验,筛选出褐家鼠比较偏爱有引诱剂A、引诱剂B、小米的基饵蜡块。结论由于小米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它的使用,但是在蜡块中添加自制的引诱剂A和引诱剂B将能够增加褐家鼠的取食机率。  相似文献   
994.
<正>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由于孕妇和新生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免疫性疾病,是造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是由IgG抗-D引起,IgG抗-E次之。本例Rh(D)阴性待产妇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出血清中存在IgM和IgG性质混合的抗-D抗体、IgG性质抗-E抗体,其中IgG抗-D、抗-E抗体导致新生儿发生Rh系统HDN,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995.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一种靠近心脏的活性内脏脂肪组织,已被证明是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和体积的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逐渐增加;流行病学研究亦证实了肥胖在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就心外膜脂肪组织与肥胖在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机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摘要】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在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怀疑冠状动脉和/或头颈动脉疾病的连续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A组)30例和常规剂量组(B组)30例。两组均采用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大螺距模式行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A检查,A组采用70kV管电压、30mL对比剂的低剂量模式,B组采用100kV管电压、40mL对比剂的常规剂量模式。将A、B两组图像采用MPR、CPR、MIP和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的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以节段为单位测量冠状动脉、头颈动脉的CT值、图像噪声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两组中辐射剂量指标值(CTDIvol、DLP、ED)的差异。结果:A、B两组之间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的主观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Z=-0.257,P=0.797;头颈动脉:Z=-0.961,P=0.337);两组间SNR和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升主动脉SNR:t=-1.203,P=0.234;升主动脉CNR:t=-1.845,P=0.070;左冠状动脉主干SNR:t=-0.132,P=0.895;左冠状动脉主干CNR:t=-0.324,P=0.747;右冠状动脉SNR:t=-1.058,P=0.294;右冠状动脉CNR:t=-1.251,P=0.216;颈总动脉SNR:t=-0.796,P=0.429;颈总动脉CNR:t=-0.561,P=0.577;椎动脉V1段SNR:t=0.407,P=0.685;椎动脉V1段CNR:t=0.521,P=0.604;颈内动脉SNR:t=-0.616,P=0.540;颈内动脉CNR:t=-0.516,P=0.608;基底动脉SNR:t=-0.442,P=0.660;基底动脉CNR:t=-0.325,P=0.746;大脑中动脉M1段SNR:t=0.790,P=0.443;大脑中动脉M1段CNR:t=-0.938,P=0.325);A组辐射剂量低于B组(CTDIvol:t=-20.40,P=0.000;DLP:t=-20.19,P=0.000;ED:t=-19.49,P=0.000)。结论:第三代双源CT低剂量在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并能大幅减小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树脂类Grengloo粘接剂和玻璃离子类GC Fuji LC粘接剂粘接托槽的首次脱落率。方法固定正畸病例9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在口内左右侧随机使用Grengloo和GC粘接剂粘接托槽,记录托槽首次脱落情况。结果两种粘接剂托槽的总体首次脱落率Grengloo组高于G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9,P=0.001)。组内比较:Grengloo组(χ2=76.816,P〈0.001)和GC组(χ2=48.538,P〈0.001)上颌、下颌颊面管脱落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均高于上颌;Grengloo组(χ2=11.045,P=0.010)、GC组(χ2=4.485,P=0.034)下颌前磨牙脱落率均高于上颌前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下颌颊面管脱落率GC组低于Grenglo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7,P=0.002)。其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牙托槽的粘接脱落率较上牙高,尤其在磨牙区;GC与Grengloo粘接剂都能够满足临床粘接需要,GC粘接剂尤其适合后牙区托槽粘接。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线粒体靶向KillerRed(mtKR)增强辐射诱导HeLa细胞线粒体失能及细胞自噬作用,并阐明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线粒体靶向质粒PTEN诱导激酶1(Pink1)-mtKR转染HeLa细胞后,进行可见光和4 Gy X射线照射,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Pink1-mtKR组、对照+4 Gy X射线照射组、空载体+4 GyX射线照射组和Pink1-mtKR+4 GyX射线照射组。X线照射后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和细胞自噬率,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和Ⅲ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自噬分子P62、Pink1、帕金蛋白(parkin)和线粒体外膜转换酶20(Tom20)的表达量。结果:Pink1-mtKR瞬时转染HeLa细胞后,给予可见光联合4 Gy X射线照射,与对照组比较,Pink1-mtKR组细胞MMP、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和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自噬率明显升高(P<0.05),Pink1-mtKR+4 GyX射线照射组细胞MMP、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和Ⅲ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自噬率进一步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Pink1-mtKR组和Pink1-mtKR+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总蛋白中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而P62蛋白表达量增加,Pink1-mtKR组和Pink1-mtKR+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线粒体蛋白中Pink1、parkin和Tom 20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结论:mtKR可增强辐射诱导的线粒体失能和自噬,其机制可能涉及到Pink1/parkin自噬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成功的起源及其左、右室流出道(LVOT or RVOT)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心电图的形态、复极化时间及转换导联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15例射频消融成功的、起源于LVOT、RVOT及主动脉窦室早患者的心电图,测量QRS时限,JT间期(J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及心电图胸前导联R/S值,R/S波转换部位,分析室早心电图与起源部位的关系。结果 85例起源于RVOT患者与30例起源于LVOT患者的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室早数量没有差别。RVOT与LVOT室早在V1V3导联上R/S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转换于V1V3导联上R/S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转换于V1V2导联患者24例,其中LVOT22例,其特异性97.6%,灵敏度73.3%;转换于V3导联患者36例,RVOT占30例,RVOT室早与LVOT室早在V3导联的R/S值有显著差异(P=0.016);转换于V4V2导联患者24例,其中LVOT22例,其特异性97.6%,灵敏度73.3%;转换于V3导联患者36例,RVOT占30例,RVOT室早与LVOT室早在V3导联的R/S值有显著差异(P=0.016);转换于V4V6导联患者52例,RVOT占50例,其特异性93.3%,敏感性61.0%;RVOT室早比LVOT室早QRS时限更短(P=0.028),TpeakTend更短(P=0.021),QT和JT间期相似(QT:P=0.512;JT:P=0.546)。结论室早转换在V1V6导联患者52例,RVOT占50例,其特异性93.3%,敏感性61.0%;RVOT室早比LVOT室早QRS时限更短(P=0.028),TpeakTend更短(P=0.021),QT和JT间期相似(QT:P=0.512;JT:P=0.546)。结论室早转换在V1V2导联提示起源于LVO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转换在V4V2导联提示起源于LVO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转换在V4V6导联提示起源于右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室早不仅有不同的心电图特点,而且在代表复极阶段的TpeakTend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胆囊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并破裂出血临床较少见.本文通过对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发生迟发型胆囊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治过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出血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